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陆有财说
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收益,要看清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的投资策略和范围,从风险等级、投资类型、资产配置、历史净值等多方面因素来考核产品的风险,并匹配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这样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投资决策。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0年)》中显示,截至2020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5.86万亿元,同比增长6.90%,超过基金、信托和保险。当年银行理财投资者达到4162万个,累计创造收益9932.5亿元,同比增长7.13%,也就意味着人均一年赚2.4万元。全年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兑付客户平均收益率为4.05%。
在疫情冲击严重、国内经济亮眼、监管持续完善等背景下,2020年银行理财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比如产品期限拉长、产品跌破净值等。2021年,银行理财产品还值得买吗?买什么?
过去的2020年是银行理财转型的重要一年,理财产品在结构、期限等方面都有新变化。
第一,“打破刚兑”的背景下,净值型理财产品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17.4万亿元,同比增长59.07%;净值型产品占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67.28%,上升22.06个百分点。
第二,“期限匹配”的要求下,产品期限显著拉长,想投资高收益率的非标资产就必须发行足够长期的产品。具体来看,新发行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228天,同比增加约30天;期限在1年以上封闭式产品累计募集资金同比增长37.86%;3个月(含)以下的封闭式产品存续余额同比下降63.67%,仅占全部理财的0.59%。
第三,从产品类型结构看,固收类产品仍然“唱主角”,权益类产品余额不升反降。2020年末固收类产品规模为21.81万亿,占比升至84.3%;混合类产品规模为3.97万亿,同比减少24.19%;权益类产品规模约800亿,同比减少13.35%。虽然随着理财转型的推进,各家机构都在谋划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但转型也需要一定时间。
2020年,银行理财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近万亿元;新发行产品加权收益率为3.93%,同比下降23个基点;比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100BP,近年来,理财产品加权收益率基本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同步变化。全年净值型产品收益率在(1%,7%)区间内波动,波动性显著高于传统的预期收益型产品。
说到收益,去年最让投资者“跌破眼镜”的是银行理财出现短期“本金亏损”的现象。据初步统计,2020年共有2164只理财产品曾发生过跌破净值的现象,约占全部产品总数的3%;到2020年底,只有428只产品仍低于初始净值,仅占当年发行产品总数的0.6%。因此,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会被时间“熨平”,要客观看待“破净”现象。
近年来,我们可以感受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没有以前这么“香”了,但2020年买理财的人数却大幅增长。2020年持有银行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为4148万,较2019年底相比增长86.85%。这是为什么?
其中一大原因是理财产品起售门槛大大降低,之前银行理财大多都是1万元起投,而现在随着理财子公司入市,1元钱就能买银行理财产品了。
另外有一个有趣的数字是,银行理财投资者很“专一”,80.87%的投资者会将理财资产放在同一家机构中,14.16%的投资者同时持有2家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仅4.97%的投资者会选择同时持有3家及以上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
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进入最后一年,银行理财市场将怎么发展?在继续推进净值化转型的同时,银行理财将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这两类产品或是发力方向。
一是专业养老产品。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2020年多家机构都发行过养老主题产品,但却“不叫座”。因为现阶段这类产品大多与普通理财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而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才是市场所需要的。
二是ESG主题产品。想必很多人看到这3个英文字母都有点蒙。ESG是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3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用来衡量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根据中国理财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1日,名称中含有“ESG”字眼的产品已有52款,2020年全年发行数量是2019年的近3倍。虽然银行发行ESG理财产品的速度正在加快,但ESG产品仍然是个新兴概念,无论是在用户认知层面还是体系建设层面,未来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另外一个业界共识是,权益类资产配置将是今后各大银行比拼投研实力的“新战场”。虽然目前仅有3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6只权益类产品,占比较低,但理财子公司已拉开布局权益类产品的大幕。
Choice数据显示,1月,招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等1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累计调研52家次,涉及34家上市公司。长远来看,理财产品将逐步提升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为股票市场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进入不再“保本保息”的时代,产品运作过程真实反映到产品净值上,盈亏由投资者自担。
因此,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收益,要看清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的投资策略和范围,从风险等级、投资类型、资产配置、历史净值等多方面因素来考核产品的风险,并匹配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这样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