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波杜柏鲁鼓乐图像的生成及意义

2021-07-12 13:34马翀炜
民族艺术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鼓乐马尔代夫图像

杨 英,马翀炜

“世界之成为图像,与人在存在范围内成为主体是同一个过程。”①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902页。人的主体性的获得与世界成为客体,即客体的世界生成为图像而被作为主体的人所把握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②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899页。从民族国家的层面来看,没有什么比货币上的图案更为直观地体现一个国家的理念和价值观的。一国货币中的图像往往展现该国的文化特征,体现该国的基本价值追求。可以说,货币图像就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为庆祝马尔代夫独立50周年,马尔代夫金融管理局于2015年底发行了新版的货币。其中10卢菲亚(rufiyaa)的货币图案是马尔代夫的波杜柏鲁鼓乐图像。在马尔代夫迪维希语中,波杜柏鲁(Boduberu)意为大鼓。货币的正面是波杜柏鲁鼓乐的表演场景,背面是一面波杜柏鲁大鼓。马尔代夫不同币值货币的图案表达不同的主题,其中表达“我们的文化和传统”主题的图案就是波杜柏鲁鼓及其鼓乐场景。其实,被马尔代夫视为其文化和传统代表的波杜柏鲁鼓乐从其生成过程来看是一种为了在民族国家背景下体现民族国家文化特色的“被发明的传统”③[英]E.霍布斯鲍姆、T.兰格:《传统的发明》,顾杭、庞冠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波杜柏鲁鼓乐在马尔代夫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从而使这种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获得坚实的基础;波杜柏鲁鼓乐是如何生成为向外界表明作为国家的存在,向内凝聚民众而成为一个国家的图像以及这样一种鼓乐又是以何种方式与世界发生关联等诸多问题都是十分有研究价值的。

一、波杜柏鲁鼓乐的艺术特征及其发展变化

在马尔代夫,波杜柏鲁既是指传统的膜鸣乐器,也是指徒手敲击该乐器并载歌载舞的重要的艺术形式,其传承和发展与马尔代夫民族的形成及其“人文景观”有着直接的联系。波杜柏鲁鼓乐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波杜柏鲁鼓是双面圆柱筒鼓。鼓身由当地常见的椰子树干或面包树干掏空制成。过去,波杜柏鲁鼓身的制作全靠人工用木槌和凿子等工具对树干内部进行掏空,费力费时;现代,增加了树脂材料由工作坊机械化生产,节省了劳力,提高了效率。紧绷的膜是波杜柏鲁鼓的声源体,通过徒手敲击使其振动发声,没有固定音高。老一辈制鼓人常用蝠鲼(又称魔鬼鱼)皮制作鼓膜。而随着蝠鲼被列入国际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并成为国际自然生态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蝠鲼皮鼓膜渐渐消失。现在,制鼓人大多选用柔软耐用的羊皮作为鼓膜。因马尔代夫“可用于农业耕作的土地只有10%”①朱在明:《列国志·马尔代夫》,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9页。,当地很少有人养羊。活羊以及经过拉伸晾干的羊皮大多要靠进口。波杜柏鲁鼓的左右鼓面依筒口的大小有不同的尺寸,现在常用的鼓面直径分别为30厘米和25厘米。鼓膜的固定方式主要分为“拉绳固膜”、“拉绳与不锈钢箍圈结合固膜”以及“螺丝固膜”。鼓身、鼓膜的材质以及鼓膜的松紧程度都是影响波杜柏鲁鼓音色的重要因素。

就表演形式而言,以往鼓手们总是面对面坐着,用两膝把波杜柏鲁鼓夹稳来敲击。为了吸引观众,也是为了增加情感表达的力度,技艺精湛的鼓手在敲击自己的鼓的同时,也会有节律地敲击他身前和身后的鼓手的鼓。在节奏的快慢变化中,鼓声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听者非常容易被鼓声带入愉悦、欢快乃至痴迷的状态。现在,为了加大敲击的幅度,使表演更加生动,一些乐团的鼓手们也会用带子把鼓拴在腰前站着表演。敲击波杜柏鲁鼓发出的鼓声是乐队中最重要的乐音。鼓手用手的不同部位,以不同的方式和力度敲击鼓面的不同位置会发出不同的音高、产生不同的节奏型。比如,用指尖敲击小鼓面的边缘,发出高音(zeela),用手掌拍击大鼓面的正中间,发出低音(maan)。②详见Manik,N.M.,Boduberu ACulture,Male:Wordsend books,2009,p.19.主鼓手在乐团中承担着指挥的角色。波杜柏鲁鼓乐常用的节奏型为:X XX、XX X、XX XX 0X、X XX X、XX XX X、XX X XX X等;常用的节拍强弱律动有:“强、弱、次强、弱”(gu ta gunn ta),“强、弱、弱、强、弱、弱”(dan thon ton dan ton ton)等。③详见Manik,N.M.,Boduberu ACulture,Male:Wordsend books,2009,p.49.直到现在,波杜柏鲁的练习与表演均无固定的乐谱和歌本,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发展。

击鼓而歌是波杜柏鲁鼓乐的基本特色。随着波杜柏鲁鼓乐的发展,舞者的加入成为重要的助兴元素。一个乐团的人数可多可少,但一般不少于10人。3名鼓手、1名主唱、数名舞者及歌手。鼓者主要负责敲鼓,歌者在演唱时还负责演奏钹、摇铃以及竹板(Onugandu)等响器。一般情况下,波杜柏鲁表演总是以柔缓的鼓点开篇,随着乐曲的发展,节奏逐渐加快,在快慢相间的鼓点与高低起伏的旋律的相互叠织中,不同的主题及情感都可以很好地表达。优秀的鼓手总是与主唱默契地配合,清晰而富有创造力的鼓点也总是能把其他鼓手和歌手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歌手们在鼓手的后面或坐或站,时而敲击钹、摇铃等各种响器,时而鼓掌与鼓声应和。舞者也在鼓点声中有韵律地摆动,太阳、星星、月亮、海洋、鱼……是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象。具有马尔代夫民族特色的舞蹈的加入增添了波杜柏鲁鼓乐的魅力。近几年来,完全由女性组成的波杜柏鲁乐团开始出现,这是波杜柏鲁鼓乐发展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新的现象。

就表演内容而言,伴随波杜柏鲁演唱的传统歌曲种类有:波杜玛利歌曲(Bodumaali lava)、阿拉伯歌曲(Arabi Lava)、雅维歌曲(Javee Lava)、法思德翰底哇鲁歌曲(Fasdhandivalu lava)和黑人歌曲(Baburu Lava)等。这些歌曲因不同岛屿的语言环境,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其中“最受欢迎的歌曲是黑人歌曲。而生活在首都马累(Male)的阿拉伯人所唱的歌曲往往与宗教内容有关。”①详见Manik,N.M.,Boduberu ACulture,Male:Wordsend books,2009,pp.22-25.如今,来自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歌曲的歌词越来越多地被迪维希语置换,以便使更多的马尔代夫人接受。新的歌曲与现实生活融合得更加紧密,表现的内容也更具时代性,因而也更受欢迎。马尔代夫图拉杜(Thulhaadhoo)居民岛波杜柏鲁乐团日常表演的内容有表现马尔代夫美丽大自然的(如《Fehi fehi aajacdhy》《Maamelaa melin thaazaa》),表现月朗星稀的(如《Mila Mila handhvvarv》),表现鲜花迎接晨曦的(如《Araigen ai iraaehv aeeme》)以及表现去森林里捡柴火的故事的(如《Hassanbe godhv aadhey yo》);爱情当然是音乐里的永恒主题,表现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如《Ishq hifhaa golhovaaly mifhacpaa》),表现恋爱的(如《Hih edhey hih hifhaa golhonymaa》),表 现 失 恋 的(如《Faclhvgaa dhin aniyaaga》)等都是绕梁三日,拨动人心的音乐;表达国家民族情怀的歌曲也是少不了的,歌颂自由的(如《MinIvan vayaa kolhelaashe fhaazaa》)、捍卫国家独立的(如《Gavmy mi ekv veri kammathy》)以及祭祀海神的歌曲等等。

二、波杜柏鲁鼓乐的历史渊源及其开发利用

关于波杜柏鲁鼓乐的来源,目前依然是众说纷纭。一说是“在11~12世纪前后,由非洲人带到马尔代夫”;②张淑兰、高岑、王福香:《“一带一路”国别概览·马尔代夫》,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65页。一说是18世纪早期由非洲人带到马尔代夫的;还有认为,波杜柏鲁是一些马尔代夫朝圣者从阿拉伯国家买回的奴隶带入马尔代夫的。③详见Manik,N.M.,Boduberu ACulture,Male:Wordsend books,2009,p.10.马尔代夫著名鼓手阿布都·苒扎其(Abdul Razzaq)说:“在苏丹王穆罕默德·穆伊努丁一世(Sultan Muhammad Mueenuddeen I)统治时期(公元1798~1835),从非洲、阿拉伯地区买至马尔代夫的奴隶得到解放,被送到了北阿里环礁(North Ari Atoll)费里杜(Feridhoo)岛生活。或许是为了回忆家乡生活,或者是出于习惯,他们闲暇时边徒手敲鼓边唱非洲语歌曲,自娱自乐。当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由于修建礁坝有功得到国王奖赏。在接受赏赐的时候,国王接受了他们敬献的鼓乐,波杜柏鲁表演盛行于当时的皇家宫殿中。”尽管尚不能完全厘清有关马尔代夫波杜柏鲁鼓乐的源起,但这种鼓乐源于域外是可以确定的。

波杜柏鲁鼓乐最终成为属于马尔代夫国家的民族音乐与该国民族的形成有关。马尔代夫人是历史上各个不同时期因各种原因从印度、阿拉伯地区、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移居而来的印度人、僧伽罗人、达罗毗荼人、阿拉伯人和非洲人的混血后裔。④朱在明:《列国志·马尔代夫》,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54页。现在,这些族群已经整合成一个民族,全体居民都自称为迪维希人(Dhivehis)。⑤[美]戴维·莱文森:《世界各国的族群》,葛公尚、于红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26页。不同族群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而逐渐融合,在印度洋腹地形成了今天的马尔代夫文化。波杜柏鲁鼓乐也是在马尔代夫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

马尔代夫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成为全球的旅游胜地。2016年,马尔代夫旅游业收入达到63.95亿卢菲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7%。①张淑兰、高岑、王福香:《“一带一路”国别概览 马尔代夫》,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32页、134页。热带海岛风光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以波杜柏鲁鼓乐为代表的当地艺术则是最具魅力的文化资源。表演一场波杜柏鲁鼓乐(约2—3小时)的市场价格为2500—6000卢菲亚(约合人民币1000—2400元)。

首都马累的曼德赫瑞(Mandheera)乐团由著名鼓手阿布都·苒扎其(Abdul Razzaq)于2009年9月9日创立,主要在节庆时自娱自乐,为顺应市场需求逐渐成为盈利性表演乐团。目前,乐团有9位波杜柏鲁鼓手以及歌唱者、舞蹈表演者、摄影师等,共30余人。他们因出色的表演,不但受到政府及度假村的有偿表演邀请,还成立了波杜柏鲁培训工作室。曼德赫瑞乐团表演一场波杜柏鲁鼓乐市场价格为5000—6000卢菲亚(约合人民币2000—2400元)。

非常有意思的是波杜柏鲁鼓制作过程也开始成为可以商业化的“表演”。位于马尔代夫南马罗斯马杜鲁环礁(South Maal hosmdulu),面积为5.0公顷的图拉杜(Thulhaadhoo)居民岛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波杜柏鲁鼓手工制作技艺。观摩制作波杜柏鲁鼓有两种形式及价格:其一是观摩传统波杜柏鲁鼓制作过程:包括制作鼓身、加工鼓膜以及调音。这个过程大概需要3—5天时间,观摩加上购买这个鼓需支付500美元;其二是观摩波杜柏鲁鼓的组装:即把已经制作好的鼓身、鼓膜等配件组装起来。这一过程只需3—5小时,观摩费用为100美元。著名制鼓人哈若恩(Haroon)的这种生意还不算太多,因为对波杜柏鲁鼓制作过程感兴趣的游客不算很多。作为旅游商品的波杜柏鲁鼓的售价一般为400—1000美元。

在波杜柏鲁鼓乐的商业化过程中,马尔代夫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的特征。游客来自世界各地。制作波杜柏鲁鼓所使用的羊皮都是从印度进口。可以说,正是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交往的扩展。同时,演艺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也使波杜柏鲁文化意义发生变化。一些度假村会定期邀请优秀的波杜柏鲁乐团表演,在这一场域中,观赏者由马尔代夫人转向了中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等短期旅游者;表演者在凸显马尔代夫特有的文化,使马尔代夫的文化价值得到进一步肯定的同时,也扩大了社会交往范围。马尔代夫政府希望通过向外国人展示波杜柏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带动马尔代夫经济的发展。现在,波杜柏鲁鼓乐文化在旅游表演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在马尔代夫整个社会的文化整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波杜柏鲁鼓乐图像的民族国家意义

1965年7月26日,马尔代夫宣布独立。马尔代夫人民在独立日这一天都会敲响波杜柏鲁鼓,载歌载舞欢庆节日。鼓语声声响彻马尔代夫各个岛屿,成了这个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2015年,在时任总统阿卜杜拉·亚明(Abdulla Yameen)的要求下,由国防部优秀鼓手阿布都·苒扎其(Abdul Razzaq)②鼓手阿布都·苒扎其因在艺术文化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荣获马尔代夫总统授予的最高荣誉警官称号。等人对150名士兵进行了25天的集训,在马尔代夫独立50周年庆典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波杜柏鲁鼓乐巡演。

鼓手们敲击波杜柏鲁鼓这一行为以图像的形式更加明确地成为向内凝聚民众的文化符号。在庆典中,人们“会感觉到自己在见证一种比他们中的任何个人都更伟大的原则或力量——国家。这样,人们共同持有的观念就转换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世界,一个道德标准的世界。”①[美]兰德尔·柯林斯、迈克尔·马科夫斯基:《发现社会 西方社会学思想述评》,李霞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169页。“因为一切符号和象征都是以具体形象表达普遍和抽象的意义。符号和象征的这个基本特征,使符号成为内在于人的精神中不可见和无形的思想观念同外在于客观世界中可见和有形的事物的中间环节,成为一切现实的事物同可能的事物之间的中间环节。”②高宣扬:《当代社会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6页。在此意义上,波杜柏鲁鼓乐图像的意涵远超鼓乐本身。马尔代夫人将外部世界表象化的图像存在转化为充满图像的内心世界,而这一充满想象图像的内心世界又参与了外部世界的共同构建,原本零散的波杜柏鲁“古乐”,在民族国家的建构中生成的图像,整合了国家的历史,既是对历史的回溯,又是对未来的期许。

货币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为纪念马尔代夫独立50周年,马尔代夫金融管理局于2015年发行的新版10卢菲亚塑质钞票正反面凸显的波杜柏鲁鼓乐图像宣示了具有民族独特性的波杜柏鲁鼓乐与国家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是马尔代夫政府对波杜柏鲁鼓乐图像的符号性或象征性建构的呈现和表达。如武尔夫指出的,“图像是能量汇集与流动过程的产物。能量的汇集与流动将对象世界、实践活动和他人世界转化成各种图像。”③[德]克里斯托夫·武尔夫:《人的图像》,陈红燕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3页。货币的流通使得波杜柏鲁鼓乐这一传统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象征符号。一般而言,音乐图像中的“乐器不是作为随机性的要素添加到整体装饰性内容上的。它们与整个图案中的其他要素同样重要”。④洛秦:《艺术中的音乐》,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390页。详见Møller,D.F.,Music Aloft:Musical Symbolism in the Mural Paintings of Danish Medieval Churches,København:Forlaget Falcon,1996,p.11.如果说,以往波杜柏鲁鼓乐的形成是马尔代夫民族文化的积淀进而拥有符号意义,发挥一定的功能,那么,波杜柏鲁鼓乐在民族国家的背景下生成的图像便具有了国家符号的意义。

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波杜柏鲁鼓乐图像以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在马尔代夫国家政治活动中呈现。如在马尔代夫总统就职庆典上,敲击波杜柏鲁鼓特定的鼓点代表着国家的最高荣誉;在马尔代夫总统与其他国家元首会面时,敲击波杜柏鲁鼓特定的鼓点代表着国家最高级别的授礼;在总统授予国家杰出贡献人才荣誉的庆典中,敲击波杜柏鲁鼓特定的鼓点代表着国家最高级别的奖励。从这个意义来说,波杜柏鲁鼓乐图像是一种具有政治色彩的国家图像。

显然,波杜柏鲁鼓乐图像并不仅仅指货币上的可视性图像,更是指马尔代夫人内在的精神或心灵图像。这种心灵图像并非局限基于视觉器官而获得的图像,还包括其他知觉器官获得的图像形式,以及内在的精神图像。⑤[德]克里斯托夫·武尔夫:《人的图像》,陈红燕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3页。波杜柏鲁鼓乐图像不仅是一代又一代马尔代夫先民传承下来的生活内容与生命呐喊,更是在流动的马尔代夫社会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活动的秩序与制度。在地方性情景中,艺术得以生产,它不是作为既有的某种艺术制度的功能,而是作为协调社会生活和更为一般性目的的制度的副产品。⑥李修建:《国外艺术人类学读本》,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版,第187页。这一图像的生成构成了马尔代夫现代性发展的文化资源和内生动力,对马尔代夫社会变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波杜柏鲁鼓乐图像是马尔代夫民族发展及文化变迁的族群记忆,是其民族性的现代表达。作为一种心理现象的集体记忆,因为是与集体相关的心理活动,因此往往都是和诸如文化遗迹、文物、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文学艺术、歌舞表演、技艺、建筑以及文化空间等这样一些与集体的社会文化事象相关联的。①马翀炜、戴琳:《民族文化遗产的国家认同价值》,《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马尔代夫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在马尔代夫最隆重的开斋节和宰牲节期间,大多数居民岛都会举行体现民族特征、强化集体意识的游行祈福活动,其中由政府组织或群众自发的波杜柏鲁表演贯穿活动的全过程。波杜柏鲁鼓乐已经成为构筑神圣性的文化要素。仪式是信仰的外向性行为,大部分的仪式自始至终在“音声”境域(soundscape)的覆盖之中展现。②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音乐艺术》2006年第3期。2019年,在图拉杜居民岛举行的开斋节游行队伍中,几位长发男性表演着呈现多尼船意象的舞蹈引领着整个队伍,波杜柏鲁乐队紧随岛民们抬着的用椰子树叶编织的“鱼神”,以敲击不同的节奏形成特定的鼓语,与真主、海神、鱼神沟通,祈求平安幸福。

“仪式的目的常常在于促成集体归属感的图像,从而加强社会集体的凝聚力。”③[德]克里斯托夫·武尔夫:《人的图像》,陈红燕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63页。宰牲节是马尔代夫重要的宗教节日之一,献祭牲灵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仪式。伴随仪式的波杜柏鲁鼓乐是马尔代夫宰牲节上独特的文化事象。在这个节日中,岛上的鼓手们往往会换上新的鼓膜。新鼓膜能敲击出更具魅力的鼓声,可以更好地敬献给安拉,敬献给岛民们赖以生存的大海。波杜柏鲁鼓乐渲染了仪式的气氛,强化了内心的信仰并有效地强化了集体认同感。

在现代生活,“‘文化’乃是那种确信自身的、并且着眼于自己的自身确保的人类的‘文化’。文化本身被抬举为‘目标’。”④[德]海德格尔:《尼采》(下卷),孙周兴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061页。马尔代夫不断进行波杜柏鲁鼓乐推广活动:即在有传统的波杜柏鲁鼓乐表演形式的岛屿举行波杜柏鲁鼓乐展演,同时邀请在全国范围内受民众欢迎的波杜柏鲁乐团到中央至北部环礁区域进行波杜柏鲁鼓乐巡演,并不断制作各种宣传片。波杜柏鲁鼓乐图像作为马尔代夫民族的现代性后果——国家符号,是马尔代夫社会发展在时空中的呈现。在2017年发布流通的5卢菲亚钞票中,马尔代夫民众敲击波杜柏鲁鼓为最受欢迎的足球运动助兴的图像,蕴含了波杜柏鲁鼓乐之于马尔代夫国家和民众的重要意义。作为货币的拥有者,国家并不仅仅停留在将货币作为权力符号宣扬自己,同时为货币展现的公民价值观留出空间,并且最后选择通过艺术和文化来宣扬自身。⑤洛秦:《艺术中的音乐》,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413页。事实上,人们可以从波杜柏鲁鼓乐图像中看到马尔代夫人的世界。

四、讨论与结论

一直以来,文化图像的生成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诸如斯里兰卡向世界凸显的“蓝宝石和珍珠意象”、马达加斯加凸显的“神秘的自然和奇幻的美景”、新西兰凸显的毛利人的“哈卡舞”(Kapa Haka)等,与马尔代夫凸显的“波杜柏鲁”一样,都是在通过强化其文化特征,使之成为国家的文化图像去形塑国家形象,彰显国家独特的魅力。

波杜柏鲁鼓乐图像直观地展示了马尔代夫重要的传统文化,表明了国家对其传统的重视和积极态度,从而使世界对马尔代夫的独特文化有更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这对树立马尔代夫国家形象是非常有益的。安德森曾经指出,印刷语言对于国家认同所起的作用巨大。⑥[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4页。货币图像在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或有效的是它的政治信息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⑦洛秦:《艺术中的音乐》,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412页。波杜柏鲁鼓乐图像关联着马尔代夫的历史、民族和文化,不仅是民族多元文化的象征,更是国家权力的人文性符号,对自身文化的构建与认同的基础上为其国家与世界各国交往做出的积极应对。

文化图像生成是充满想象力的创造性成果。波杜柏鲁鼓乐图像是马尔代夫人在日常生活的社会活动以及艺术创造过程中,借助于想象力进行的创造与再创造。想象力生成了具有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象征性以及充满想象的人类世界;它使人类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成为可能,赋予人类历史文化以多样性;它创造了一个图像世界、充满想象的世界,并积极地参与到身体实践(尤其是舞蹈、仪式和体态语等)的生成构建过程中。①[德]克里斯托夫·武尔夫:《人的图像》,陈红燕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4页。从文化交往关系来看,充满创造性的图像生成是一种在理解自我与他者关系中的对于自我的建构。

波杜柏鲁鼓乐的发展历程本身也说明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页。波杜柏鲁鼓乐图像在自我的建构中引导着马尔代夫国家的未来走向。从马尔代夫与世界的关系而言,波杜柏鲁鼓乐图像直观地沟通着“我”与“他者”的关系。波杜柏鲁鼓乐当然是一种艺术,也是马尔代夫多族群融合为一个民族的历史表达,是国家尊严和民众信仰的象征,同时还是具有独特性并能够迅速为他国的民众所欣赏和消费的文化产品。对于其他国家的人而言,与波杜柏鲁的相遇,就是对马尔代夫历史及未来走向的理解;聆听观看波杜柏鲁鼓乐既是一种音乐舞蹈欣赏,又是情感的交流。波杜柏鲁鼓乐图像充满了历史、政治、经济以及艺术的意义,并且已经成为马尔代夫与其他国家心灵沟通的重要桥梁。

(注:本文所用材料,除注明出处者外,均来源于作者2020年1~2月在马尔代夫的田野调查。)

猜你喜欢
鼓乐马尔代夫图像
西安鼓乐套词研究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CT图像生成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Roman Klis设计公司总部——设计中的马尔代夫
西安鼓乐亟待“交响”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趣味数独等4则
赵薇:在马尔代夫跑步修行
马尔代夫要变卖 总统游艇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