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阳 谭春华 闵杰君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7)
互动,通常指不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或共同演化的过程,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性。针对“互动”的属性和外延,学术界发展出了“互动理论”体系,主要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一般认为,德国学者格奥尔格·齐美尔(Simmel Georg)是该理论的先驱,他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指出社会是人们互动中各类关系的统一体,社会的宏观结构和宏观过程是个体之间具体互动的反映,社会现象则是由社会互动结果引发的。时至今日,互动理论经过发展,形成了符号互动论、角色互动论、组织化互动论、约定互动论等若干理论流派。互动理论各个流派出发的视角、关注的重点和运用的范式各有差别,但从整体上讲,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1)互动广泛存在于事物之间;2)事物之间互动的作用效果各异,但互利是基本取向;3)事物之间的互动一般需要有相应的渠道;4)事物所处的环境与事物之间的互动情况通常是相互影响的。总体而言,互动基于相应渠道产生于不同的事物之间以及事物与环境之间,其作用效果通常是追求互利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互动理论在设计领域逐渐得到运用,特别是在风景园林、平面设计、陈设展览等方面较为常见,但鲜见于城市规划领域,具体到产业园区规划则基本是一片空白。笔者认为,在设计领域互动理论具备较为普适性的运用潜力,产业园区规划可借助该理论,更加系统、深入地厘清园区内部各组成区块之间、园区与各空间尺度层次环境(如周边片区、所在城市、所处区域等)之间的互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以互利为导向利用规划手段优化整合园区内外各项互动关系,促进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已由高速度发展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各项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在此背景下应顺应形势,挑起高质量发展的大梁。综合而言,城市规划、地理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学者认为产业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高质量发展重视规避高速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但并不必然排斥高速发展。园区在开展产业发展规划时,可选择基础条件好、培育潜力大、增长空间足、发展速度快的产业门类,同时应注重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减少能耗及污染、促进地区产业联动等。
2)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环境条件的发展,因而产业园区的发展应做到因地制宜,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地区的资源及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应规避或减少不利条件或缺陷的影响。
3)高质量发展是全要素的发展,是系统、全面的发展,由此,产业园区应注重与周边区域的联动,注重与城区联动,促进地区共同发展,促进产城融合。
4)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产业园区的主要角色虽然是生产空间,但人群的生活需求也应得到满足,因此园区应具备相应的生活配套服务功能。
5)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适应的,产业园区的发展应重视保护环境,并尽量与当地自然条件及生态基底相融合。
在互动理论视角下,本文关注如何优化整合产业园区的内外互动关系,从而促进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因互动关系大体可分为园区内部各组成区块或对象之间的互动、园区与各空间尺度层次环境之间的互动,本文分析框架将按内向性互动和外向性互动进行阐述。
外向性互动分析对于园区整体定位及宏观层次布局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在产业链构建及衔接、市场资源利用、产城协同发展等方面,只有形成良好的外向性互动,才能有效打造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园区。按照空间尺度层次的不同,外向性互动分析内容包括:园区与外部发展条件互动分析、园区与旅游市场发展互动分析、产城互动分析、园区与周边地区发展互动分析四个方面。
园区与外部发展条件互动分析主要关注园区在世界产业链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结合运输条件、国家政策、技术科研、人才条件等方面的分析,为园区从与外部发展条件的互动中找寻发展机遇,从而为产业定位和产业体系构建指明方向。园区与旅游市场发展互动分析主要针对旅游市场规模、旅游人群构成、旅游业—工业产业链条衔接等方面展开,从而充分借助旅游市场发展带动园区发展。产城互动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园区与主城区的空间位置关系、交通联系模式、服务设施布局情况、城市风貌协调等。园区与周边地区发展互动分析重点关注区域层面与周边城市群在市场客源、劳动力供给、区域产业发展协同,以区域的视角分析园区发展方向的合理性。
内向性互动分析能引导不同层面(如产业层面、生态层面、空间层面)的不同区块或对象之间的协调,有助于园区规划的合理化和精细化,促进高质量发展。内向性互动分析主要涉及产业发展耦合、生态体系构建、适地路网设置、工业邻里中心布局四个方面。
产业发展耦合分析是针对园区内不同产业间的互动需求提出来的。生态体系构建分析关注园区建设及产业发展与生态基底的互动,以构建适应发展需求和环境需求的生态网络,并促进产业的生态化布局。适地路网设置分析强调结合片区地形地貌,以优化交通需求和片区基底条件。工业邻里中心布局分析从协调园区生产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之间的互动出发,提出了工业邻里中心布局原则和指标。
张家界翠谷产业园位于张家界市主城区东北,黔张常铁路、安张衡铁路、张石铁路共用廊道以北,上游水库以西,总面积约3.58 km2(见图1)。
在谈及产业园区的外部发展条件时,通常会从资源条件、运输条件、市场条件、技术科研条件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各项外部发展条件之间形成的良性互动关系,构成了支撑一个产业园区成立和发展的基础。以往张家界市仅仅具备发展植物提取产业的部分重要条件,如丰富的生物资源,而其他发展条件的缺失,导致无法形成良好的外部互动关系,从而失去了发展植物提取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中下游产业的机会。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张家界市一直是日韩等国化妆品、药品等产业的原材料供应地。而张家界本地却一直只是以产业链上游的种植、采摘、粗加工等产业维持基本的收益。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内外部经济环境的日益改善,张家界市的外部发展条件对比过去不可同日而语。首先,运输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多条铁路、高速公路的拉通,机场的建设,澧水航运的发展,使得张家界市的交通区位条件急剧地提升,给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次,世界级旅游资源带来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巨大的游客量形成了庞大的本地消费市场;同时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技术科研、人才等条件也逐渐的成熟。各个外部条件开始具备良性互动的基础,而植物提取产业片区的建设和一系列产业项目的落地就是将优良的外部发展条件耦合在一起的纽带,也给张家界市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对比于国内其他同级别旅游城市,张家界市的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2019年张家界市共接待游客7 91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入境游客137万人次,增长178.7%,旅游总收入905.6亿元,增长23.6%,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80.9%。由这些数据可见,目前旅游业已经是张家界市的绝对支柱产业,且产业发展仍然处在急剧上升期,未来旅游业所带来的显性和隐性经济收益更是不可计量的。
针对张家界市产业构成的特殊情况,在谋求其他产业的发展时,应该要首先考虑与旅游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构建,庞大的游客群体是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巨大消费力量。而在考虑工业与旅游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时,似乎并没有其他服务产业来得直接和有效。通过对国内外工业旅游项目进行研究发现,只有国际知名度较高、生产规模较大、具备历史文化底蕴的企业才能将工业旅游项目开展得较好,例如美国的福特汽车、青岛海尔、上海宝钢等。很显然张家界市并不具备这样优越的产业基础和工业底蕴。因此,从互动理论的角度来另辟蹊径,从人的社会属性以及交往、体验需求的角度出发,来寻求适宜的工业旅游项目。
2019年,三大旅行网站(途牛、携程、去哪儿)中女性用户占比达到62%,意味着女性已经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人群。而女性的性别特点决定了她们对旅游过程中的购物、康养、美容、休闲等需求更为旺盛。而以化妆品、保健品、营养品生产为主的植物提取产业则刚好迎合了女性的需求,能与该目标群体产生大量社会互动且具备较强的上下游产业带动性。这也使得张家界市传统的种植产业、较为薄弱的工业以及发达的旅游服务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一、二、三产联合的完整产业链条得以形成。旅游业带来庞大的消费群体,消费群体的需求给予传统的种植业内部消化的市场,对精加工的要求推动工业的蓬勃发展,而体验、参观等过程又再一次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这条产业链内部的各种良性互动关系决定了其发展具备了可持续性。
一个工业园区的较好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城关系,边缘型产业园区往往会因为产业对城市的依赖而越来越与城市融为一体,而飞地型产业园区则往往会形成且慢慢壮大成为一个新的小城市。凡是未能与城市形成良好互动关系的产业园区,通常会因为各种原因,例如较长的通勤距离、不便利的设施以及较差的城市环境和城市氛围等,而得不到较长足的发展。
张家界翠谷产业园的规划就为良好的产城互动关系营造了一个较好的空间基础。规划主要从产城空间关系、交通联系、设施的布局、城市氛围的塑造四个方面进行了考虑。
1)松紧适中的产城空间关系。
张家界翠谷产业园的选址与主城区的距离为1.5 km,距离最近的城市中心区约3 km的距离,便于园区与城区产生紧密的联系;但其与主城区之间又有黔张常铁路、安张衡铁路、张石铁路共用廊道相阻隔,避免了将来与主城区融为一体、居住和工业混杂的情况发生。因此形成了一种松紧适中的产城空间,也就为产城良性互动关系打下了基础(见图2)。
2)多元便利的交通联系。
规划致富路南接规划主干道张联路,向东接入园区内的屈家坊路;开园路南接规划城市快线,预留城市快线开口,北接规划翠云路接入高铁片区。同时,接入张家界市的旅游空中巴士系统,在园区内预留空巴廊道和站点,打造多元的对外交通方式,建立便利的产城交通联系(见图3)。
3)人性化的设施布局。
产业园区规划了适量的居住用地,用于安置本地拆迁居民以及产业人口,同时在产业园区配置了中小学、医院、娱乐康体等设施(见图4),由于与主城区距离较近,张家界市第一中学、回龙公园等设施与产业园之间联系也极为便利,均使得良好的产城互动关系更加得到了提升。
4)极具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
张家界市的城市布局是极具特色的,由于山地地形的限制,其城市各个组团沿澧水呈串珠状布局,而翠谷产业园区的发展也将成为这条澧水美丽项链上的又一颗明珠。产业园区规划未因工业园区用地平坦的要求而大推大平,而是选择了保留现状山地地形,将顺应地势与产业用地特点相结合,打造成山地特色园区,同时也很好地与工业旅游项目的打造结合起来,极大的保留了城市的特色,营造出产业园区良好的城市山水风貌。
张家界市地处湘西的武陵源山区,周边有长株潭、成渝等多个地区级中心城市群,周边的大城市也是张家界市旅游的主力客源地,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力,因而能够很好的形成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随着植物提取产业链的发展,工业旅游、休闲体验等项目均能成为张家界与周边地区发展互动的助推剂,一方面为周边地区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满足大城市市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需求,另一方面能吸引更多的客源,形成张家界市旅游的新增长极,极大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工业旅游项目的发展也能与武陵源地区的其他中小城市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吸纳就业人口,避免大量人口向发达地区流失,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等等。
在张家界翠谷产业园区规划中,其良好的外向性互动对园区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良好的产业外向性互动为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产业是园区发展的根本,张家界翠谷产业园规划通过产业的选择、三产的联合、产业链条的构建,使得园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外向性互动,从而具备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第二,良好的交通外向性互动为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搭建桥梁。张家界翠谷产业园规划在对外交通方面做出了较细致的考量,构建了多元化的便利的对外交通系统,使产业规划能有效地落实到空间上,从而更好地利用优越的外部条件,以搭建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桥梁。
第三,良好的产城互动为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园区必定是产城融合的园区,良好的产城互动关系的构筑是产城融合的基础,张家界翠谷产业园规划从选址、交通、空间布局、城市特色等方面构建了良好的产城互动关系,从而支撑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张家界城市性质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城市职能均以旅游为中心展开,在张家界发展工业必须符合旅游城市的要求,产业园的建设需要在产业门类、产业园区的建设形象、旅游线路的结合方面重点研究。目前,张家界市拥有约每年8 000万人次的游客,是湘西地区最大的旅游人口集散中心,有着强大的引流能力。与此同时,张家界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物产丰富,珍贵植物、药材资源丰富,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植物提取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基础,但均以原材料粗加工为主,主要面向外贸出口,相反国内居民对于成品的采购却要通过海外购置,造成了市场需求与成品产地的错位配置,而本市强大的旅游人口流量也未得到有效的转化。
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二三产联动的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植物提取产业片区基地内三面环山,环境优美,风光秀丽。产业开发可充分结合现状的自然环境,合理的布置产区,打造生态旅游型产业基地,一方面建造生产效益型基地,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可取得运营收益。另一方面,进行产品深加工及展销,对张家界市现有的旅游人口流量进行引流,提升片区的零售消费总量,起到双赢的效果(见图5)。
1)生态网络的构建。
通过对片区内山水格局的梳理、地形分析及现状资源分析,保留生态功能较好的斑块,作为片区的生态基底,构筑生态大背景。在现状保护生态基底基础上,延续周边的山水脉络、结合城市风道、视廊等将其向园区内部渗透,多条廊道互相交织成网。结合河流、生活及生产区的分隔带对生态网络进行优化,既保证整体流畅通透,又对局部进行细化,保证整个片区环境的宜人度(见图6)。
2)产业与地形条件的结合。
张家界位于山区,地形高差大,可利用的建设用地面积有限,产业园区的发展受地形制约。植物提取片区范围内现状最低处约140 m,最高处约365 m,高程差225 m,整体起伏大。园区内产业组成为中游粗加工提取,上游植物提取物生产、检验设备和农林产品采集、培育等,产品和原料从食品到生产检验设备存在较大差异。根据不同企业的生产模式、类型等差异,结合场地高差、地块规模等特点,个性化地布置各企业位置。高程高,小地块,布置小规模轻型厂房。高程低,大地块,布置大规模重型厂房。山顶位置坡度大,植被丰富,予以保留(见图7)。
摒弃见山开山、见水填水的道路建设方式,尊重地形,减少填挖方量,同时保证道路竖向的合理性。依据片区的地形地貌,分平坝区及山地区因地制宜确定各区路网形式(见图8)。山地形成较为自由的路网形态,地块小,组织灵活,同时兼顾工业园区的道路需求,厂区入口尽量平直,纵坡结合台地绿化消化,道路最大纵坡控制在5%以内。平坝形成较规整方格路网,地块大,用地方正,便于布局较大规模企业。平坝与山地通过“S”形主路连接,通过“S”形路网拉长纵坡,解决两区高差,将纵坡控制在较小范围内,贯穿南北的主路也为园区南北对外交通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工业区一般以厂区工业及物流用地为主,偏重生产配套,仅有集中配套服务设施无法满足工业区职工生活需求。规划引入工业邻里中心,以300 m~500 m半径布局为生活服务配套的工业邻里中心,为住厂职工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同时工业邻里中心的布局街综合考虑片区运营,以配套提升用地经济性(见图9)。
复合产业概念引入,协调张家界旅游城市规模工业区建设与旅游城市主要性质不符的矛盾,优化旅游城市产业结构,推动城市产业均衡发展。工业旅游二三联动,进行植物提取产品深加工,升级产业结构,将旅游人口流量转化为植物提取产品零售流量,实现二三产联动高质量发展。
产业与地形条件的结合,解决工业用地需求量大与山地城市用地供给不足的矛盾,助力山区城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贯彻生态化园区建设,利用场地特征及现状景观资源要素构建生态体系,营造生态化高质量产业园区。
构建园区路网体系及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园区基础配套与公共设施,以人为本,提供高质量园区设施及服务。
现今,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其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一时代阶段是题中之意。本文从互动理论的视角切入,以张家界翠谷产业园为例,从外向性互动和内向性互动两个方面分析了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举措和规划手法。就外向性互动而言,园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把握好与外部整体产业链的互动,充分利用市场条件和区域资源,进行精准的产业规划定位,并与城区协同发展,形成良好的产城互动关系。就内向性互动而言,园区应重视发展建设需求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内部各产业间的耦合、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合理设置。总体而言,本文对互动理论的运用较为粗浅,对各项互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分析尚不够深入,未来可聚焦某类或某个互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