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

2021-07-12 08:04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预防接种部位

丁 霞

灵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 钦州 535400

预防接种作为一种主动/被动免疫措施,将抗原/抗体输注于人体,是人体获得对传染性疾病的免疫能力,从而降低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危险度。我国法律规定,儿童必须接种乙肝、百白破、脊髓灰质炎以及流脑等疫苗。但是广泛的疫苗接种也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仅影响疫苗接种的效果,还会影响幼儿对疾病的免疫能力[1]。为了探讨儿童预防接种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做出针对性的预防举措,本文对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以下是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进行预防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36例儿童。在这些儿童中,有男童20例,女童16例;其年龄为5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为(3.1±0.4)岁。这些儿童进行接种的疫苗有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及卡介疫苗等。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这些儿童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进行疫苗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预防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措施。

1.3 不良反应类型判定标准 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可以分为一般反应、偶合反应、异常反应三种。一般反应的发生原因主要是人体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异常反应,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高热、接种部位红肿化脓等;偶合反应的发生机理是接种疫苗时机体恰好患有某种疾病,接种疫苗导致疾病加重,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异常反应的发生与操作不规范、接种时间/接种剂量错误有关,主要临床症状为接种区域皮肤红肿、皮疹、头晕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的类型 在这些儿童中,有25例儿童发生了呕吐、腹痛、头痛、腹泻、乏力、局部红肿等一般反应,占所有儿童的69.4%;有9例患者发生了过敏性皮疹、晕厥等异常反应,占所有儿童的25.0%;有2例儿童发生了偶合反应,占所有儿童的5.6%。

2.2 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在对接种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的时候我们发现,因消毒流程不规范、疫苗接种位置/剂量不正确导致的不良反应最多,共有19例患儿因以上原因出现不良反应,占所有患儿的52.8%;有7例儿童因接种同一种疫苗间隔的时间不正确、接种两种疫苗间隔的时间不正确等接种时间不正确发生不良反应,占所有儿童的19.4%;有8例儿童因过敏体质、机体免疫力较低等体质问题发生不良反应,占所有儿童的22.2%;有4例儿童因疫苗储存温度未达标等疫苗自身质量问题发生不良反应,占所有儿童的11.1%;有2例儿童因接种室通风不畅、接种后参与激烈活动等接种环境和接种后进行活动发生不良反应,占所有儿童的5.6%。部分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为复合性因素。

3 讨论

进行预防接种可以使人体产生特异免疫能力,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强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但多种原因可导致儿童在进行预防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降低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危害儿童的健康。为此,相关部门和医务工作者应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三个阶段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

3.1 进行预防接种前的干预措施 加强对预防接种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让其熟悉整个免疫接种程序,了解儿童预防接种的相关注意事项。准确掌握儿童进行首次预防接种的起始月龄。如,首次接种乙脑疫苗儿童的月龄应在8个月以上,首次接种百白破疫苗儿童的月龄应在3个月以上。准确掌握接种同种疫苗的间隔时间。如,首次接种乙肝疫苗和第二次接种乙肝疫苗的间隔时间应为28d以上,第二次接种乙肝疫苗与第三次接种乙肝疫苗的间隔时间应为60d以上[2]。在进行预防接种前,应先对儿童进行常规体检,确保儿童处于健康、良好的状态,且无任何接种禁忌症。登记儿童的一般资料,了解儿童的病史、过敏史。对家长宣传进行预防接种的知识,包括疫苗的名称、价格、效用及接种的必要性等,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水平,让其重视儿童的预防接种,并告知其下次接种的准确时间。

3.2 进行预防接种时的干预措施 接种人员应核对疫苗的种类、名称、有效期、批次、质量及注射器的规格和质量。打开疫苗的包装后,不得长时间将其暴露在空气中,应立即使用,且将未使用的疫苗立即放回冰箱保存[3]。充分、均匀地稀释疫苗。对使用的器械和接种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但要避免因酒精和疫苗直接接触而降低疫苗的功效,影响接种的效果[4]。再次核对儿童的性别、姓名、年龄、接种时间、部位等信息,保证接种的正确性。仔细检查注射部位的皮肤是否完整。在接种时,要和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对其进行鼓励和关爱。此外,还要创建一个良好的接种环境,保持接种室清洁、整齐、温度和湿度适宜、通风良好。

3.3 进行预防接种后的干预措施 设置接种观察室,让完成预防接种的儿童在观察室内休息30min,确定儿童无任何不良反应后,让儿童离去。告知家长进行预防接种后5~7d不得让儿童进行剧烈的活动,进行预防接种后3d不宜洗澡,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不可抓挠接种部位。让儿童合理地进行饮食,不可让其食用过多的零食,不可食用辛辣、碳酸类食物,不可食用海鲜。如儿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综上所述,强化接种人员的专业技能,在预防接种前、预防接种中、预防接种后采取系统、全面、科学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预防接种的质量,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预防接种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妈妈班”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Vacc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