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翔
摘要:四川经历了多次地质等自然灾害的考验,粮食应急供应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和教训。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传统粮食应急供应工作,有必要结合新的基础条件、新的经济业态、新的技术手段,以及人民群众新的需求进行更多的改革探索和创新试验。
关键词:四川 粮食 应急 创新
四川盆地四面环山,北有秦巴大山阻隔,自古称蜀道艰险。西部甘孜、阿坝、凉山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贯穿其中,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被喻为“大地的阶梯”,从成都出发到最远的石渠县城有1000余公里,山路曲折,要走三天时间。总体来看,全省地质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粮食自给能力较低,粮食流通跨度大、运距远、费用高,保障辖区粮油供应、维护市场价格稳定,任务十分艰巨。
继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又相继发生“7·10”汶川特大山洪泥石流、“4·20”芦山地震、“11·22”康定地震、“6·24”茂县特大山体滑坡、“8·8”九寨沟地震、“6·17”长宁地震等重特大地质灾害;使当地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高度关注。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四川粮食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冒着余震飞石,爬山涉水,连夜奋战,圆满完成粮食应急保供任务,保证了受灾群众有饭吃,保障了救援部队需求供应,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贡献了粮食人的力量。
然而当前,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巨大提升,粮油加工行业集中优化,物联网、无人机、人工智能、5G信息技术等一大批新事物不断崛起,社会经济的多个方面正发生着重大和深远的改变,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深刻的影响,对于粮食应急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粮食应急工作只有适应这种新变化,才能在未来之路上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新的责任和使命。
一、粮食应急工作面临新形势
(一)交通運输方式的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川从蜀道难到蜀道通,再到蜀道畅,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33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二。到2020年底,四川(除三州外)所有贫困县将县县通高速公路,至少形成两条二级以上公路的互联互通。随着到康定高速的通车,最远的石渠县也能实现陆路当天抵达。阿坝、甘孜等机场的建成,为人员出行、货物运输提供了更加快捷的选择方式。以前山石阻道、洪水断路,一个地区成为孤岛的情况将很难出现。
同时,在应急救灾和物资运输中,直升机、无人机等空中运输也开始在民用、商用推广普及。早在2016年,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就启动空中救援体系建设,医院与保险、直升机救援公司合作,建立空中救援体系。2019年8月,顺丰公司利用无人机在甘孜运载着刚采摘的新鲜松茸,过去需要村民徒步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运输任务,如今仅需几分钟。交通运输方式的跨越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将是粮食等应急救灾物资运输方式的重大改变。
(二)电商物流行业的迅速崛起
当前的四川粮油应急物流运输大多是由储备加工企业联系长期合作车辆,根据调拨指令装车发运到受灾地区,通过灾区的专门供应点和商场超市供应给受灾群众。又或是灾区当地粮食企业或军粮供应站点将本地储备粮油直接分发到村镇、街道和救灾部队,再由当地基层政府分发给百姓。可以说目前的粮食应急供应链还局限在粮食和行政系统内,对新经济中迅速发展壮大的专业物流运输少有触及。而电商和由此而带来的物流快递行业可以说是近年来中国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之一。2020年6月1日,董明珠携3万经销商直播带货,一天就成交50亿元。顺丰、京东、“四通一达”等一批覆盖全国各地、直达村镇的快递物流企业创造着新经济快速发展的神化。2019年,双十一的订单量达到创纪录的12.92亿单,发出一亿个包裹仅用时8小时。设想一下,如果把这一亿个包裹换成一亿袋10公斤的大米,那么只要8个小时,就可以向全国各地发出100万吨大米。这样的物流速度和覆盖面真是叹为观止,可以说我们目前没有任何一个专业渠道能与之媲美。对于应急供应来说这是现有的优势资源。
新零售的出现和物流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改变的是商品的供给渠道。目前局部性的粮油应急也主要发生在如何把粮油及时配送到老百姓手中,满足急需或者加大市场中的粮油供给,稳定市场粮源和价格。这个过程实际是一个供应渠道的问题。在商品供给渠道方式发生变革的趋势下,粮油应急供应要融合进新零售的变革之中,利用好零售、物流行业的仓储、配送、供应等载体,实现对市场粮油及时、全面、便捷供应。
(三)粮油加工行业集中度提升
粮油行业的行业集中度比较高,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大多是航母式企业,而且随着市场的发展,集中度还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例如,在2010年后,中粮、益海、北大荒开始在四川建厂,鲁花、道道全、克明面粉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铺货分销,四川的粮油生产格局由此而发生重大变化。到2019年,中粮在川的面粉产值占到全省面粉产值的44%,益海在川的食用植物油产值占到全省的24%。在大型企业开疆拓土,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另一边是省内中小粮油加工企业的停(破)产。2018—2019两年间全省停(破)产的入统大米加工企业有66家、小麦粉加工企业22家、食用植物油加工业24家。全省除大米加工还较分散外,可以说面粉和食用植物油生产已高度集中。而大米生产加工也必定走向大型化、集团化。“花中花”“金龙鱼”“吉林大米”等一批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和品牌,或在本地崛起,或从省外分销占领四川市场。同时,由于集团化、大型化企业成为主导,这些企业也由此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销售供应渠道,通过众多的分销、代理机构能够将粮油产品及时、高效的供应到大部分乡镇、街道。
(四)零售服务点多面广
与北方地区相比,四川的商品零售业可谓是异常发达。每个县城、乡镇的街道两旁通常都是商铺,其中各种零售和餐馆店占据绝大部分,像在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几百米范围内便有一家红旗超市。同时,粮油供应已不局限于专卖店、商场、超市,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电商更是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零售风暴。2019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10亿,市场交易规模突破11万亿元。
而众多的商超等主体,不仅是粮食流通的重要力量,也是粮食储备以及应急供应的重要力量。例如,成都的红旗连锁超市,在2020年疫情期间,每日粮油库存保持在3000余吨,可保证3000余家店面10—15天的粮油销量。而就是因为企业较多粮食商品周转库存,有效满足了群众在4月初受舆论影响的集中购粮需求。我们在担心每个家庭存粮减少的同时,商超、餐饮企业的粮食存量却在不断丰富。现在四川的各个县城、乡镇都有数家超市、商场、专卖店经营着品种丰富的粮油产品。在应急供应中,这些商超都有丰富的粮源可以供应,又有多种的粮源组织渠道,是应急工作宝贵的现有资源。
(五)应急工作由量到质的提升
从目前四川的自然灾害等应急响应情况看,虽然一场地震、洪水会造成多个县区、乡镇受灾,但核心灾区,断水、断电、房屋不能居住,需集中安置的受灾群众通常是在几个重点乡镇或街道,人数从几百到数万。在最初的救援和集中安置中,群众需要最基本的食、住、医疗等生活保障。作为住来说,或搭建帐篷或安置在学校、体育馆等应急避难场所,有应急供电车、应急通讯车等配套保障。医疗卫生方面有帐篷医院、移动医疗车,又或者通过转运等为群众及时提供医疗服务。而在食的方面,由粮食部门供应成品粮油,或由民政等部门供应方便食品。在受灾前期,受灾严重的群众和广大救援部队,大多无法制作熟食,多靠民政部门发放的方便面、饼干、矿泉水解决吃饭问题。所以时常出现一些当地餐馆和志愿者义务为受灾群众和救援部队提供热菜热饭的感人场景。
由此看出,受灾群众和救援队伍对应急供应的食物有着更加人性化的需求。作为保障受灾群众和救灾部队口粮供应的粮食部门,虽然及时供应了应急成品粮,对稳定灾区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救灾初期,大米、面粉等救灾物资不能及时成为受灾严重地区群众和救灾部队的米饭、面条、馒头,功效上打了折扣。如何在受灾群众最困难、救灾部队最艰辛的时候,为他们供应上热饭热汤,不仅是群众生活的必需,也是灾区树立信心的有力手段,更是粮食应急供应部门承担的责任。而到了灾区群众返家或分流安置阶段,各地商业服务基本恢复,在后续的生活保障中,也多采用货币化救助措施,不再向受灾群众供应成品粮油。
二、创新应急供应方式,适应新形势
(一)全面铺点向相对集中转变
全省建成粮食应急供应网点4103个,落实了粮食应急加工企业312个,配送中心248个,储运企业288个。但在众多的供应点中也存在良莠不齐、监管难度大的情况,一部分应急网点长期未开展过应急工作,名存实亡。即使有应急供应的地区,也往往是调动少数几家粮食或商贸企业通过动用储备或者异地购买调动商品粮油来保证供应。而随着交通物流、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巨大发展和行业集中度提升,机构的组织方式开始更多的采用“总部+区域分中心”的方式建立。从中储粮系统收缩战线、区域集中战略可以看出,各地应急载体也开始更多采用一种便捷有效的扁平化组织架构,集中由一个区域应急中心来保障一个地区的粮油应急需要。从而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加强各个区域中心的管理与建设,也让应急工作更加专业、快捷、有效,也更利于监管。
举个例子,像在阿坝、甘孜的一些县,人口只有4—5万,但地方储备有2、3千吨,地处偏远,消费量小,每年上千吨的轮换不能在当地购买和销售,都需到内地往返,这样的轮换的是入不敷出,企业亏损严重,而且监管极为不便。一些地方变通成在内地异地储备,往往也是失去了储备的应急作用。像这样的地区可以探索以建立区域应急中心来覆盖保障,县上储备以满足10—15天成品粮油储备为主,加上群众存粮和商超库存,基本能满足当地群众一个月的口粮消费。县(区)一级将应急能力放在10—15天的成品粮油储备和供应上,而区域中心由省、市(州)共建,着力加强原粮储备管理和应急配送能力建设,保证在各种极端情况下能在较短时间将更多粮食供应到受灾地区。
探索通过建立省级应急中心,各市(州)整合资源建立若干应急分中心方式,来进行粮油应急资源整合改革。省级中心负责全省粮油应急供应调度,各区域中心负责各区域的粮油应急供应。区域中心除了自身应急能力建设外,更多通过引进种植、加工、物流、供应企业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开展全产业链应急保障。例如,在加工方面,与中粮、益海、新兴等一些全省性区域龙头企业达成应急加工协议,各区域与区域重点企业开展合作,淘汰小而散的应急加工企业,一个区域盯住这几家重点企业,让大型企业成为应急中的核心骨干。建立起政府粮油应急与粮油加工企业的联系机制,运用好大型企业现有的生产和分销能力,实现粮油应急的及时加工、及时供应。
(二)纵向建设向纵横联合转变
一是增强应急中心内力。在有条件应急中心,探索智慧仓储建设,推进浅圆仓等自动机械化建设和AI技术应用,实现粮食从进到出的信息化、无人化、智能化管理。试验无人机、特种越野车辆等粮食应急供应方式,实现对一些交通阻断地区的及时供应。通过建立卫星定位系统和车载可视化系统,實现对应急车辆和资源的远程调度。二是开展广泛横向合作。探索与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互联网企业的线上合作和与益海、中粮、北大荒、红旗、沃尔玛等大型企业、连锁企业的线下合作,调动这些企业的全国和全球粮油资源,联合顺丰等物流企业,动用社会商品粮油,实现对局部地区粮油应急供应,筑牢应急供应的第一道防线和缓冲带。在县(区)一级可联合当地的重要商贸企业,通过利用大型商贸企业采购、库存等资源,实现对地区粮油的应急供应。联合商业直升机企业和专业运输企业,构建立体多层次运输通道。丰富粮食应急供应手段,实现从空中到陆地、从粮食系统到全社会力量的立体应急供应体系。
(三)原粮应急向生熟兼顾转变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在组织的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存在于组织之外。组织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外部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既然在灾后应急救援期间,在水、电、气不通、住房无法居住的情况下,成品粮油无法及时为灾民和救援队伍提供熟食,那么作为粮油应急供应的粮食部门,有必要想一些办法,实现受灾群众和救灾部队的即时口粮需求,给灾区群众和救援部队带去最直接的温暖和信心。例如,在2020年疫情期间,益海嘉里武汉营销分公司联合当地经销商,将集团捐赠的粮油物资免费配送至为医疗机构提供爱心盒饭的餐饮终端,保障包括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在内 16 家武汉市医院的餐饮后勤服务。目前在各地应急救灾中已经有应急医疗车、应急通讯车、应急发电车等各种应急设备,而粮食还局限在原粮及成品粮供应中。提供熟食的方式有添置野战餐车,在省或重要的市(州)配置野战餐车,当有应急需要时,机动供应到灾区最需要的地方,在救灾第一时间实现熟食供应,这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应急熟食供应还可建立帐篷食堂,在安置点等集中区为灾区群众定点供应;还可租用当地有条件的餐馆,成为救灾口粮供应点。熟食供应成为粮食应急救灾供应的重要补充。
汶川地震过去十余年,十余年来,从汶川到芦山,从康定到九寨,这些经历山河破碎的多难之地,书写着缝合伤口、重建新生的“中国奇迹”。作为在灾难中经受考验和成长的四川粮食应急保障,更加明确该担起的重任,不论在灾时、战时,还是平时、裕时,都要时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为经济发展、为民生安定筑牢坚强保障。作为经历多次应急考验,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四川,更要在应急救灾、保障粮食供应方面,为全国探索更多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作者单位: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