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学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江苏 镇江212000)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在各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因操控简单且功能强大的优势,受到年轻人的大力追捧。由于无人机使用强度及时间成倍增加,对无人机调试的要求日益提高,无人机调试重要性与日俱增。为了满足当下社会的迫切需求,许多职业院校将无人机组装调试课程纳入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大纲中。然而,无人机应用专业设立时间尚短,存在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优质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等诸多问题。因此,目前开设了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职业院校面临的一大棘手难题是,如何改进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完善并健全无人机组装调试课程。
随着无人机专业的设立和发展,相应规范及管理应运而生,2016年4月,教育部委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牵头,联合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等众多单位成立全国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全国航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同时指导本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
学校专业教学离不开专业教材的开发。在各教研机构的努力下,近三年无人机专业教材初成体系。2018年下半年,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和航空工业出版社先后推出无人机专业系列教材,另有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了部分相对分散的无人机专业教材。
无人机世界平台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已经出版面世的无人机专业教材偏重基础,缺乏行业应用相关实用知识,更适合高等院校的理论知识教学,如多旋翼无人机技术基础、无人机结构与系统、无人机技术概论、空气动力学、通用航空知识等;仅有少部分院校涉足某一行业应用领域教材,如无人机航测、植保等。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是,以上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利用率不高,且对于无人机调试领域没有充分涉及,实际教学中更多使用的是教师准备的讲义或者校企合作开发定制教材。
无人机调试作为未来行业发展重要领域,缺少专业教材指导,相关实践积累较少,因此具有研究与探索的价值和意义。
无人机应用技术作为新专业尚处于萌芽和发展阶段。目前除了无人机培训的市场正逐步完善规范外,无人机组装、调试等核心课程,都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没有规范教学体系,没有合适教学课件,缺少相应理实一体化书籍及实训指导材料。
江苏交通技师学院所开设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那么面对无人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匮乏现状,本课题团队计划和合作企业共同开展深度校企合作,首先解决该专业核心课程(以无人机组装调试为例)的教学大纲编制工作,结合专业应用实践,从我院学生基础出发,选取典型案例,编制理实一体化教学大纲,制作相应教学课件,设计实训指导书等,并立足学院无人机专业学生开展教学实践,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如何开展好无人机专业的核心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对学生专业学习成效有着重要影响,也对整个行业的教学应用与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职业院校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培养能够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建设模式需要高度匹配行业需求。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以向社会输送具备相关实践应用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为教学培养目标,无人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以相关行业标准为参照,注重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需求相结合,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夯实学生无人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锻炼其动手实操能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企间身份转换。
针对当前存在的师资力量短板和弱项,我院数次组织本领域教师团队奔赴无人机行业相关企业考察学习,较好地增进了团队的专业水准与工程应用能力。此类校企交流成效卓著,促进教师自身专业领域与无人机领域的交叉融合,全面提升了教师团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此外,我院大力引导和鼓励专业教师学习无人机驾驶技术并获得具有较高含金量的飞行执照和证书。更值得一提的是,我院专门邀请具备丰富实操经验的无人机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和教学事宜,努力使本团队成员发展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无人机调试课程的特点体现在其应用性、操作性和综合性。已有经验表明,无人机组装和调试技能难以单一依靠枯燥晦涩的书本文字中获得,据此我们深信实践出真知,强调教学内容整合与知识体系构建,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模块化教学理念,密切联系项目设计与应用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与基础理论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为解决教学资源短缺的困境,提高线下课程资源质量的同时融合线上课程资源,并注重拓展校外课程资源。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通过打造资料共享平台,拓展资源共享途径和手段,实现了资源的高效互补和利用。此外,学院注重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开发了适合教学的声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精品课程资源,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学习和吸收,提升教学效果。学院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UMU等慕课平台,建立“课程共建、资源共享”的教学资源平台,确保了课程资源自成一体、多元丰富,紧跟无人机应用技术发展前沿。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大力推进无人机专业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创立无人机实训中心,组建无人机创新创业社团,支持对无人机应用怀有热情的学生开展创新尝试并申请专利,鼓励有商业嗅觉的学生创业。此外我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无人机竞赛活动,此举具有双重优点:其一,促进了无人机专业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让我们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借鉴其他院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取他人之所长补己之所不足;其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提升了他们的创新创业才能。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策略与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相符,是我院谋求快速发展的基石。我院与多家企业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协调推进实验室和课程体系建设,与江苏首控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大域无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9家规模较大、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前往企业参加“工学交替”项目、顶岗实习项目、实践培训,具有丰富实操经验的一线企业技术人员多次受邀来校做专题报告,与学生进行深入互动交流。学校与相关企业开设冠名班,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我院无人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还帮助企业减少了对新入职人员的培训压力。
本文针对当前无人机专业发展的情况,提出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不成熟、教学资源短缺、创新实践平台欠缺等。以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无人机专业建设和发展经验为参考,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无人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总结出六点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国内兄弟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无人机应用人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