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志军
紫砂壶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明星艺术品,中国人爱茶的天性使得紫砂壶有着广泛扎实的发展根基,纵观那些在中国五千年文明中闪耀的艺术品,唯有紫砂壶在现代社会中仍常被人运用,这便决定了紫砂壶艺术注定与众不同。
紫砂壶从外在表现上看极为精致古典,工艺素养极高;从内在表现上看,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道德等始终是紫砂壶创作与发展的支撑,使紫砂壶艺术无惧时代洪流的冲击与淘洗。这件“妙莲壶”就融合了佛教文化,在紫砂壶一贯的古典、雅致之上增添了清净脱俗的气息,指引人们摆脱杂念,在紫砂壶的艺术净土中修行,获得心灵与精神的生活,这样通过饮茶活动获得的舒适放松就能“有所得”,这也正是紫砂壶艺术独具魅力的原因之一。
紫砂泥别称“五色土”,这一名称代表了紫砂泥色彩丰富的特性,常见的紫砂泥就有紫、红、黄这几种,在经过高温烘烤或人工调配后色彩就更加丰富了,有利于表达各种主题和气质。
此件作品所运用的泥料就比较特殊,壶表面呈棕黑色,既不会过于暗淡,又显得十分冷静。在紫砂泥中并无黑泥这一种类,作品能够呈现出黑色,需要创作者对泥料进行人工调配或运用“捂灰”工艺,独特的色彩也有利于作品个性的表达。
这种泥料的质感还是颇为细腻的,有丰润柔和的朦胧效果,呈现出雾面感,可使作品的气息更加温厚。壶体上一些部分还有淡淡的光泽,使作品保有一种明亮感,避免了压抑低沉。此壶的泥料色彩具有清净纯然之美,象征宁静、朴素,隐喻着佛教文化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辨哲学,以玄色之净展示作品泥料打造的极高水准。
既然名为“妙莲”,那么作品中就要或隐或现地表现出莲花的形态,以使主题得到具体表现。壶的整体形态比较高挑,是纵向伸展开来的。壶身圆润丰满,中上部可见明显外展的弧度,下部则逐渐向内收,形成一个圆形的小平底,这样的设计可使壶身呈现出优雅灵活之态,避免了因过于高挑造成的沉重感。壶颈部分则是圆柱形的变式,下部较上部略宽,可与壶身部分更加自然地衔接起来。壶颈面微微向内凹,是对壶身线条的延伸与过渡,这样一来壶颈部与壶身既是两个非常不同的结构,又能在整体上保持统一,整个壶身如含苞待放的莲花,曼妙的曲线勾勒出柔美端庄之态。
圆形壶盖承接壶颈部线条,使整件作品的外部线条更加完整。壶盖中央的壶钮较有创意,是由两部分组成,底部是雕刻成花朵的底座,花瓣层次清晰,顶部是一颗带有细密筋纹的圆珠,两者结合代表莲花绽放时的光彩。壶钮本身体积较小,创作又进行了如此复杂精细的设计,增强了作品的工艺价值。壶嘴与把手线条灵活,对称镶嵌在壶身两侧。把手斜上方有“飞”,下端连接在壶身上的线条则微微延伸出一个“小尾巴”,增强了线条的灵活感。
壶身与壶钮分别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莲花,一娇羞内敛,一自信大方,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莲之美,也就达到了“妙莲”之境界。
此壶中的装饰无疑是十分亮眼的一部分,金色纹饰配合棕黑底色,极具古典华丽的风致,大大加强了作品的精致美感,并使作品的禅意韵味更加具体了。
此壶采用了纹线图案与文字两种装饰,并均运用了金色。在壶颈底部一周,创作设计了大小一致并均匀排列的抽象莲花纹,如同中国古代女性衣饰中的云肩,为作品镶嵌了华丽的“金边”,一方面使壶颈部与壶身之间的结构更加分明,另一方面则进一步表现了妙莲之美,体现了紫砂壶纹线装饰的精细。
另一部分装饰更令人赞叹,主要集中于壶身中央部分,创作将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刻于壶表,自右向左分布,文字五个为一列,排列整齐,如同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铺于壶表,文字清晰,比划力度均匀,加上金色点缀,精美异常。这一装饰揭示了作品的禅意思想,展现了紫砂壶陶刻工艺的精湛与“凡事必做于细”的工匠精神。在陶刻装饰下,作品的艺术境界得以升华,配合清净之色与若莲之形,揭示出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使人们在放松之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妙莲壶”也就完成了自己的艺术任务。
结语:此件“妙莲壶”从泥料到造型再到装饰都体现出一种“脱俗的精致”,也就是说作品的工艺价值与文化价值得到了完美的融合。本文分为三个方面说明了作品的艺术境界,揭示出其中的禅意思想,指出了紫砂壶艺术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从“妙莲”中体会紫砂壶艺术的精致与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