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例儿童误服临床分析

2021-07-12 01:40张小兰刘罗慧邹新英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广东省深圳市518028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3期
关键词:毒物制剂种类

张小兰 刘罗慧 邹新英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广东省深圳市 518028

儿童误服是儿科急诊中常见病种,需要急救处理。误服也是导致儿童中毒主要原因之一[1]。急性中毒是我国1~4岁儿童死亡原因中最常见的,是世界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五大原因之一[2], 低收入国家的儿童中毒死亡率比高收入国家高4倍,显示与各地区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有关[3]。处在发育阶段的儿童身体和认知功能均未成熟,对外界事物缺乏认知,更易发生误服中毒事件,且临床表现与成年人大不相同,对儿童误服事件进行分析,并实施防治措施,对维持公共卫生安全非常重要[4]。本文以近10年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31例误服儿童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儿童误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误服儿童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经医生确诊为误服;(2)误服原因明确;(3)年龄在0~14岁之间。排除标准:(1)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2)因医源性因素导致的急性中毒;(3)患者存在严重威胁生命的其他疾病。所有患者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协议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收集231例观察对象的详细临床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居住地、误服的种类、误服原因等。记录患儿出院时的治疗情况,判定标准:各症状缓解且生理生化指标恢复正常为治愈,症状缓解但各指标未完全恢复正常为好转,症状和各指标未好转或加重为未痊愈,临床死亡为死亡,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本组231例患儿中男129例(55.84%),女102例(44.16%);深圳市内居住142例(61.47%),郊区居住89例(38.53%);≤1岁的患儿35例(15.15%),1~3岁137例(59.31%),3~6岁48例(20.78%),6~14岁11例(4.76%);春季中毒患儿61例(26.41%),夏季60例(25.97%),秋季58例(25.11%),冬季52例(22.51%)。

2.2 误服物质种类 (1)231例误服患儿分类:药物120例(51.95%),化学制剂(干燥剂、水银、洗发水、润滑油、煤油)49例(21.21%),毒物(农药、蟑螂药、鼠药)28例(12.12%),其他(如不明植物、胶水、墨水等)27例(11.69%),食物(霉变、过期食物)7例(3.03%)。(2)误服药物种类:以儿童常用药物为主,主要为退热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19例(15.83%)、咳嗽药(如右美沙芬、福尔可定)16例(13.33%)、维生素(如维生素D、维生素E)21例(17.50%)、抗过敏药(如酮替芬、西替利嗪)14例(11.67%),及常用外用药(高锰酸钾片、氧化锌软膏、炉甘石洗剂)22例(18.33%)等。另一部分为成人慢性用药,如心血管药13例(10.83%)、避孕药7例(5.83%)等。另还有少数误服抗生素、左甲状腺素片剂等8例(6.67%)。

患儿的误服物质主要为药物和化学制剂,其次为毒物、其他及食物。不同性别和季节的患儿误服的物质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于深圳市内的患儿主要误服物质为药物、化学制剂,居于郊区的患儿主要误服物质为药物和毒物,不同居住地患儿的误服物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1岁和1~3岁患儿的主要误服物质为药物和化学制剂,3~6岁患儿的主要误服物质为药物、毒物,6~14岁患儿的主要误服物质为化学制剂和其他,不同年龄阶段的误服物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儿童误服物质种类比较[n(%)]

2.3 误服原因 误服原因分为两种:由于儿童幼小无知,自身好奇主动误服199例(86.15%),由于看护人疏忽行为,如看错药物剂型剂量、使用日期及食品保质期等,误给儿童喂食服用32例(13.85%)。

2.4 急救处理 231例患儿就诊后均详细询问病史、误服种类及时间。根据年龄及临床表现等予洗胃、催吐及对症治疗,其中经催吐洗胃后即离院112例(48.48%),留观53例(22.94%),收住院治疗66例(28.57%)。治愈197例,好转30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总治愈率为98.27%(227/231)。

3 讨论

儿童误服引起消化道中毒是儿科常见疾病,需引起社会家庭及医护人员的重视。中毒是世界范围内儿童常见的受伤原因,有研究显示中毒在14岁以下年龄的儿童中大多发生在1~4岁,常见的中毒原因包括误服药物、毒物或化学制剂等[5]。本文结果显示,误服儿童的年龄主要分布于1~3岁,患儿误服的主要种类为药物、化学制剂,可能与儿童在此阶段对周围环境的探索范围扩大,好奇心强但认知不足,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有关。王爱丽等[6]研究显示,引发6岁及以下儿童中毒的主要原因为误服药物导致的中毒,以抗精神病药、消化系统药、心血管系统药等为主,多为处方药,提示要加强家庭中药物妥善保管。本文中误服药物种类主要为儿童常用药如退热药、咳嗽药、维生素和外用药,以及成人常用慢性药,如避孕药、心血管药等。儿童误服原因中86.15%为自身摄入,13.85%是家长疏忽导致。

儿童多在家庭范围内进行活动,发生误服的种类与居住环境有关,不同区域儿童误服种类及原因有差异。宋林等[7]对重庆地区2006年1月—2015年12月的急性中毒患儿临床特点分析,发现农村患儿误服农药占比更高,这和本文结果不同,本文病例均为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近10年就诊患儿,医院位于市内,患儿来源于市内居多,误服农药较少,药物、化学制剂和毒物中毒相对更多,提示不同区域误服发生情况的差异可能与所在区域的防范意识、经济文化水平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相关,要结合当地特点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男性患儿所占比例高于女性患儿,可能与男孩儿活泼好动、探索欲望更强等因素有关[8]。随着年龄的增长,6~14岁误服患儿中服用毒性物质所致的急性中毒所占比例增加,提示应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做好疏导,防治自我伤害事件的发生[9]。本文中分别有数名患儿因为好奇服用不明植物,或处于好胜要强心理,在同学打赌激励下,吞下墨水、胶水等,家长和学校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误服是导致儿童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否中毒与误服种类极其相关。常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口腔及胃肠黏膜损害,严重者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有报道显示,意外中毒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根据患儿的中毒原因应用相应的解毒剂和救治措施,患儿的治愈率达98.27%,死亡率为0.43%,分析发现未痊愈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药物或毒物的剂量过大或毒性过强,没有有效的解毒剂或未及时救治[10]。本文中唯一1例死亡病例是2个月女婴,由于其母亲误服不明毒物中毒喂奶导致其突发出现全身青紫、呼吸困难、昏迷,就诊给予气管插管等急救处理,均不缓解,最终死亡。其母亲确诊为亚硝酸盐中毒,经治疗后好转。

儿童误服的预防需要看护人员、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结合儿童的特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1)要加强看护人的安全防范意识,1~3岁的儿童更需要在生活中精心呵护,看护人必须将家庭中的药品、化学制剂及毒物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食物和药物均要合理存放,防止变质或失效。(2)加强儿童安全教育,避免因好奇误服。(3)加强宣传,发放安全知识指南等书面教材,如夏季宣传植物知识,避免误食有毒植物等。(4)药师在药品发放时做好安全提示,避免家长看错剂型剂量。(5)相关部门应确保药品、化学制剂及毒物包装设置警告标签,确保使用儿童不易打开的封口包装[11]。(6)如误服,家长第一时间可根据患儿年龄、误服种类,予催吐处理,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综上所述,儿童误服的发生重在预防,家庭、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应携手并进,宣传健康知识,做好药物、化学制剂、毒物和其他可能导致儿童误服的物质管理,保障儿童生命健康,严防误服的发生。

猜你喜欢
毒物制剂种类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颗粒可燃毒物空间自屏效应分析研究1)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电影
毒物分析鉴定的评析及其在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2016年江门市某制革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2016年佛山市某涂料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消防车有哪些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