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线上教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21-07-12 09:27李瑞超王勉之王志强
科技视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疫情课程

肖 霞 李瑞超 刘 源 王勉之 王志强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2020—2021 年秋学期,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均返回学校正常学习,但不排除高、中风险地区同学可能需要延迟入学,或者入学之前需要隔离观察。 后期也可能面临疫情的零星暴发,导致学生或教师无法参与线下课堂。 为了在保障师生健康、严防疫情扩散的前提下,不影响教学进度,线上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线上教学看似为了应对疫情而生,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5G 时代的到来,必然会掀起一场教学“革命”。 为此应该及时总结交流线上教学的优缺点及心得体会,去粗取精,为今后实现线上与线下、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构建混合式教学打下基础。 本文通过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实践,分析总结了高校线上教学的优势,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1 线上教学的优点

线上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的灵活性,资源丰富性,低成本性。

(1)线上教学的灵活性体现在时间、空间的自由上。 线上教学不受地域限制,通过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可以开展教学活动,不但可以解决因疫情防控而不能出行、聚集的问题,也解决了师生因个人原因无法到现场参加线下课堂的矛盾,师生在全国范围,乃至全球范围均可参与教学活动。 而在时间上也相对自由,线上教学可以录播,回看,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方便的,效率高的时间段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时间自由。

(2)线上教学的资源丰富,比如各个高校均有精品课程可以共享,大学教育不但需要教材,还需要较多的文献资料,教师可以通过文献共享使学生对最新知识触手可及。 此外,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还可以通过网络的虚拟仿真教具及动态图、视频等展现,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吸收。

(3)线上教学成本较低,线上教学无实体教室,因此不需要对教室、设备进行维护,降低了运行成本;教学过程中,因使用网络虚拟教具及电子版资料,线上测试等而降低了成本;学生也因为不需要返校,而节约了许多的开支。

2 线上教学遇到的问题

2.1 线上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心态上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对于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都措手不及,为了将疫情对高校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线上教学热潮。 但是出现高校教师及学生群体对网络教学平台不熟悉, 对线上教学模式不适应等问题, 在具体实施线上教学过程中难免受挫,进而可能出现消极情绪[1]。 比如,想等疫情结束后再补课,干脆把教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学生边学边玩游戏等情况。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在心理上有一个缓冲, 在技术上有一个适应及熟练的过程。

2.2 线上教学网络平台众多

线上教学需要一个网络平台作为载体,对于教师,在选择网络平台时,是基于所授课程的特点,自身对平台的驾驭能力等来考量, 一般一名教师会使用1~2 个平台。 而学生相对来说是被动选择网络平台,而由于学生的课程科目较多,可能各门课程需要使用的网络平台都会有差异。 疫情期间,有学生展示下载的网络平台达十几种,一方面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各类网络平台的操作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每门课程上课、提交作业等需要哪个网络平台可能出现混淆的现象。 而由于线上课程开课的时间主要是由教师与学生协商来决定,教师为了优化教学效果,一般会选择上午9 点左右进行,而教师并不清楚其他课程的开课时间,可能发生一位同学同时上两门课程的情况即“挂课”现象。 而教师为了与学生沟通顺畅经常会选择建QQ 群或微信群, 一定时期内学生活跃的群也达十几个,因此,学生很容易就会漏掉重要通知,最终导致教学过程不顺畅[2]。

2.3 教师在线教学经验不足

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存在较大差别。 课堂教学,教师面对的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是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直接的双向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情就能很快清楚哪些内容讲明白了,哪些内容还没有讲透,需要进一步重点讲解。 而线上教学教师大部分时候是面对着电脑讲课,双向交流变成了单向交流,教师很容易疲惫,进而导致讲课速度过快,或者内容剖析不够, 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及练习,并做专门的线上教学备课,才能避免这些问题。 而在疫情之前,大部分教师没有网络教学经验或者经验极其匮乏。 那么在线上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难免会按照平时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来进行授课,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4 学生自制力

线上教学对学生的自制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是在家里,而家是一个放松的环境, 学生脱离了群体氛围而又身处一个较放松的环境,很容易出现自制力不够的情况,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到课率低,或者出现“挂课”的现象。 作者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发现每次下课了但还总会有几位同学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迟迟没有离去,这部分学生极有可能出现“挂课”。 对听课状态也有影响,学生也在认真听,但是没有认真学,只是完成听课任务,当提出一些问题时,即便是比较简单的问题,也不能回答,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5 教师对课堂的把控存在困难

线下教学, 教师面对的是一张张鲜活的学生面孔,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可随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如看到学生疑惑的表情,就知道这个知识点还没有讲透,需要进一步剖析,看到学生有走神的情况,通过及时地提醒就可以让大部分学生集中注意力。 而线上教学因为要共享屏幕,无法实时看到学生的表情反馈,为了不干扰教师的声音,设定学生全部禁言。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只能凭借经验来讲述内容,对课堂的把控存在困难。

2.6 实验课教学无法线上进行

对于许多的课程,部分知识的理解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印象,所以会在理论课的过程中穿插实验课,而实验课无法搬到线上进行,这也是线上课堂的难点。

2.7 其他问题

虽然我国网络覆盖率较以前大有提高,但部分学生所在地区依然存在网络无法覆盖或信号不佳等问题,导致无法参与线上教学。

3 解决方法

3.1 摆正心态,拥抱变化

表面上看,此次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是由于疫情原因引起的,但其实在线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已经存在了数十年之久[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5G 时代的到来, 在线教学是否能承载或替代部分线下教学? 大学物理课程教指委主任王青教授认为,“教师及学生应该把此次疫情所导致的全国教师线上教学实践当作一次十分难得的针对高等教育的改革的探索,及一次对教改方向进行观察、审视、反思、调整的珍贵机会”[4]。 因此,高等教育主体及客体都应该做好心理建设, 带着一个积极的心态来接受新生事物,拥抱变化, 只有在心理上接受了这个事实与变化,才能更好地来应对挑战。

3.2 学校提高对线上教学的管理

为了方便教师教、学生学,需要学校方面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比如,根据网络教学特点重新安排课程表,对于需要线上进行的课程开设线上通道。 调研同一年级教学老师对教学软件的要求,指定1~2 款网络教学平台用于教学。 启动线上教学督导小组,对线上教学进行督导。 开展线上教学经验交流会,让教师之间交流经验,探索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功能,以及掌控课堂的技巧,并将交流结果整理成文,分发给教师学习,减轻他们探索网络教学平台的负担,增加线上教学的经验。

3.3 调整教学内容

线上教学可能出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学时间不够等情况。 为此,需要动态调整教学内容。 比如对于大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简单、好理解的章节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而腾出时间,用来线上讲述重点、难点内容。而对于重点、难点的讲述也需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 比如对于兽医药理学的重点章节化学合成抗菌药,我们就以故事情节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历史为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3.4 推出虚拟仿真平台,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线上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做实验的诉求,但各大高校可以推出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优质的虚拟仿真教学示范试验可解除实验时间、空间、环境、伦理、资源及实验室安全的束缚,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实验教学的虚拟化、网络化、共享化以及交互化,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5]。

3.5 培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等教育面向的受众是大学生, 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有传授知识,还有培养学习能力。为了让线上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更应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开始上课前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让学生有探索的欲望,进而可以发送特定的预习资料让学生先带着问题探索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后,教师在课中要重点把控“重点与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课后通过布置思考题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3.6 多方式与学生建立交流

受空间环境影响,线上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变少了,所以更应该通过其他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全面的沟通。 首先,通过加入学生班级群,通过公告的方式将重要的信息如上课时间、内容告知学生,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随时得到这些信息;其次,将课前问题导入、预习资料共享到班级群,并设立讨论区,学生随时可以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再次,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点名回答问题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学生可通过小窗私信教师,进行即时沟通;最后,教师通过修改课后复习题总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课中与学生进行交流。

4 线上教学的未来与展望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世界、对国家、对每一个人都是挑战。 但疫情还未结束,而教育事业不能因疫情而耽搁,我们需要做的是齐心协力、排除万难,让教师能更好地教、让学生能更好地学。 线上教学看似为了应对疫情而生,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5G 时代的到来,必然会掀起一场教学“革命”[6]。 为此我们应该及时总结交流线上教学的优缺点及心得体会, 去粗取精,为后期实现线上与线下、 传统与创造新的有机结合,构建混合式教学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疫情课程
战疫情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