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向瑄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兰州 甘肃730060)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推出和“双高”建设任务的推进,为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专业群建设成为承担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专业群建设对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重要抓手,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和实施。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职业学生培养,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大多是从学科教育转化而来,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对于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虽知其名,但并不知其理,所以在教学中对职业教育理念贯彻执行的就不到位。新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同时应该有完善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近年来,职业教育提出专业群建设,2019年实施的“双高”建设,就是基于专业群建设的理念提出的。专业群建设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出新的挑战,教师的适应能力一时难以提升,需要尽快转变。信息化应用的普及对教学手段也提出新的要求,教师的适应能力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信息化手段应用简单,效果较差。且这些方面都需要提高。
职业教育面临新媒体、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众多新技术广泛商业应用,必然要求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新技术需要的广大技术技能人才。主要的思路是以“创新创业”为重要手段,以“产教融合”为主要方式,把教育教学与产业行业密切结合,让学习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真实的工作场景、工作任务和工作氛围,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既快速接受新知识,也能够适应将来的就业环境和就业要求。
技术发展的更新对人才培养的适应能力提出极大的挑战,教学模式要紧跟市场变化,培养过程动态调整,有效解决了课堂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培养过程高度吻合人才需求特点,实现培养过程既是学习过程也是创业过程。建设“共享、开放、创新”型的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企业员工社会培训,专业师资培训创造了真实的营商环境。加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把工厂搬进校园,打造以“创”为主线的新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设立符合地方经济和行业特色的专业,因此,教育教学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首先通过调研要掌握地方对人才需求特点,技术领域和技术层次。以此为依据设置专业和课程,课程内容根据培养层次建设不同的技术技能模块,实施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必然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从不同的专业技能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多专业技能的结合可以实现一个或若干个相关联的工作岗位能力的培养,这就是专业群要重点解决的技术技能培养问题。
从中国当前的教育与产业关系来看,新技术最先产生于企业,随后进入课堂,由此造成学生学习的内容可能是过时的,淘汰的技术。为了学生能够第一时间知道并掌握企业的新技术,并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高校需要“产教融合”式人才培养。学生既要在课堂学习和消化专业知识,也要到企业学习新技术应用,掌握新技术发展趋势。教育的供需错位,造成学生就业困难和企业招工困难,而“产教融合”则极大地解决了这一矛盾。“产教融合”本身也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必须通过院校、企业和政府的合作努力实现并广泛开展产教融合。
专业群的建设逻辑是基于供应链或关联岗位群,把相关专业放在一个主体上,这个主体可以是一条供应链,也可以是市场主体。在这个主体的基本要求下,需要各工作部门协同完成不同且相互关联的工作内容,这些工作内容构成了多种面向,便由多个细分专业分工完成。多个面向(或多个专业)面对的是同一个主体,主体除了相同的工作环境和一致的目标外,对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工作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因此,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成上要求“基础共享、专业分工、高层互选”。
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总的来说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让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所需。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从学习借鉴向自身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变,一大批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案、标准在全国千所学校展开,预示着这一类型的教育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必将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以学校培养为主体,通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项目实施解决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不准的问题;寻求地方政府支持,通过社会劳动力培训、项目合作、政策倾斜解决学校与企业协同不力的问题;与企业深度合作,通过企业参与培养方案制订、实践教学、项目实施解决教学过程与企业运营环节不配的问题;通过政策指引、教科研指导、项目推进指导解决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接轨不畅的问题。
专业群不再是新鲜事物,在国内也有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基本形成一致的看法和做法,但是要落实专业群教学改革,大幅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就要找好专业群教育教学改革着力点。
一是“共享、开放、创新”型的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不再划分功能单一的实训室,而要结合专业群人才培养需要,打造功能齐全,适合多个岗位,多个功能同时开展实训作业的复合型实训室。实训室的建设必须是校企共同参与设计和建设的,引入企业的真实(或仿真)业务,建立一套准企业实训作业管理制度。实训基地同时也是校企共享,能够一定程度上承接企业工作,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实训基地应当也具备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新技术,验证新工作模式的实验室。
二是重构“精、高、实、创”课程体系。课程是教育的基本载体,基于专业群的教学需要重构课程和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以“精、高、实、创”为主要特征。“精”反映的课程以够用和适用为标准,避免大而全,允许不完整的所谓课程;“高”反映的是课程的高水平和高质量,避免重复旧的课程,尽可能把最新的企业实践技能引入课堂;“实”反映课程的真实和落实,避免纸上谈兵,营造真实的学习环境,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创”反映的是课程要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灵活性,避免死学死练,把学习技能和技能提升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的发展技术技能。
三是打造模块化教学团队和教学实践。专业群所需要的教学过程不再是传统的教学,不再是单人教学,一门课程一门课程地教,而是结合工作过程,构建复合教学内容,由多位教师协作完成教学,每位教师负责工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上消化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各教师之间也要密切配合,做好衔接,直到实现工作目标,达成工作绩效。模块化教学是具体的,需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去实践,找到最适合的协作方法,不同的工作过程有不同的要求。模块化教学更需要模块化教学资源,也需要教学团队在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上共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