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催促孩子“快一点儿”

2021-07-11 10:54李增芬
妇女 2021年2期
关键词:性关系泡泡闹钟

李增芬

“快点,快点,上学迟到了!”“你磨蹭什么啊,快点!”“你倒是动起来啊,为什么停下来?快一点儿啊!”在催促孩子的路上,家长们的体验可不少。

我曾经也面临这样的困惑。很多时候,我家孩子的爸爸叫他起床的方式是千篇一律的,快点起来,快点、快点……重复十来次,孩子虽然很艰难地起来了,却是一脸的不开心。有一天,儿子对我说:“妈妈,我不喜欢爸爸每天重复地叫我起床。能不能让闹钟叫我啊?”我说:“可以啊。如果闹钟响了5分钟你还没起来,爸爸再叫你,好吗?”他说:“好的,但是不能连着叫,叫三遍就够了。”按照约定,我和他爸爸沟通以这样的方式行动着,起床这件事变得容易了。

他提出了解决方法以及备选方案,把起床这件事转变成他自己的事,既保护了他的自主性又尊重了他的想法,亲子之间的互动变得更流畅。

没有孩子愿意被催促。如果我们一直以这种方式安排着孩子,那我们的孩子,会更多地失去自己选择的权利,而变得散漫和拖延。

试想一下,作为成人的我们,如果一直有一种声音,催促着你做这做那,每一步都充满了安排,是不是也会让人心里不安,让人感觉到不被信任?催着学习、催着写作业、催着找工作、催着结婚生孩子,如此种种,当你完成了每一个被催促的事件后,回头想想,这样的过程你开心吗?如今,当我们成为父母,有了孩子,又开始不断地以父母曾经对待我们的催促模式循环时,有没有似曾相识?

没错,孩子心里的感受是我们曾经有过的感受。他的愤怒、不满、委屈,内心的惶恐和不安,就体现在他的行动上——慢吞吞。他以这样的方式在抗议,就像很多成年人以拖延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样。他不是不能快,而是他不愿意快。亲子之间的关系因此变成了对抗。

催促没完没了发生,其实是无能的表现。好好说话已经成为你和孩子之间没法逾越的鸿沟,你只得以这样的方式来达成你内心的意愿。黔驴技穷,不得已,很多父母失去了耐心,就可能发生更严重的暴力冲突。而这,不是我们乐意看到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学习合作。有个咨询师讲了一个他和女儿的故事。他很急切地要带着女儿出门,去参加定时的活动,可临出门时女儿却在水缸里玩起了泡泡。这种乐趣让她忽视了爸爸要出门的需求。这时,爸爸并没有催促孩子,而是如實告诉孩子:爸爸赶时间,要马上出门了,如果你愿意陪爸爸出去,我保证,回来的时候我能把这些泡泡变成各种颜色、各种稀奇古怪的形状。孩子听了,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他也顺利地带着女儿出门了。

我欣赏这位爸爸的智慧。在和孩子的相处上,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是会随着沟通方式和相处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蹲下来,站在和孩子一样的高度,去看到孩子此时此刻的需求,去理解孩子的情绪表达,去尊重他有自己的意愿和选择,才可能建立起充满温暖的合作性关系。这位爸爸打动我的地方,是他放下了自己的焦虑和急切,不是以高高在上的父亲身份去逼迫和催促孩子。如果他说“快点,快点,我要迟到了,你再不来,我就走了,留你一个人在家,没人管你”,相信孩子也可能屈服于他,陪他出门,但是带给孩子的是不安、威胁以及有条件的亲子关系。他的做法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寻求孩子的许可,和孩子达成合作,互利共赢的同时也拥有了简单而快乐的陪伴体验。

合作性关系的前提是理解,是懂得。当你能够理解孩子,站在他的角度去感受他的感受,那么和孩子的互动就会充满爱意和乐趣。编辑/刘柳

猜你喜欢
性关系泡泡闹钟
多彩创意闹钟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司法适用刍议
天然闹钟
巨型泡泡
英国:性和性关系教育成必修课程
动手做个方泡泡
捡尸体
有闹钟
不与男友发生关系他就要分手怎么办
会躲人的“狂奔”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