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勤 郭修鲁
1.濮阳县水利局水产站 河南 濮阳 457100;2.台前县水利局渔业站 河南 濮阳 457600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用和融合生态养殖技术,不仅能够为养殖者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起到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作用,在生态养殖技术应用下的水产品综合质量也会明显提升。因此,在水产养殖方面还应该继续加大研究力度,优化生态养殖技术,通过创造更好的生态养殖系统,优化水产品质量。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实际应用主要在于选择和创造适宜的环境。养殖环境对淡水水产养殖的质量至关重要。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是对淡水养殖过程一些水体的选择、水质的养护,加上对养殖产品的保护。多使用一些水草等进行水质的优化,并减少药物的使用,使水体保持自然状态,养殖出的水产品具有更好的食用价值。淡水养殖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养殖技术创新是推进我国淡水养殖行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现阶段的淡水养殖行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对一些养殖病害的处理措施不够环保等,都切实影响了我国淡水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1]。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以及绿色环保要求的提出,各行各业都应该积极遵循绿色环保理念,发展自身绿色环保产业,使得整个社会都能够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淡水养殖业的有关企业、个人应积极学习,提升科学养殖水平,进一步促进养殖的绿色化、环保化。
2.1 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生态养殖技术就是在水环境中建立一个完整且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达到不断优化养殖环境、提高水产品质量的目的。通常一个水产生态养殖系统中,养殖人员会选择一种或少数几种食性水产种类作为主要养殖产品,再根据养殖区域面积确定养殖数量,以此来按比例配置几种合适的浮游生物、底栖类生物等,以形成简单的生态系统。养殖产品的排泄物等污染物可以被其他生物吸收分解,这些浮游生物等也能够成为水产品的食物,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养殖户在构建水下生态系统时,要遵照生态养殖技术要求配置上、中、下层鱼类及浮游生物,这样能够最大化利用养殖空间。
2.2 养殖位置选择 对水产的养殖,一般都在池塘中进行,池塘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因此,要求对养殖环境的选择必须科学、合理以及适宜。具体操作是要确保养殖区域的水塘面积足够,相应的水质符合养殖标准,以及具备良好的交通,这样便于水产品的运输,并保障新鲜和质量。与此同时,在进行绿色生态养殖的过程中,还需要模拟水产品的自然生长环境,具体可以在相应的养殖区域内部种植水草,根据养殖面积的大小,合理控制水草种植面积,也需要注意有效控制水体避免出现污染问题。这样水产品才能在合适的环境下生长,水产品质量才能提高[2]。
2.3 注重新品种筛选 根据“一个品种、一个产业”要求,区域应主动引进以异域银鲫“中科3号”为代表的特色淡水鱼种,病牛配套建设良种扩繁与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体系,形成“育、繁、推”一体化技术,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引进异位修复关键技术、复合生物浮床、池塘养殖稻田原位等管家技术,逐步形成稻鱼综合种养、内陆大水面上图增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等新模式,切实实现以鱼净水、以鱼控藻、以鱼控草,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2.4 严格控制饲料质量 在淡水鱼绿色生态养殖过程中,应避免添加抗生素、激素物质,而是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适量添加肉毒碱、腐殖酸、维生素C、甜菜碱、几丁聚糖、糖萜素等生态型饲料添加剂,全面贯彻天然食性、绿色特养的原则,避免饲料质量不佳对淡水鱼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应用效果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鲤鱼、鲈鱼、鳜鱼等淡水鱼类养殖过程中,应严谨直接投喂冰鲜幼杂鱼的行为,而是引入专用复合饲料系列产品。
2.5 水式生产生态养殖技术 水式生产养殖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针对已经遭受破坏的水产养殖环境,该技术能够实现三级净化目标。水式生产养殖技术可以利用天然池塘、大池塘、河道等水域净化水产养殖环境,解决水源质量问题。由于之前人们自然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很多地方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因此水产养殖需要净化水源环境,从而提高水产品养殖质量。
2.6 稻田水产生态养殖技术 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因此利用稻田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能够提高水产品养殖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在水稻田进行水产养殖能够有效扩宽水产养殖区域,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以鱼-稻生产养殖为例,将稻田设置为田字格水产养殖区域,在水稻种植的同时进行水产养殖,水稻生长能够改善水质环境,鱼类生长能够帮助水稻清理害虫,产生的粪便还能够肥田,当作水稻生长的养料,双方互利共存,节约成本,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3]。
2.7 加强绿色药物应用 根据水产养殖病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和预防控制的实际情况,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掌握疾病分布和流行趋势,科学研判防控形势,及时发布预警,不断提高基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推广应用疫苗防病,从源头降低病害发生,减少用药风险。继续开展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加大《兽药管理条例》、《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等相关法规和知识的宣传培训,不断提高从业者规范用药意识。教育养殖者不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等禁用药品及化合物和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停用药品,不使用假劣兽药和原料药、人用药,以及所谓“非药品”、“动保产品”等国家未批准药品。指导养殖者按照兽药说明书注明的用法、用量、休药期等使用兽药,避免滥用药,减少用药量。
综上所述,结合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提出相关优化措施,主要包括降低污染提升水产养殖推广力度、利用生态水产养殖方式进行环保推广、价值理念进行融合协同推进水产养殖等,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