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汉语语义演变研究
作者:吴福祥,王云路
出版社:商务印刷馆
ISBN:978-7-100-10795-2
出版时间:2015 年10 月
定价:58 元
转喻在传统语言学中的表现形式为借代,是一种对语言文字实行进一步优化的修饰风格,与其他修辞风格一样都是用以加强语言文字表达效果的重要辅助修辞手段,因此,人们研究汉语语义仿词过程中也应一视同仁,重视转喻框架在汉语语言中的应用与发展。伴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盛发展,转喻的地位随之产生变化并逐渐成为从事语言研究工作的专家与学者所热切关注的焦点,所以,本文将结合吴福祥、王云路编著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分析我国汉语语义仿词基本理论,从转喻框架视阈探索汉语语义仿词生成过程与理解认知,力求为人们全面了解汉语语义仿词提供强劲助力。
商务印书馆于2015 年10 月出版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基于历史语义得到空前发展的背景下,不但仔细研析语法化的汉语语义,还将汉语语义演变过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借助认知语义学与历史语用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汉语语义的演变动机、机制体系及运行模式进行多层次探究,并根据探究成果总结出与汉语语义演变相对应的理论模型和框架结构,可以为人们研究汉语语义仿词指引方向。本书认为语义演变既是汉语发展历程中的必行环节,也是人们全方位探析汉语历史语言学发展进程与特征的可行性切入点,所以,本书便以深化人们了解并掌握语义演变相关知识理论为编写目标,详细阐述汉语语义过往发展中的演变特征与趋势,试图通过有关研究成果帮助人们明确汉语语义演变的本质内涵,从而强化其理论素质水平,为接下来的语言语义研究工作做足准备。由此可以看出,本书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是一本有利于加快人们研究汉语语义历程的优质书籍,值得从事语言研究的工作人员阅读与学习。
汉语语义仿词主要是指为满足语言表达效果而对现行词语进行更换的语素,即基于现行词语转换部分语素所形成的新词语被称为汉语仿词。从该辞格特征来看,仿词经常与被仿词同时出现在一句或是一段语言文字中。作者申报2020 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0-ZZJH-288)时对汉语语义仿词有着较为深刻的研究,明确仿词与仿句、仿调两个语言单位共同组成汉语语言仿拟形式体系,并在整体汉语语义系统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从仿拟的音义方面来看,仿词又被分为谐音仿拟和语义仿拟,其中,语义仿拟因其与被仿词之间联系更加密集和深入的优势而更加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所以,对汉语语义仿词进行剖析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因仿词与被仿词的相互联系,仿词的实际应用情况多元、范围广泛:一来,仿词除可以与被仿词同时出现之外也可以单独用作语言表述词汇,出现于被仿词的前后;二来,仿词仿造范围较为广泛,既可以对词汇进行仿造,也可以仿造词组与短语,从而强化语言语义效果。
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汉语语义仿词发展历史悠久且长远,而转喻框架则是人们基于现行汉语语义词仿造新语义词汇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仿体概念意义经过转喻确定本体概念,再通过转喻整合获得最终表述形式所构建产生的框架体系。在整个框架体系运行环节中,汉语语义仿词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生成过程,这对加强人们对汉语语义仿词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汉语语义仿词的生成过程一般为:仿词作者在特定语义情境下先在大脑中形成初级词语理念,但并未有确切表述形式;之后再根据仿词作者的个人知识理论素质通过转喻激活仿词的本体概念,并将其作为新的语义单位;最后则按照仿词与被仿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整合仿体的关键概念与图示概念形成另一图示结构,并通过再次转喻产生具体仿体形式。由此可见,汉语语义仿词的生成机制基本可以用转喻框架来进行表述,所以,相关人员可以借助转喻框架来实现有效深化人们对汉语语义仿词的理解。对此,人们必须提前从转喻视角找出汉语语义仿词生成的关键认知机制:一方面,强调仿词隐性本体与显性本体的差别,清楚两者的认知阐述。隐性仿词本体并不是开始就存在于作者脑海之中,而是在通过转喻整合后所得;显性仿词本体则是直接展现。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运用转喻框架分析仿词的认知机制。人们听到或者看到汉语语义仿词时可以根据仿词本体表述形式调动自身的百科知识,并借助转喻框架的系统运行得出仿词语义。
综上所述,汉语语义仿词的生成与转喻框架运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汉语语义仿词的产生源于被仿词经过多次转喻后所形成的结果,汉语语义仿词的本质其实就是转喻。所以,人们可以通过转喻框架对汉语语义仿词有更加深入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