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评价指挥棒与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

2021-07-11 10:49李喜霞贺粲宁
西部学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西安市中学生

李喜霞 贺粲宁

摘要: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必须与教育评价指挥棒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在教育评价指挥棒下,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效果被弱化,这影响了文化遗产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引导教育评价指挥棒向促进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方向转变,支持探索文化遗产育人新机制;中学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校本教材、课程,凭借研学旅行等进行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文化遗产教育者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文化遗产教育的育人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关键词:教育评价指挥棒;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G122;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8-0020-04

文化遗产教育是国民综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文化教育遗产课程在西安市各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存在很大缺失。西安市现阶段,幼儿园、小学不开专门的文化遗产课程,中考分流之后除高中以外的职业学校亦是如此,只有在中学阶段能通过部分人文学科的课程接触到部分文化遗产的信息和知识。高等院校除文物与博物馆学以外的其他专业几乎没有相应课程,这对进行文化遗产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我国国民对于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知主要依托于学校的文化遗产课程,也凸显出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在全体国民历史普及和提高公民素质工作中的重要性”[1]。

反观长期以来的教育评价体制,或者说教育评价导向,本身不是很科学,有着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顽瘴痼疾[2]。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评价指挥棒的支配之下,侧重以升学率考核中学;中学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评价指挥棒的支配下,侧重以分数考核中学生;中学生在教育评价指挥棒的支配下,努力追求分数,无暇关注文化遗产教育。教育评价指挥棒主导下应试教育的“快餐化”与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性形成尖锐矛盾,教育評价指挥棒成为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离心力。面对此矛盾,教育指挥棒与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成为中学教育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西安市为中心,系统考察此问题,以期明晰教育指挥棒与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关系,探索出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搭建理论框架。

一、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能够培育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我国文化遗产灿如星河,是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以西安市近代为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西安及其周边地区涌现了大量爱国的仁人志士,西安及其周边地区是一个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厚的土地,留有众多红色文化遗产遗存,如张学良公馆。1936年杨虎城与张学良联合发动的“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为国共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重大贡献。除张学良公馆以外,西安城内还有八路军办事处遗址;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蓝田,在葛牌建有苏维埃政权所留有的苏维埃纪念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汪锋、赵伯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体现的作为延安精神组成部分的革命精神,以“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和“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为主要内容的马栏革命旧址;上世纪交大人从上海迁来西安,与党、国家、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保留有大量西迁资料的交大西迁纪念馆。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西安专程考察了此馆,这些均成为了永恒的文化遗产,如此等等。西安市拥有如此众多的近现代文化遗产,是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材料。发挥这些文化遗产的教育作用,能够增强中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培育中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中学生进行家乡革命文化教育,使中学生接受家乡革命文化教育的洗礼,有助于学生向家乡的革命先烈学习,在中学生的心中深埋下爱国爱家的种子,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能够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增强中学生文化自信。众所周知,文物作为文化遗产的直接代表,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其对中学生的教育作用和感染力是其他教育手段所难以代替的[3]。西安市作为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留存有以文物为代表的众多类型的文化遗产,为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育人素材。秦兵马俑直接表现了秦时高超的泥陶艺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不仅是著名的史学著作,也是著名的文学著作;古长安长期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丰镐都城、秦咸阳宫、汉未央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文物古迹都城”,蕴含有史学、文学、艺术等独特价值。开展诸如文物等文化遗产教育,可以使中学生了解历经岁月沉淀遗留下来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使文化遗产教育的影响洗涤净化中学生的心灵,占据中学生思想的主阵地,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文化遗产,不少文化遗产濒临灭绝或失传,对中学生进行文化遗产教育实际上也是在保护和传承文化,客观上促进了文化遗产的赓续不绝。

需要注意的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和小学相比,逻辑思维发展迅速,智力已经接近成熟,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道德感、美感已有了很大发展,他们对自然与社会,对生活、学习与工作都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系统的观念。和大学生相比,中学阶段的学生面临就业、婚姻等来自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压力较小,有充分的时间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来接受文化遗产教育。一旦错过中学阶段这个进行文化遗产教育的最佳时机,他们将没有充分且系统的受教育时间,因而在中学阶段开展文化遗产教育的紧迫性非常突出。

二、教育评价指挥棒与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矛盾

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非常重要,但是教育评价指挥棒在当前教育体制中“老大哥”式的地位,不利于中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培养目标的实现。中学及中学生的一切教育和学习工作围着教育评价指挥棒转,该体系以其僵化的机制对实现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造成了种种困扰和障碍。

首先,在教育评价指挥棒的牵引下,西安市各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效果被弱化,影响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文化遗产教育者和中学生在学校的中心工作都围着教育评价指挥棒转,文化遗产知识在考试体系中尚没有具体评价措施,仅有的与文化遗产教育相关的课程首先要完成应试教育下的教学目标,没有专门且充分的文化遗产教育时间。文化遗产教育者和中学生基本无暇顾及此内容的教授与学习,使文化遗产教育不能充分惠及中学生,挫伤了文化遗产教育者的积极性。各中学学校和学生普遍对该知识学习不重视,学生对文化遗产教育学习的目标不明晰,抑制了学生探索文化遗产知识的主动性。

其次,在教育评价指挥棒的支配下,西安市的文化遗产资源被闲置,不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家国情怀。中学生的时间都集中在学校应试教育体制下纯理论知识的学习,文化遗产教育只能以零碎、分散的方式进行。在此种情况之下,中学生容易忽略家乡本身拥有的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得大量的文化遗产资源闲置,不能发挥这些文化遗产应有的、独特的育人效果,不利于培养西安中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教育评价指挥棒的作用下,教育主管部门、中学、教师、家长和学生几乎都在追逐中高考分数,忽视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对于塑造健全人格、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这样就无法构建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体系,文化遗产教育作为国民综合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性难以体现,其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自然不能充分展现,使文化遗产教育在培育中学生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

三、调节教育评价指挥棒使其成为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强大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但是消除教育评价指挥棒与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之间的矛盾,非朝夕之功。在教育评价指挥棒之下,西安市如何促使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对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发挥最大化、最优化的功效,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中学、文化遗产教育者共同努力,并立足各个地区实际,让教育评价指挥棒在促进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其成为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强大推动力。

(一)教育主管部门层面

1.构建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体系

构建文化遗产教育体系是促进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发展的根本之策。文化遗产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相应的课程教材、师资力量和经费保障,牵扯到诸多部门和许多方面,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程序,因此也是促进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发展难度最大之处。从长远角度来看,西安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主动作为,邀请相关领域的学科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行课程设计,编写配套教材,积极联系高校,对文化遗产教育者进行专业、系统地培训,并为文化遗产教育体系的运行提供经费。这些工作可能一时收效甚微,但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值得肯定的是西安市教育局已经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中小学素质教育文化读本》,这个《文化读本》紧密结合了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素材,“以西安地域文化为主线,以传统历史文化沿革和现当代文化发展为主要内容”,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充分考虑到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4],通俗易懂。另外,西安市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帮助各中学学校开辟文化遗产教育课程,以此《文化读本》或根据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自编乡土文化的校本教材,对中学生进行文化遗产教育知识专题讲解,可以很好地弥补教育评价指挥棒对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造成的影响。

2.探索文化遗产育人机制

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各区县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特色,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支持中学建立富有当地特色的中学生文化遗产实践基地,以此来补充和丰富文化遗产教育课堂内容。例如,西安市田家炳中学在蓝田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的大力支持下,建设有“蓝田乡土文化教育基地”,蓝田乡土文化教育基地分展览、体验、服务三个功能区,集中展示以蓝玉文化、泥塑文化、红色文化、关学文化为代表的蓝田地方历史文化遗产。在蓝田文化教育基地,中学生练习琴、棋、书、画、太极拳、微雕等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更使中学生在文化遗产的熏陶中感受到了文化遗产的魅力,培养了中学生的爱乡情怀和爱国精神,使中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将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纳入学校教学目标日常考核管理

在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下,西安市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的一项重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业成绩,以考试分数为主要指标。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侧重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立德树人,不应采取僵化的分数作为评价机制,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立足各个地区实际,针对文化遗产教育资源的类型并结合本地区中学、中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评价机制,将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纳入学校教学目标日常考核管理,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并督促实施,力求将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4.整合文化遗产教育资源进学校

截至2019年5月,西安地区共有各类博物馆150座,其中国有博物馆37座,行业博物馆51座,非国有博物馆62座,基本建立起了以国有博物馆为龙头、行业博物馆为骨干、非国有博物馆为基本力量,多种所有制并举、门类新颖多样、资源配置有序、地域特色鲜明、社会贡献增强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新格局。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实现了每6.2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5]。与博物馆数量相对应,截至2017年,西安市共有高中160所[6],共有初中288所[7]。如此密集的博物馆资源对于西安市现有中学生数量来说,足以支撑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开展,西安市发展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另外,博物馆需要把资源向大众推介,但基本局限于博物馆内;中学需要文化遗产资源进校园,但力量不足。西安市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在博物馆和中学之间牵线搭桥,根据中学学生数量之多少平衡布局优化博物馆文化遗产资源,让博物馆资源走进校园和中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这样的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容易吸引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兴趣,提高學生学习文化遗产教育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文化遗产教育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产生高质量的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效果。

除专门性的博物馆之外,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也可利用西安市各主要高校所设有的博物馆。西安是科教大市,市域范围内高校众多,开设有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高校有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文理学院,特别是西北大学的考古学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这些高校拥有大量卓有学术成就的专家学者,在此专业领域有深厚的学术积淀,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联系学者走进中学,举行专题讲座,宣传推广普及文化遗产知识。与此同时,这些高校文博专业拥有大量的在校学生,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大学生进中学校园,高校与中学联合进行文化遗产教育知识竞赛、科普保护文化遗产的技术等中学生能够广泛参与的活动。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灵活制定政策,为中学配备专业的文化遗产教育者,确保专业的人做专业的工作。

(二)学校层面

1.以发展的眼光支持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

進行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为中学带来直接的利益,但功在未来,因此中学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支持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西安市各级中学可以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校本教材、课程,以文化遗产教育作为应试教育的调节、素质教育的补充。在课时的安排上,中学应保证文化遗产教育每周不少于一节,每节不少于40分钟,尽可能给予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充分的时间。当然在制度层面,学校要消除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下主科、副科的偏见,努力构建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氛围,为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解决在推进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

2.创造条件进行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教学

利用中学生研学旅行推进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是一门与现实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中学在进行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西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针对不同主题选择适当的研学旅行地点,在每学期的研学旅行中利用相应的文化遗产资源对中学生进行现场文化遗产教育与教学,让中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文化遗产[8]。

在音乐课和美术课上兼容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在音乐课上,完全可以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秦腔的教育教学。秦人自古好秦音,秦腔在西北五省有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西安市内又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易俗社和三意社等众多艺术团体,拥有众多杰出的秦腔艺术家,中学可以邀请秦腔名家进校园进课堂,向中学生普及秦腔历史文化、传授技巧等。中学也可以在音乐课上利用录音机、电脑等播放秦腔,吸引学生兴趣,熏陶学生,促进学生成长。再比如,美术课上,中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指导下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蓝本进行楷书基本笔法的临摹练习;也可以根据《芥子园画谱》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画法训练。这些措施既拓展了学生综合素养,又非常有利于文化遗产教育的实施,

3.举办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专题讲座

中学推进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可以广泛邀请社会力量参与,邀请专家学者进校园举办专题讲座就是十分便捷有效的途径,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19年10月10日,蓝田县城关中学邀请到蓝田县王维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效东老师为城关中学师生做蓝田文化专题讲座,从“王维为什么要来辋川隐居、王维辋川文化遗产、近几年挖掘和研究王维辋川文化方面的进展和成绩、王维辋川文化旅游景区的现状和前景”四个方面娓娓道来,给大家上了一堂家国情怀深厚、知识容量丰富、拓展提升有效的地方文化示范课。再如,2019年12月12日,蓝田县城关中学临池轩书法社团邀请蓝田县书法协会副主席王立哲进行“书法的审美”专题讲座,听过讲座的师生深有感触:“这次讲座使学生与真正的书法艺术家零距离接触,既开拓了学生视野,又领略了书法艺术之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辩证地看待令人眼花缭乱的书法艺术。”本次讲座,提升了蓝田县城关中学师生们的人文素养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书法艺术的正确认知,增强了文化自信心,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蓝田县城关中学注重发挥传统文化在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和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这对西安市各中学推进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三)文化遗产教育者层面

文化遗产教育者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育人效果最大化、最优化。目前西安市各中学文化遗产的教育工作者多为人文学科教师,他们可以在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利用文化遗产教育素材等方面,把文化遗产教育开展得更有情怀、有意境,有深度,从而培养中学生对于文化遗产的兴趣。西安市各中学文化遗产教育者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博物馆等现代手段融入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考古发现前沿成果,把静态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动态的活的知识,从而使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调动中学生对于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激发中学生热爱文化遗产资源的动力,让文化遗产教育的效果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

西安市文化遗产教育者要正确理解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在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中真正落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把个别中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而是把全体中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全员参与不是个别人参与。在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中,落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文化遗产教育者一定要根据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确立重难点、选择适当的教法和学法,一切以实际情况为转移,切不能从本本出发、盲目跟风照搬照用别人的授课方式。诸如,让中学生演话剧、情景剧等文化遗产教育活动课程,有利于把中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但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使中学生全员参与,不能除了个别演员外,全是观众;把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在实处,可以使文化遗产教育在课堂内真正地教育中学生、课堂外真正地影响中学生,从而使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育人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西安市文化遗产教育者还要继续提高自身专业修养。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一定区域内,每年国内外新的考古发现成果层出不穷,文化遗产教育者要以广阔的视野去选择有助于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素材并加以提炼概括升华,融入到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中去,努力开拓中学生的学习视野。文化遗产教育者应结合图书资料和博物馆网站等资源,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优化教学设计。

结语

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以其独特的作用对中学生的发展有长远而深入的影响,而教育评价指挥棒与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矛盾存在已久,消除这个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中,要把文化遗产教育的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最根本的方法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文化遗产教育机制;短时间内要顺着教育评价指挥棒的运行趋势,进行合理地引导,努力地调节教育评价指挥棒的短板与缺陷,使其为促进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产生正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中学、文化遗产教育者要有情怀,有担当,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取舍之间,更多地去关注中学生的全面成长,关注中学生的未来,充分发挥文化遗产育人的独特作用,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出热爱祖国、家国一体、全面发展的能担当时代复兴重任的人才来。

参考文献:

[1]陈畅,马瑶.学校文化遗产教育对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新要求——基于山西博物院“‘时光飞船博物馆进校园”项目的分析[J].文物春秋,2019(2).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1(1).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文物、博物馆》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4]西安市教育局.中小学素质教育文化读本:中学卷[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

[5]文艳.西安市共有博物馆150座,每6.2万人拥有一座[N].西安日报,2019-05-30(2).

[6]西安市教育局.2017年西安市高中一览表[DB/OL].2018-04-03.http://edu.xa.gov.cn/xxgk/tjxx/5d70fc83de69b6722dbde192.html.

[7]西安市教育局.2017年西安市初中一览表[DB/OL].2018-04-03.http://edu.xa.gov.cn/xxgk/tjxx/5d70fc7e65cbd825a490b20f.html.

[8]林金金,王梦瑶.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强化“非遗”傳承[J].文化产业,2019(5).

作者简介:李喜霞(1977—),女,汉族,甘肃静宁人,西安文理学院历史学副教授、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教育。

贺粲宁(1998—),男,汉族,陕西蓝田人,单位为马栏干部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教育。

(责任编辑:李直)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文理学院2017年《中国近代史》SPOC课程建设项目(编号:JG2017094)研究成果;本研究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基金资助(项目号:201908615121)

猜你喜欢
西安市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基于GIS的西安市土壤保持空间分布研究
亲子创意美工展
家乡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