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图书馆,从古时的“藏书楼”发展到现在集文化、教育、科研为一体的文献信息中心,服务一直是其核心职能,创新是其发展的根本。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当下不再只是“大学的心脏”、“知识的殿堂”等这些概念上的描述,它肩负着更多的服务功能,但是很多读者并没有真实地感受到其服务作用,已经习惯于“先到的网上而不是图书馆”找需要的资料,面对大数据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服务势在必行。
通过对相关文献以及国内优秀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的分析学习[1][2],发现我国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创新方面有很多积极且富有成效的的实践探索,结合实际情况,在相对落后地区却鲜有突破,且存在一定的服务“内卷化”倾向。
“内卷化”(involution),最早由文化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提出,是一个专业性的概念,后来被广泛引用到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各研究领域,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热词。“内卷化”是事物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徘徊不前或者无法升化为新形态或更高状态的现象。内卷化的事物,其突出特征为投入加大而发展不明显、重复“老路”且常处于自我固化无创新状态[3]。
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内卷化”是指,由于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组织结构中基本的职能定位以及传统的工作目标,随着外部需求的变化,虽然在时间、精力上进行大量投入、消耗,看起来服务体系越来越精细、服务项目越来越多元,但实质上只是在重复低水平的“老路”工作,并没有跳出传统的桎梏,在服务理念定位、手段创新、服务水平等方面形成较为顽固的内部枷锁,制约了服务创新进入“质的发展”状态。
通过文献查阅和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将科技查新、学科馆员、学科分析、校外访问、智慧空间打造等服务内容,作为有别于传统的创新服务,由于存在明显的区域性条件、技术差异,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也参差不齐,但是面对时代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压力,部分条件不充分的图书馆不得不紧步伐开展创新,出现“创新方案月月不同,效果年年不变”“换汤不换药”等“内卷化”状态,主要分析如下:
3.1 保守的服务理念引发“内卷化” 作为高校教学辅助机构的职能部门,图书馆一直坚持“以服务为中心”的传统理念,但是部分图书馆将“传统”与“保守”混为一谈,服务理念老旧,打着创新旗号“花样翻新”,但“穿新鞋走老路”,在服务创新道路上没有实质性发展。一是未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部分图书馆认为其服务仅仅是针对本校师生,没有辐射社会的必要,服务对象范围较为狭隘,导致图书馆资源使用率并不高,功能发挥充分;二是服务方式单一被动,相对封闭,联合学校其他部门、学生群体、社团开展有影响力创新性服务很少,导致服务受体参与性不强,经常处于一种“自己跟自己玩”状态,降低了其在高校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三是馆员素质不高,在多数人概念中图书馆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这就导致年纪较大、安于现状、理念滞后的人员较多,对于这部分馆员“守好一亩三分田”是他们的服务常态,而且在相对落后地区的部分图书馆,图书馆学、图书情报学专业背景的人员却少之又少,甚至没有,这也加剧了服务理念保守、创新性不足。
3.2 落后的服务条件加强“内卷化” 面对当前读者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为吸引读者、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几年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手段正在向多元化、智能化等方式发展,但是由于馆舍面积和软硬件设备技术等原因限制了服务创新手段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开展创新服务物理空间受限,首先是纸质图书的逐位排类占用了大量空间,压缩了读者的使用空间,从而造成阅览座位不够占座现象、研修间之类的读者个性化服务空间的减少;其次是很多老旧图书馆的功能布局在客观条件上限制了空间再造的可能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空间;二是现代化图书馆信息化服务体系的缺乏,使得图书盘点、新书上架倒架费时费力的同时无法确保读者第一时间阅读到最前沿的书籍,存在一定的信息、服务滞后性;三是智慧化设备功能挖掘不充分,目前许多高校以引进采购新技术设备(如:朗读亭、3D打印机、智能机器人、AR/VR设备等)来创新服务内容,但是由于资金、空间以及技术的原因,很多设备购买量不足影响力不大、开放使用申请程序繁琐、设备功能与图书馆深度服务结合不紧密,未能最大程度发挥智慧化设备的作用,而且设备的故障处理、定期维护等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
3.3 低水平的服务效率固化“内卷化” 在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影响力较弱,对日常业务节奏和效率要求不高的工作常态,导致在及时把握热点机遇、快速开展创新服务上存在较为严重的拖沓性和滞后性 。一是目前部分图书馆还处于低层次流通和阅览服务的水平上,传统的借阅模式、服务流程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服务效率较低,降低了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期望;二是由于制度和管理等原因,很多服务创新在实践时瞻前顾后、思虑过多,导致创新服务开展不彻底甚至“变形”的情况;三是作为一个“五脏俱全”的职能部门,图书馆的内部组织机构、运行机制,以及对上对下行政性程序,常常使得服务工作复杂化、繁琐化,难以有效推进。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导致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内卷化”的因素很多。若要改变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卷化”问题,关键是找更新服务理念,突破现行服务手段,跳出既有服务窠臼,从根本上探索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举措。
4.1 转变服务理念,精准对接读者需求 不论时代怎样发展,“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宗旨,但“大树”还需发“新枝”,服务理念是服务创新的前提条件,而“以人为本”是做好图书馆一切服务基本理念。“以人为本”首先要以图书馆员为本,加强馆员的综合素质,提高馆员的服务能力,从学历层次、学科背景、学术水平、业务能力等多层次多角度打造人才队伍层次,建立一支具有先进理念、创新思维、敢于实践的服务主体;其次是以读者为本,把每一位读者需求放在首要位置,服务主体要下沉到读者一线,及时了解、准确分析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要做到细节化、完美化、个性化,也就是说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根据读者需求的改变而一直不断创新的[4]。
4.2 优化服务空间,拓展智慧化服务 当前,在读者日益凸显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和智慧化服务需求下,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服务与智慧服务目前得到了适应性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智慧服务融合将成为一种趋势[5]。首先,高校图书馆可结合实际情况和服务发展需求,以读者的需求变化为依托进行综合考量,对物理空间进行改造,打造空间的多元服务功能。其次,延伸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利用先进的设备和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现有知识、信息重组整合,通过多样化的在线或离线服务打造智慧化服务空间。三是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开展联合性服务,例如,技术、资源以及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应强化与其他团体间的合作,进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扩大空间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4.3 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服务创新能动性 针对部分高校图书馆内部管理过于行政化,服务效率普遍不高等问题,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简化办事程序,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基本原则,调整服务模式,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转变内部管理方式,由事无巨细的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推进内部管理的“放管服”,要给各部门、各专业人员更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刺激更多创新性服务的产生;三是以开放的态度充分发挥价值,承担社会责任,通过联合社会团体等力量,扩大服务受众群体,探索服务新方向。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图书馆的职能不再单一、读者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方向,探究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措施,进一步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才能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