可持续经营视野下乡村嵌入性规划设计路径初探

2021-07-12 10:18张川陈眉舞
江苏建材 2021年3期
关键词:原乡乡村规划经营

张川,陈眉舞

(1.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3;2.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210093)

0 引言

乡村要全面振兴, 本质是要重点思考符合乡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国家积极主导下的乡村规划建设已呈现显著成效, 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获得快速改善,整体形象提升,乡村建设的相关主体均获得了“短期满足”。 为了改变乡村建设中先设计规划方案后谋划运营发展的传统路子,结合“嵌入性”理论,提出将经营关口前置,尝试以行政村为实证对象,在规划设计的各环节嵌入“乡村经营”理念、策略和要求,以期形成一种与乡村后续发展紧密互动的可能模式。

1 可持续经营思维嵌入乡村规划的必要性

1.1 当前乡村规划设计的缺憾及成因

从大量的规划实效来看, 我国乡村规划设计存在缺憾:一是难以实施或实施变形。 由于规划师对农村现实和运转体系的认知不足, 将诸多要点笼统罗列,按照标准框架程序化填充,形成大而全的成果内容,缺乏切实的路径设计,导致实施无从着手。 二是强建设弱发展。 受限于快速改变乡村风貌的任务要求, 规划过度依赖政府的建设计划,只关注建什么,而忽视了为什么建设、为谁建设、建好后如何管理的问题,导致建成后管理困难;由于缺乏对乡村持续发展的深入研判和方案预设,导致建成环境无法支撑运营发展,二次改造调整造成投入浪费和环境干扰,引发不良的社会评价。 三是预期愿景失效。一些规划设计对乡村所在区域的必要市场分析缺位,导致对乡村自身价值和优劣势的研判存在偏差。

1.2 乡村发展正从内生管理走向开放经营

在当下乡村从由单一承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转向多元复合功能发展的背景下,内向固化管理的传统运行模式受到挑战。 从产业角度看,乡村发展已从生产性农业向多元化经济转型,乡村必须突破既往农业生产的单一运转模式,自我更新,关切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参与城乡融合发展,以主动经营替代固化管理[1]。从环境角度看,产业需要空间的有效支撑,我们不仅要维育“山水林田湖草村生命共同体”,更要探寻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通过经营策划,将自然环境价值转化为健康休养、风景美学、度假观光的多元价值,改造废弃及低效利用的农房场地设施等,赋予新的功能和意义,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将乡村地区沉睡的资源转化为充满活力的资产。 从社会治理角度看,乡村产业与空间的变化需要适配的运转机制支撑,建设发展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协作,要进一步明晰政府、村集体、村民、企业等主体的权责,制定符合现代社会契约的精神规则、体现彼此利益紧密联结的运营方案[2],保障乡村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健康有序发展。

2 可持续视野下嵌入性乡村规划关键议题

2.1 乡村价值决定乡村经营方向

首先,未来乡村规划应该拓展资源要素类型认知。 在乡村土地、旅游、文化遗迹等要素外,新时期更要关注人力、生物、水、气候、景观等资源。这些关乎农业基础和新型业态的要素,对乡村活力尤为重要。 其次,随着时代变化、科技进步,既往认知的乡村“一般资源”有可能成为发展的决定因素,因而需要针对社会新趋势和市场新需求,精准甄别乡村独特优势,彰显地方价值。 只有将外部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禀赋结合起来,才能通过策划、创意、开发面向市场青睐的产品来激活村庄。 最后,应将乡村置于区域环境中考量,明确其在区域价值体系中的分工,注重整体资源的特色凝练,从而强化和完善相应功能。

2.2 经营模式主导乡村发展战略

未来乡村规划方案应与经营战略互相策应。影响乡村发展的因素千差万别,通过运营路径的预设推演,从众多因素中甄别关键要素,可有效抓住主要矛盾,确立可行目标,以清晰的运营路径为主线,整合乡村规划的系统内容, 分解细化到各个环节上,并落实为可行方案。

2.3 经营主体多元化亟待协同规划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 当前乡村经营主体多元化趋势非常明显,尤其是市场力量正在加强,需要在规划编制和实施全过程实现利益与冲突协调。 乡村规划师必须从“文本”走向“行动”,在走向田野与村民互动、驻村生活体验式调研的同时,伴随乡村经营的理念、方案和问题的思考, 在规划推进的各环节嵌入经营要素。在规划方案的确立过程中与运营策划协商互动,在关注规划实施可行性的同时更要预期运营绩效,绩效的评价和预判需要和潜在运营关联方进行沟通, 听取相关方合法诉求和合理建议, 在不断的沟通、协商、互动过程中达成共识。在实施阶段,乡村规划师需全程在建设“现场”,随时提供技术咨询,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和村民共同营造理想家园。 根据现场实际优化设计, 结合建造实际提供的材料、形式、工艺优选建议,和各方沟通协商,及时做出可行的技术决策。

3 “空间-经营一体型”乡村规划设计实证研究

3.1 乡村实证地区概况

本次实证研究选取安徽省芜湖市霭里行政村为规划对象。霭里村地处芜湖、宣城、池州三市交界交接区,总面积29 km2,下辖48 个自然村组,318国道沿村而过,距南京、合肥均在两小时车程范围内。 霭里村大多数农户坚守在村,生活生产得以传承,生态保护良好,小格里森林公园是该村天然绿色屏障,森林覆盖面积高达87%,是长三角地区生态整体性完好的原生乡村。

3.2 “空间-经营一体型”乡村规划重点策略

通过前瞻性预设乡村经营运转情景,将经营策划关口前移,在规划过程中与运营策划互动,互相校验、融合、支撑,形成行动方案,从而实现嵌入性乡村规划的整个逻辑过程。 循此思路,将行政村地域视为较完整的市场主体,通过市场分析和区域研判审视乡村内在优势和潜力,完成区域适配功能选择和市场价值研判,进而确定乡村发展目标和运营战略,以品牌统领乡村价值内涵,形成有力支撑乡村运营发展的空间布局和要素安排,高效组织和执行乡村整体规划建设与发展。

3.2.1 区域乡村市场细分下的战略定位

在实证研究中提出,“整体完好的原真乡村性”是霭里村的区域比较优势,应将“原生态自然山水、原朴的田园村居、原味的农特产品、原著村民的日常情境”系统化保留和彰显。 在此理念下,确立“原乡生活体验地”的总体定位和“原乡”系列产品的运营导向,赋予乡村内生增长动力,即“原乡”的有形产品,如自然绿色农特产品、地方民间传统工艺加工产品等,“原乡”特色服务,如乡土生活体验、自然教育、民间艺术等,扭转了当地决策层原来的思路,确立最大化保留乡村格局和风貌的建设原则,原乡产品运营引导发展,传递地域价值彰显地方特色。

3.2.2 整村规划统筹的协同建设模式

面对多重规划交织和建设部门项目化分割,霭里村一直疲于应对自上而下的建设指派任务,需要提交标准答案,无法从乡村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整体谋划。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任务,旅游公厕项目、停车场、旅游步道补贴项目,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乡村休闲旅游区建设计划,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等,有些已完成设计方案,有些是要求当年启动,这些工作分属农业、环境、旅游、规划等多个条口分管考核,项目按部就班、各自为政推进,造成建设时间和空间上矛盾交错、低效建设和投入浪费。 我们提出将自然村组的美丽乡村社区建设、农业产业园区项目、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统筹谋划,以“原乡”战略为总导向,整合建设资金和实施项目,安排时序,整体推进,避免重复建设和投入浪费,在强化原乡系统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功能叠加、设施共享、精准投入、集约建设。

3.2.3 运营情景预设的主体权责分工

乡村规划不仅要求能落地可实施,更重要的是建成后的管理、维护、运转,以确保建成后的人居环境品质和发展活力。在霭里村具体规划方案制定过程中,协同村委会制定乡村管理运营预案,通过建成后管理运营情景推演, 对村庄环境卫生维护、农业产业发展、农家乐、民宿发展经营等相应责任主体一一明确,结合管理运营的要求与设想反馈到规划建设方案之中,协商确定实施计划,商议村庄日常维护资金来源和维护、运营、监督的主体;在保障村集体利益和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充分征求村民及相关利益主体意见,明确地方政府、村集体、村民、社会企业各自的权责利,实行谁投入谁受益。

3.3 “空间-经营一体型”乡村规划重点内容

3.3.1 乡村价值赋能

引入品牌理念,是经营嵌入乡村规划的重要一环。 本次实证研究,策划 “爱你原乡”乡村品牌,凝练和统一了该村的个性特色和价值取向。“霭里”谐音“爱你”,即地域乡村与大众乡情共鸣。 “爱你原乡”品牌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也是对应规划需要呼应的三个维度:一是原乡风景与情境;二是原乡农产品;三是原乡文化。

3.3.2 空间主题响应

突破就村庄论村庄的局限,将霭里村与周边环境和功能板块系统考虑,对霭里田园、村居、小格里森林公园整体谋划,实现协同建设,功能互补,设施共享。 规划环村绿道与森林公园无缝连接,整合沿线田园、溪流、丛林、湖塘、驿站等,形成聚合田园风情和休憩观光的绿色发展“带”,并延伸两侧农庄、村落、农园等功能单元形成“面”域空间。策划“爱你霭里”五个特色主题空间(图1),整合生产空间布局、人居环境提升、农园农庄产业,实现功能互补、环境融合一体化发展,彰显乡村整体魅力。

图1 乡村特色主题空间与发展路径示意

3.3.3 空间-产业转换

转变农户单一种植生产营收模式, 引导村民从事农产品加工、营销、旅游服务业等,延伸产业链,促进农业增值,为霭里村活力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持续动力。结合霭里原乡愿景,规划“微田园”、“微工坊”、“微服务”,架构“六次产业”经营模式和空间[3]。

3.3.4 乡村多元善治

以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村民收入为宗旨,积极探索“多元”合作的共营与共赢路径。 村民以农地、山场、湖塘等土地经营权入股、闲置房屋出租、自主经营等方式获益,村集体通过集体土地、房屋、设施等资源资产的运营提升实力,企业和创业新村民通过经营红利获益。 霭里村建立党小组长领导,村民组长、网格员、新乡贤及村中长者、合作方代表等组成的村民理事会, 以协商议事方式推进乡村工作。乡村规划师在坚守政策底线和公平理性的前提下,结合运营计划,协同参与相关方案起草,交与村理事会协商决策与跟进落实。

4 结语

近年来嵌入性规划设计理论逐渐被国内学界认可并重视,但较少用于乡村规划。 文章提出应将“乡村经营”嵌入乡村规划设计,充分嵌构的结果即是如前文所述的“空间-经营一体型”规划设计模式,显然这已突破了传统乡村规划概念范畴和编制结构,需要在多种乡村尺度层级进一步检验其适用性。未来乡村发展重点是将市场需求导向和本土资源特质结合,以乡村对外产品输出和功能服务为导向,依产品定项目,以项目引导空间布局、资源利用、建设投入,同时将可持续营建和乡村现代治理相结合, 从而有力支撑和引领乡村向着有组织、有计划的既定目标前行。

猜你喜欢
原乡乡村规划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原乡人·漂泊者·白面具
原乡诗二首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贵安新区葵林村乡村规划探究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原乡神话的追逐者——《空山》新论
白鬃马穿过甘南——论扎西才让的原乡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