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嘉园路119号消防支队 北京 100068
高层建筑的高度不一样,各个楼层的火灾危害程度也不相同。底层建筑的人们更容易逃生,而处于高层的人们则有着较高的危险。近些年来,各个国家的大型建筑物在结构设计上越来越趋于复杂化,一旦建筑物发生火灾,就会产生大量的烟雾,使人们在建筑物中找不到方向,这大大降低了逃生的几率。这就需要对建筑物进行科学、合理的消防防火排烟设计,进而保证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1 火势蔓延速度较快 在高层建筑中,具有较多的管道,若是发生火灾时,火势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地蔓延开来,大大提高了火灾的危害程度;高层建筑中的管道井和楼梯等区间就像一个大烟囱,一旦发生火灾,其会形成较大的火势,使建筑物大面积燃烧起来。
1.2 人员密集疏散困难较大 高层建筑大多是住宅和办公楼,人员较为密集,而且高层建筑大多都处在城市的繁华地段,垂直距离又相对较高,因此,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大大增加人员疏散的难度。除此之外,在火灾发生的时候,由于人们的恐慌心理,激动的情绪,也会大大降低疏散的效率。
1.3 设备的局限性使得救灾能力受到制约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消防安全疏散能力的建设上还处于发展阶段,各个方面还相对薄弱。从目前的消防救援情况来看,我国消防救援主要以消防云梯作业车为主,但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它的高度还不到一百米,远远达不到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标准。若是用直升机进行高层救援时,要现场铺设草坪,如果火势较大,这样的救援根本不能进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救援的效果。
2.1 消防设施缺乏 在高层建筑中,虽然人员密集,但是人群的分布较为分散,所以,需要对消防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得在火灾刚刚发生的时候就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并及时对建筑物中的其它人员进行疏散,为人们的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1]。然而,从目前消防设施的应用情况来看,大多数的高层和大型建筑物中的消防设施在设置上都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数量上,没有依据建筑要求以及人员的实际需求进行配备;有的消防设施由于长时间不使用,出现了陈旧和破损,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进行定期的检修与维护,使得火灾发生时,有的灭火设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的消防通道被杂物阻挡,致使对火灾现场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2 建筑物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 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公共消防安全进行全面的分析。既要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还要对其私密性进行保密设计,基于这种情况,大部分的建筑物会对内部结构进行较为复杂的设计,然而却忽略了对火灾安全疏散通道的考虑。这种较为复杂的内部结构设计在建筑的防火方面上不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人口密集度较大的区域发生火灾时,火势会通过走廊或垂直管道井迅速蔓延。如果没有对建筑物的消防排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就会导致烟雾不能和安全环境隔离开来,使得疏散通道被烟雾弥漫,大大提高了人员疏散的难度,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
3.1 防火排烟系统设计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消防排烟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会选择两种消防排烟模式,一种是借助自然通风来进行排烟,另一种是借助机械设施来进行排烟,两种消防排烟方法所带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2]。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要从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在对高层建筑进行防火排烟设计的时候,不管是选择哪一种排烟方法,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这对建筑防火排烟的实际应用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如果使用机械设施排烟,要对管道的大小与长短进行合理设计,保证二者的一致性,进而达到建筑的排烟量需求,确定排烟口的面积和具体位置,再选择合理的材料进行安装。
3.2 对消防给水设施进行合理设计 在对消防设施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建筑消防标准规则进行,比如,在对消火栓的布局设置上,消火栓要与水柱的长度相符合,如果建筑物的高度在一百米之内,那么消防水柱的长度的就应该控制在10m左右;如果建筑物的高度超过了一百米以上,那么消防水柱的长度就要控制在15m以上。除此之外,电梯的设计与安装也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消防水井的排水设施安装在合理的位置上。
3.3 加强对建筑装饰材料的控制 相关的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设计师也要辅助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对建筑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防止发生质量的安全隐患问题。还要对把选择的供货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做好查验工作,对建设设计和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地检查,不能有一丝的懈怠[3]。同时,还要供货商提供相应建筑装饰材料的合格证书,防止不符合标准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工程的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
综上所述,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高层建筑的消防防火排烟设计的效果。所以,建筑企业要从建筑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的设计水平,加强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的管理,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性,把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