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军 王振华
[摘 要] 历史上的中国认同意识发端于先秦时期,辽宋西夏金各政权在发展过程中均形成了自己的“中国观”,以此为切入点,可 以寻绎出讲授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线索。“中国”一词随着历史发展逐渐具备国都、中原地区、中原政权及文化上的中华四种意 义,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观”的内涵。通过课堂教学与讨论,引导学生从具体史料出发,辨析辽宋西夏金各政权的“中国观”及认同意识,可以有效解决目前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将上述政权人为分割为断代史分别讲授、各自为营的困境,从而形成中华一体的整 体史观。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教学;辽宋西夏金史课程;“中国观”;中国认同意识
[课题项目] 西北大学2019年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辽金史专题”(XM05190310);西北大学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弘道足徵学术讨 论会”(XM05190380)
[作者简介] 王善军(1966—),山东临沂人,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辽宋西夏金史研究;王振华(1984—),山东高 密人,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辽西夏金元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1-0013-04 [收稿日期] 2021-03-18
一、引言
辽宋西夏金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由多政权并立到大一统王朝的过渡时期,亦是各民族之间实现交融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前辈学者,如邓广铭、陈述、漆侠、张博泉等先生,均主张将10—13世纪的各政权视作一个整体,视作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南北朝时期,运用多种视角、多种方法,从整体上加以认识。近年来,断代史研究者也普遍认为辽宋西夏金史研究应当打破畛域,融会贯通。然而,当今高校的历史教学实践往往将辽、宋、西夏、金分段讲授,互不相涉,或以宋作为中原政权的代表,以辽、西夏、金作为边疆政权的代表,其中隐含着传统的华夷观念。凡此种种,均是依循以往的视角,甚至受到学科划分的影响,将其作为断代史中各自独立甚至孤立的部分来看待。这种现象既有悖于上述历史研究的初衷和共识,又与辽宋西夏金史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不相称。虽然上述各政权均有其特点,难以简单整合,但我们发现此时期的“中国观”问题,成为各政权共同关心的话题,而且尚未在教学实践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以辽宋西夏金史课程中的“中国观”为视角,探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中国认同意识问题。
二、历史上中国认同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一词,在古代文献中有着多重含义,依据学界的研究,至少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一国的中心,即“中央”“中央之城”“都城”“京師”“国中”“王畿”的意思。二是中原,引申为中原王朝,主要是一个地域概念。三是华夏、汉族,引申为华夏、汉族建立的政权。四是在天下中心的基础上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1]
西周以前,“中国”多为一国的中心及天子所居之帝都,一般而言,这二者是合二为一的。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例证是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及《史记·十二本纪·五帝本纪》记舜“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此处的“中国”为一国之中的都城。这一观念也被后来的历代王朝所继承。
到春秋战国之后,“中国”逐渐引申为天下的中心。《史记·七十列传·范睢蔡泽列传》记载:“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这一地域大致位于今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从秦汉直至明清,凡是能据有中原者,多以“中国”自称或被他国认之为“中国”。如三国时期,曹魏占据中原,蜀汉诸葛亮即对东吴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南北朝时,北魏统一了中国北方,孝文帝同群臣讨论五德异同,中书监高闾明显以占据中原作为正统和“中夏”的标准。
由于早期中原地区居住的人群主要是华夏族,故在地理概念之外,“中国”还被赋予了华夏人所建政权之意。《尚书》孔颖达疏云:“华夏为中国也”。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中国”是与“四夷”(或“四海”)相对而存在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体———天下。《礼记·曲礼》郑玄笺注曰:“天下,谓外及四海也。”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的这一“天下思想”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起源,也是中国形成多民族统一国家传统的精神土壤。[2]同时,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与周边的四夷相比,自认为在文化上具有天然的优越性,于是古代的“中国”又在天下中心的基础上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在这一观念中,决定了能否成为“中国”的标准不再是地域抑或种族,而是文明所在之“礼”。孔子以“礼”来区分“中国”和“四夷”,并认为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这一思想的提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魏孝文帝完全以“中国”一词指代自认为华夏文化继承者的北魏。韩愈《原道》一文进一步概括为:“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唐代以后,人们更普遍认为,所以为“中国”者,以礼义也;所以为“夷狄”者,无礼义也。
总体来看,以上几种“中国”概念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观”的内涵。显然,古人的中国认同意识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实践中,应对中国认同意识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辽宋西夏金时期的中国观
10—13世纪是我国历史上多民族政权并立、对峙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先后形成了辽、北宋、西夏,以及南宋、西夏、金三足鼎立的局面。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不管是中原王朝宋,还是周边王朝辽、西夏、金,均认同为“中国”,并自视正统。
先看宋朝,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一直以“中国”自居。北宋人所说的“中国”,往往代指北宋王朝;南宋人所说的“中国”,大多数情况下指南宋王朝。《宋史·列传·卷一百九十六》云:“金有必亡之势,亦可为中国忧。”这是宋人自称“中国”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