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

2021-07-11 09:06郭湖斌邹仲海
企业经济 2021年6期
关键词:贸易发展

□郭湖斌 邹仲海 徐 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回顾这一伟大发展成就,总结发展经验与典型做法,展望“十四五”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景,对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成就

(一)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强化

1.货物贸易方面

1978 年中国进出口商品总额仅为355.04 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3678.7 亿元的9.65%,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值低于10%的唯一年份,且在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更是不足1%,全球货物贸易排名第29 位。1978 年12 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打开了中国向世界开放的大门,中国对外贸易事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20 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321557 亿元,比2019年增长1.53%,是1978 年约906 倍(见表1),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5.8%,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表1 1978-2020 年中国货物贸易量发展概况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9-2020),其中2020 年数据来自2020 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服务贸易方面

伴随着现代信息科技与互联网技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应用,服务贸易方兴未艾,逐渐成长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服务贸易在服务全球化趋势的带动下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WTO 发布的《2019 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2018 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9.4%,成为世界第二服务贸易大国。2020 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6624.5 亿美元,是1982 年的46.9 亿美元的约142 倍(见表2);同期,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分别从26.7 亿美元和20.2 亿美元增加到2809.4 亿美元和3815.1 亿美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逐步改善了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发展局面。

3.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5104.05 亿美元,其中2020 年实际利用外资1444 亿美元。在2014 年之前,中国一直是资本净流入国,吸引和利用外资额多于对外投资额。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意愿、视野和能力也逐步增强。2016 年,中国实现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832.9 亿美元,创历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新高,是1990 年的9 亿美元的204 倍,并超过当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对外投资大国。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 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仍然超过了1100 亿美元(如表2 所示),体现了一个经济贸易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表2 1982-2020 年中国服务贸易及对外经济合作与投资发展状况

(二)对外贸易结构逐步改善,综合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进出口商品结构方面

由图1 可以看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 年-2020 年,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呈现出以下特征:在进口商品结构方面,初级产品进口额呈现先下降后稳步上升的发展特征,工业制成品进口额则呈现先上升后稳步下降的趋势;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初级产品出口额呈现稳步下降的发展特征,从1980 年的50.3%下降到2020 年的4.5%,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则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从1980 年的49.7%上升到2020 年的95.5%。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结构的变化特征表明,随着中国对外贸易领域的逐步改革开放,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在快速提高,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对外贸易产品综合竞争力得以显著提升。

图1 1980-2020 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趋势图

2.进出口国别结构方面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伙伴仅有40 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对象十分有限。当前中国的贸易伙伴达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及经济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对外贸易的国别和地区结构表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特征。2020 年,前五大出口贸易伙伴分别是美国、欧盟、东盟、中国香港和日本,贸易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出口总额的17.4%、15.1%、14.8%、10.5%和5.5%;前五大进口贸易伙伴分别是东盟、欧盟、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贸易进口总额分别占全部进口总额的14.6%、12.6%、9.8%、8.5%和8.4%。

3.贸易方式与贸易主体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加工贸易额得到迅速增长,1993 年中国加工贸易出口比重超过一般贸易。随着中国现代化工业生产体系的完善和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一般贸易产品的竞争力逐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得到提升。2011 年中国一般贸易出口额超过加工贸易出口额,此后加工贸易在出口总额的占比一直处于下降状态。2020 年一般贸易规模达27796.6 亿美元,同比增长2.9%,占对外贸易总规模的59.8%。从贸易主体来看,随着中国政府不断放开外贸经营权,外贸经营主体逐步多元化,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完成的进出口总额将迅速增加。外资企业灵活的经营方式使其很快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力量。1998 年外资企业进出口贸易占比超过国有企业。进入新世纪后,民营企业成为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力军。2018 年民营企业外贸市场份额占比提升到48.0%,超越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2020 年,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5%、38%和15%。

4.外贸依存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发展特征

作为对外贸易总额与GDP 的比值,外贸依存度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与国外资源和市场关联程度的常用指标。从图2 中可以看出,中国外贸依存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特征,从1978 年的9.65%增加到2006年的64.24%,自此逐步下降,近几年稳定在30%的水平之上。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国外资源和市场的联系仍然处于比较高水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的健康稳定。

图2 1978-2020 年中国外贸依存度变化趋势图

(三)对外贸易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为中国对外贸易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1.对外贸易试点改革阶段(1978-1991 年)

本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改革放权、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成立地方贸易集团公司,国家开展对外贸易出口补贴制度,在外贸管理体制上实行“鼓励出口和进口替代”贸易战略,并利用外贸经营权承包责任制、下调关税税率、缩小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商品范围、外汇留成、开放外汇交易市场等灵活措施提高外贸企业的积极性。

2.对外贸易深化改革阶段(1992-2001 年)

本阶段中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国际贸易活动的直接干预,借助市场的手段和方式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994 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标志着中国外贸管理体制改革进入法治化阶段,中国参照GATT 和WTO 的国际通行规则逐步降低进口关税税率(见表3)。同时,外贸企业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面向非公经济主体开放外贸经营权。中国对外贸易主体形成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并行的格局,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得到世界的认可,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表3 1992-2000 年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变化表 单位:%

3.全面融入全球贸易体系阶段(2002-2007 年)

本阶段中国切实履行入世承诺,主动对接WTO 框架下的国际贸易规则,践行服务领域开放承诺,提高对外贸易政策的稳定性、透明性和可预见性。通过一系列调整关税、实施最惠国暂定税率、协定税率和特惠税率等,使平均关税水平由15.3%降到9.8%;分批次逐步解除424 个税号产品的进口许可证、配额管理和技术检验标准等非关税措施;修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专利法》《著作权法》《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统计数据显示,这一时期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

4.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阶段(2008-2011 年)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 年11 月起,中国出口额连续7 个月大幅缩减,导致2009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出现了16.27%的下降,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分别下降18.29 和13.72(见表1)。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缓解外贸企业经营压力,中国迅速采取了提高出口退税率、加快国际货物通关效率等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

5.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阶段(2012-至今)

本阶段中国对外贸易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由高增长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2013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并不断创新,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市场活力、生产积极性、外贸经济效益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进入新一轮高水平全面对外开放阶段,并于2012 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在此后年份(2016 年除外)一直保持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状态(如表4 所示)。

表4 2012-2020 年中国与美国货物贸易额对比表 单位:万亿美元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合作共赢思想,创建有利于对外贸易发展的国际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思想和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公平公正、互惠互利的贸易往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各国人民福祉的提升所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中国政府通过切实履行入世承诺并推动多边及双边贸易谈判,努力推动区域合作去封闭性、增强开放包容性,切实坚守不干预他国主权、尊重贸易伙伴自主选择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基本权利,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性,成为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实践者、多边贸易体系建设与规则改革的推动者和支持者,为中国对外贸易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灵活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和政策目标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顺应国际产业转移潮流和国际分工深化的发展规律,实施鼓励出口的开放型贸易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首次对外贸经营者、货物与技术进出口、服务贸易发展、贸易促进与救济等进行了系统性的法律法规规定。加入WTO 后,中国对标国际规则进一步修改完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了与国际规则和惯例接轨并符合中国国情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2012 年4 月,商务部印发《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指明了方向。2013 年1 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中国开始实施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高水平、全方位开放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开放”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战略。为更好地促进贸易便利化和国际经济合作,中国推进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目前共批准成立了21 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见表5)。

表5 中国21 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基本概况及战略定位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公开资料整理。注:①2019 年8 月,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②2020 年9 月,国务院发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杭州片区、金义片区正式挂牌;③2020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

(三)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对外贸易由要素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适龄劳动人口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为发展加工贸易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成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首要选择因素,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转移至中国,形成了典型的“两头在外”出口加工贸易模式。中国通过出口加工区等特殊经济区形式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一优势,并通过对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吸收迅速提升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能力,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得到强化,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和出口贸易大国。进入21 世纪后,中国开始重视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强调要在对外贸易的质量、品牌、服务和技术等方面形成新的综合优势,引导和鼓励资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培育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提升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经济附加值,实现对外贸易产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转变。

(四)重视资本双向流动,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外资利用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了外商投资的行业范围,并对外商投资企业向中国企业转让先进技术、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发技术和知识产权合作、共建研发中心等给予不同形式的税费减免。伴随着中国营商环境的优化,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到中国开设制造工厂、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有效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入WTO 后,中国的政策体系和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强化了对高水平外资的引进。尤其是在中国推行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以来,对外商投资采取了国际通行的“负面清单”制度,鼓励外资向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战略型新兴产业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党的十六大提出“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外资利用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培育出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跨国公司。2020 全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101.5 亿美元,是1990 年9 亿美元的123 倍。2020 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达到1559 亿美元,是1982 年1.89 亿美元的825 倍。中国外汇储备量由1982 年的69.86 亿美元增加到2020 年的32165 亿美元,增加了约460 倍。

三、“十四五”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展望

(一)积极应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与调整

展望未来,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明确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据WTO 公布的数据,2020 年前10 个月,中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分别达到12.8%、14.2%、11.5%。伴随着中国及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话语权的提升和世界经济与财富的分配失衡、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资源消耗失衡,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主要发展方向。中国要清晰地看到这一发展变化趋势,积极应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与调整,从容处理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为世界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二)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2018 年7 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2019 年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些重要文件详细阐释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主动扩大进口成为新时代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涵。至今,中国已经连续三届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扩大进口、持续降低关税、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既是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提升全球贸易治理话语权的态度表达和基本抓手,也是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对外贸易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虽然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在制度创新、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创新与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已经做了诸多尝试,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经验和典型做法,但是,中国的法律制度建设距离国际规则和惯例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需要不断对现有法律进行修改完善,确保政府、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各级主体都能受到法律保护,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实现依法平等竞争。依据国际标准,努力建设透明、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外贸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性,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的体制改革和先行先试自主权,提高自贸区建设质量,为对外贸易更高水平健康稳定发展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

(四)创新贸易发展模式以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传统的以规模取胜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中国对外贸易要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必须重视贸易质量和贸易效益的提升,改变贸易产品的“低端锁定”状态。中国需要牢牢把握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传统生产制造和外贸模式带来的机遇,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消费升级的新变化,提高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中国对外贸易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在优化商品结构的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各类贸易主体的创新活力,促进民企、外企和国企协同化竞争;通过地理结构优化降低农产品和资源类产品对国外供给的过度依赖风险,避免在国际环境发生较大动荡时对国内市场供给带来的较大冲击。

(五)发展数字贸易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AI/VR、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推动下,数字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企业和产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利用数字储存和数字挖掘与处理能力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是未来企业间竞争的主要方式。有关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超过50%的服务贸易已经实现数字化,超过12%的货物贸易是通过数字平台企业实现的,未来会更高。中国必须重视对数字贸易的研究,重视数字贸易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和提升带动作用。加快学习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在相关区域贸易协定中有关数字贸易的规则,提升对数字贸易和技术贸易的监管能力,占领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制高点,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贸易发展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贸易统计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