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讯员 艾文 何旭
初夏时节,我们走进陕西建工装饰集团承建的十四运配套项目——“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系列公建项目北地块/“长安云”(EPC)室外工程项目现场,只见广大建设者不畏高温坚守在各自岗位上,以高昂的工作热情战斗在施工一线,争分夺秒保工期,决心以优异成绩为“十四运”增光添彩。
该项目地处西安市国际港务区,建筑总面积约6 万多平方米,2021年2月26日开工,工期要求2021年6月30日完工。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独具魅力的新时代长安画卷的点睛之笔。
开工之初,面对国内多家大型知名建筑企业在一起同台竞技的状况,现场蹲点的集团副总经理赵伟多次组织项目全体员工开会统一思想,提出了“开工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口号和“出手必须出彩、完成必须完美”的理念,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每天天蒙蒙亮,项目部就开始“活动”起来,大家各自紧锣密鼓地忙碌着。管理人员24 小时坚守施工现场,实行现场办公,有时半夜还在安排工作。尹富海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工作执着认真,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常常在技术方案上与设计院争的“面红耳赤”,凭着一股子倔劲儿干工程,“不在现场,就在会议室;不在会议室,就在项目部通往工地的路上。”这是他的真实写照,在尹富海这种倔劲的带领下,紧凑而有条不紊的组合成一道慷慨激扬的工地交响曲。
大家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辛勤的工作,由原来干工程的“拼搏”俨然成了现在的“拼命”。
为了打造精品工程,确保“长安杯”,力争鲁班奖,该项目部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技术手段,“BIM+3D+无人机”操作法破解了项目建设难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整体需特色小块石料铺装,为控制曲线流畅自然的良好观感,明确排版缝隙大小及可允许误差范围,保证后期放线的精确度,利用高标准放线仪器GPS 给放线,根据整体控制网划分23 个施工分区,利用无人机观察色带控制线流畅度。
该项目五处水景造型复杂,牵扯安装、土建,钢构施工分项内容,施工难度之大罕见。项目部成立深化设计组,利用犀牛等系列软件展示的室外地形模型,进行动态的可视化展示,提前解决设计盲点,减少现场拆改及浪费。施工中,质量员代军虎作为干工程的“老革命”,他以身作则,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总是带着年轻人拿着靠尺对石材铺贴的每块区域逐项检查,有问题的铺贴区域坚决返工,在东南角小广场因石材铺贴不合格的区域返工量多达10 余次。这一系列举措确保了将工程“难点”建成了“亮点”。
日前,该项目室外混凝土基层施工完成总量的90%,基层混凝土进入施工闭口阶段;石材铺装完成总量的40%,室外电气安装部分套管已基本预埋完成。下一步力争6月1日室外景观照明全部点亮,施工进度有条不稳持续推进,确保6月30日完工,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 周年献礼。
面对如此紧的工期和如此多的工作量,项目经理张浩整天在工地忙碌指挥施工,每天只能休息五、六个小时,便主动与未婚妻商定推迟结婚日期。张浩说,他看到大家为了项目早日建成,都在默默地奉献,便主动与相处三年的未婚妻商量,将原定于今年“五一”结婚的婚期推迟到国庆节。像这样的典型事例在装饰集团重点工地上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