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旭东
6月30日,董明珠女士在格力电器(000651.SZ)年度股东大会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对员工的激励,可能以后会考虑的还是用股权激励方式,把他们‘绑在这儿,而不是靠奖金。我一年多发20亿元,也就是说,我们股民的利润就要少20亿元。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一定是把三者的利益考虑进去。”
上面那段话是我根据网上一段视频做的记录,为了防止得到的信息是片面的,我又搜索了一下相关的新闻,发现董总对股权激励评价颇高,寄予了厚望。例如,财经网的一篇报道这样写:
据格力电器2020年度股东大会现场消息,有现场投资者向董事长董明珠提问,如何看待格力技术部离职率较高的问题。
对此,董明珠回应称,一方面是因为珠海地处比较偏僻,很多年轻人还是对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比较向往。另一方面,很多年轻人觉得工作累。今后格力将重点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来留住人才,但参与该持股计划的员工必须工作到退休,如果离职,持股会被收回。
再如,搜狐网的一篇报道这样写:
“我们开创了先河,也是目前上市公司唯一一个让员工持股到退休才可以进行交易。”董明珠在格力电器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如是说。
她表示,希望这个模式能在上市公司的企业里进行推广,这是真正的把员工和企业利益、股民利益绑在一起……
谈及如何吸引全国优秀大学生加入格力电器共同创造价值时,董明珠认为,涨薪不是问题。“因为我们曾经连续三年每年涨1万块钱的年薪,每个月增加1000块的薪酬,但依然还是会走人。”
她认为,股权激励是最好的方式。
我觉得,董总对股权激励的理解可能有些问题,下面一一道来。
首先,她说“我一年多发20亿元,也就是我们股民的利润就要少20亿元。”这话很容易让人误解为对股东来说,给员工发资金会减少企业的利润或者股东的可分配利润,而股权激励不会,其实不然。
备注:1、职工薪酬按“应付职工薪酬”本年增加数填列,美的集团在年报中只披露了應付职工薪酬中应付短期薪酬的本年增加数,因此估算的人均年薪会略低于实际数。2、美的集团的员工人数中包括库卡集团约1.4 万人。
巴菲特曾经在致股东的信中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如果期权不是一种报酬的形式,那么它们是什么?如果报酬不是一种费用,那么它是什么?以及,如果费用不应当计入盈利的计算中,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它们应当去哪儿?
如果说多年以前有人认为股票期权不是一种费用,不会影响利润表,或许还可以原谅。用巴菲特在1993年的话说,“几十年来,大多数企业发动了针对会计规则制定者的战争,试图避免在发行股票期权的股份公司的利润中反映出它们的成本。”但是,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自制定之日起就确定股份支付要计入损益。
事实上,格力电器在其公布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中明确承认,“员工持股计划费用的摊销对存续期内各年净利润有所影响”,并给出了公司估计的影响金额——28.18亿元。
其次,格力电器此次股权激励规定员工持股到退休才可以交易,这样做一方面确实有助于把员工和企业利益、股东利益捆绑在一起;但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激励的价值。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相关内容如下:
市场有争论说,给雇员的不可转让期权,相比可以自由卖出的公开交易的期权,价值要低。然而,这个事实并没有减少不可转让期权的成本:给雇员配一辆只能用于某些目的的车,对于雇员来说降低了车的价值,但对于雇主来说至少没有降低它的成本。
从相关的报道中可以知道,年轻的技术人员离职率高是格力电器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从本次股权激励的内容来看,即便年轻的技术人员能够获得股权激励的资格,随便估算一下,至少在五年内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不升反降,这对平均薪酬低于美的集团(000333.SZ)和海尔智家(600690.SH)的格力员工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小问题。格力电器这样做或许能够降低年轻员工的离职率,但也有可能直接就打消了一些刚毕业的年轻人入职公司的打算。
前面引用的报道谈及了如何吸引人才的问题,可惜董总答非所问,还是讲了留不住人的问题。其实,尽管格力电器如她所言曾经连续三年每年涨薪一万元,2020年其人均年薪仍远低于美的集团和海尔智家,而即便是后两者,怕是也做不到一个人也不会走。事实上,美的集团原副总裁刘敏女士一个月前刚刚从公司辞职。
董总对用退休前员工持股不能交易的股权激励方式寄予了厚望,然而,这样做即便能留下一些员工,那些员工心里也未必舒服。其实,不是只有股权激励才能留住、吸引人才。同在6月30日召开股东大会的万科(000002.SZ)也有股东问了一个关于吸引人才的问题,提问者和回答者(郁亮)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
备注:美的集团的数据中不包括库卡集团约1.4万人。
问:管理层好,我的问题是,万科这两年在人才上有大江大海、猎头行动,但我们了解到万科对人才的吸引力在不断降低,一方面的原因是万科的薪酬吸引力比较弱;另一方面是万科的文化吸引力也不如以前了,管理层有没有反思过万科在人才策略方面的问题?如果万科没有办法像以前那样吸引到足够多优秀的人才,如何让股东相信这是一家有活力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