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能源学院 山西 太原 030600
现阶段在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高校思政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去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国家培育出优秀的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1.1 教学理念比较传统 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仍然存在以教师、教材、课堂为重心的教学模式:首先,课堂活动的主体依然是教师,而教师常常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真理和知识的掌握者的角色自居,来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十分枯燥乏味。此种现象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其次,一般来说教学内容要以教材为中心,教材是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但是教材并不是课堂内容的唯一依据,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方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融入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家未来发展方向。最后,以课堂为教学中心。虽说传授知识和教学内容离不开课堂,但是也不能把课堂作为理论课教学的唯一中心,还应在教学活动中设置关于社会实践的环节,以此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充分的把所学的知识利用起来,提升学生处理问题和辨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1.2 教师个人思想政治方面自信不足 以下几点的现象是教师在理论方面存在的不自信:第一,认识层面和研究层面的理论知识不足。在高校中仍然有很多思政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应按照中规中矩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知识传播者应是教师,认为优秀的教师就是按照教材和课程大纲进行教学,把教材上的内容和知识教会学生,学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就可以了。第二,还有些教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用创新,更不用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阐述给学生,认为这些偏离了教学内容的主线,是在浪费时间。第三,激励制度并没有在高校中建立,因此造成了课堂教学无法与学生的成长有机结合,在实际管理中不到位,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并没有发挥出育人的效果。
2.1 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 现在的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但是由于其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缺乏生活阅历,在遇到一些负面信息时,不能很好地做出判断。因此,常常会受到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大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容易对社会产生消极心理。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及时对大学生的不良心理以及负面情绪予以疏导,运用思政教育课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学会缓解不良情绪,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防止各类伤害事件的发生。让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更具有实效性。
2.2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思想和综合素质与其成长环境存在着密切联系,高校文化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组织相关活动,如设计一个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排练小话剧,通过这样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人物特点,并设计人物的动作、语言,在真实场景中感受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2.3 加强网络监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加强网络法治化管理、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管和治理,只有对网络文化进行有效监管和治理,才能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在大环境向好的前提下,大学生才能从新时代所传递的信息中获取营养,从而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通过思政教育课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4 发挥微载体教育功能,利用微产品和微载体创新教学方法 新时代依托微博、微信和自媒体等载体进行信息传播,这种图文并茂,集声音、图像、色彩于一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广泛追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微载体的教育功能,利用微产品和微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学。一方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校可以依托微博微信平台制作具有教育意义的微视频进行传播,使学生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可以以产品为载体作为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利用这些载体进行实践。例如,可以指导学生发展微公益,让学生通过内容制作、信息传播等方式,在此过程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且升华其精神,培养其思想品德。
2.5 增加社会实践环节 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发挥出知识的作用,就目前情况分析,多数高校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理论仍然多于实践,导致了学生无法真正领会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社会实践环节,以此来弥补不足之处。例如,组织更多的学生参加像“四进社区”“红色之旅”和“三下乡”这样的社会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接触社会。高校思政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讨论会,课题可以选择有关政治理论知识的主题,在讨论会开始前,让学生准备充分的发言稿件,讨论会结束后,要对主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思政课的内容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实现中国梦之间的紧密联系。
面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个主渠道,必须紧扣制约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性难题,精准施策,促进高校青年学生在深化理论学习中提升政治站位,在应对复杂环境考验中保持政治定力,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