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晟坤 张浩东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集装箱运输系统作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而内陆集装箱运输网络作为集装箱运输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进行优化就显得很有必要。内陆集装箱运输网络主要有集装箱港口、集装箱运输通道和集装箱中转站这三个部分组成,本文将从这三个部分对内陆集装箱运输网络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提升内陆集装箱运输网络的运作效率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集装箱运输网络;网络优化;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U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1)03-0091-03
随着全球贸易量的增长,各种集装箱运输车辆及船舶的数量在增加,各大港口的吞吐量也在持續增加。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客户通常需要门到门的运输服务,这就需要多式联运业务的参与,而多式联运的运输效率又与内陆集装箱运输网络的运输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内陆集装箱运输网络是国内外贸易中最重要的网络系统之一,而内陆集装箱运输网络的运营效率可能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时间长度上看,可能会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从网络的结构上看,可能包括集装箱港口、集装箱中转站和集装箱运输通道。因此,对内陆集装箱运输网络进行优化就显得十分必要,而找出可能影响优化的关键因素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基于此,本文将从集装箱港口、集装箱中转站和集装箱运输通道三个方面介绍影响网络优化的影响因素。
1 集装箱港口
1.1 作业系统优化
港口是对外贸易的门户,也是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转运货物的物流平台。目前,随着全球贸易量的快速增长,集装箱港口的吞吐量也在持续增长。以2020年中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例,2月份受疫情影响,吞吐量有所下降,但随着经济回暖,总体上还是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如图1所示。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港口作业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考虑从两个方面提升港口的作业能力:一是制订合理的集卡集港计划,二是优化送箱集卡调度。其中,计划的内容包括提前查询集装箱船舶的停靠泊位、到港船型和停泊水运等信息;调度的内容包括缩短外集卡的等待时间、提升集卡整体的周转效率、合理规划集卡在闸口的排队顺序和避免港口资源的浪费等。
1.2 运营效率优化
找出港口运营效率低下的原因也是港方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大型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港口投入资金的回收周期长,且建设港口可能面临内部和外部等多重风险,从优化港口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提升港口的技术水平两种角度入手可以有效提升运营效率。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部分港口可能存在港口规模大,但却规模效益不理想的问题,此时就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升级和改建,改善与其腹地的连通性,从而提升其多式联运效率,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在提升技术水平方面,可以提升港口的信息化水平,加强港口资源的整合以及信息之间的流通。
1.3 节能减排优化
全球变暖是地球面对的首要挑战,航运业在温室气体排放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港口作为航运网络中必不可少的节点,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和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成为了港口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从提升港口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更新节能设备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从信息技术方面,港口可以针对排放的温室气体和消耗的能源制订严格的标准,尤其是在针对温室气体排放中。根据排放气体的种类分类别制订标准,像船舶、集卡和叉车等污染源也应按类别制订排放标准。在设备措施方面,更换增加了排放控制技术的设备也是不错的选择。
2 集装箱中转站
2.1 设备配置优化
集装箱运输因其成本和效率优势,越来越成为内陆运输的发展趋势,现在许多国家正在推动及投资内陆集装箱中转站的建设。内陆集装箱中转站也是内陆集装箱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集装箱的交接、保管和拆拼箱都需在中转站内进行,而中转站的设备配置水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上述操作的运行效率。
本文主要建议降低轨道吊和集卡在装卸过程中的装卸成本和提升装卸效率,其中装卸成本又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等,提升装卸效率包括计划集装箱进入中转站的数量和时间,尽可能让中转站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装卸尽可能多的集装箱,缩短集装箱在中转站的无效停留时间。此外,装卸设备配置优化还需与堆场容量设计相配合,使中转站在充分提升装卸效率的同时,集装箱的堆存数量不得超过堆场的最大容量,从而使配置的优化方法更具合理性。
2.2 作业流程及空间资源优化
除设备配置优化外,作业流程优化及空间资源优化对提升集装箱中转站的作业质量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集装箱中转站的作业组织流程包括集装箱的发送、到达和中转:在发送箱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货主发送的集装箱进行检查,然后再由外集卡转移至主箱区,然后再选择铁路或是公路的运输方式由中转站运出;在到达箱的过程中,一般会有外集卡将集装箱运送出站,如若不能,将在主箱区进行堆放,为保证设备能正常作业,应提前检查;在中转箱过程中,如果集装箱不能直接由下一阶段的班列或者火车运走,则在主箱区或者辅助箱区进行堆存。
空间资源主要是以堆存区的空间资源为主,利用岸桥、集卡和场桥之间的相互配合,将堆场空间资源最大化。此外,在翻箱的过程中,使得翻箱率最小化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2.3 设计优化
除上述两部分的内容外,集装箱中转站的设计也非常重要。在对集装箱中转站的规划设计中,需要事先对岸桥和场桥等设备的数量及位置进行规划,以最大化集装箱中转站的装卸性能,减少运营成本。在实际操作中,集卡经常需要在各个箱区进行往返行驶,因此需要对集卡的行驶路线进行合理规划,使得集卡的运输质量不会影响到整个链条的运输质量。
而且,随着集装箱数量的增加,集装箱中转站的规模也会得到扩张,如何平衡运营成本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最优的资源配比,也是投资方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3 集装箱运输通道
3.1 基础设施优化
集装箱运输通道作为连接港口和内陆中转站之间的桥梁,也是内陆集装箱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礎设施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着运输能力的上限。随着沿海港口的经济发展逐渐加快,为了实现港口资源的整合,可以在联系紧密的港口之间修建铁路专线,凸显主港的综合枢纽作用,带动沿海城市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
完善的路网建设将给沿海城市群带来巨大的机遇,随着港口的规模增加,内陆地区开始建设越来越多的综合物流中心,这也标志着运输通道将不止承担运输的传统功能,而是要承担起腹地与港口之间的综合连接功能。
3.2 碳排放优化
据相关资料显示,交通运输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所有行业总排放25%左右,仅次于电力行业, 2017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6亿吨左右,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近26%[1]。控制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就显得迫在眉睫。
为了建设内陆低碳运输系统,应将内陆集装箱运输从单一的公路运输转变成多式联运,特别是港口腹地的内陆运输,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诱导多式联运经营人选择低碳、高效的运输方式,有利于运输系统的建设,而无缝、高效和可持续的集装箱运输系统有利于整个港口腹地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这就需要提升整个区域多式联运水平,例如加强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和提升运输衔接水平等。
3.3 综合能力优化
上述内容也提到运输通道不仅是承担传统的功能,而且要承担起综合交通运输的功能,打造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早在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曾经给出过综合运输通道的定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组成,承担主要客货运输服务的走廊,构成综合交通网的主要骨架,是国家的运输大动脉。
从建设国际运输通道的角度来看,要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通过运输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相连,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制造业转型升级;从建设国内运输通道的角度来看,要改善不同区域运输通道两极分化问题,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资金支持,引导优质产业向中西部聚集。
参考文献:
[1]余启龙. 考虑碳排放的四川省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