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毅凡, 何胜虎, 张 晶
(1.扬州大学医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1; 2.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心内科, 江苏 扬州, 225001)
临床上有一类患者具有典型的心绞痛临床表现,多种激发试验呈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呈阴性,这种疾病被称为X综合征,也称为微血管性心绞痛[1]。X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良好,但症状易频繁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X综合征属中医“胸痹”范畴,而麝香保心丸作为治疗胸痹的传统中药,具有保护受损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易损斑块等效果,对冠状动脉微循环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2]。本研究检测X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内皮微粒(EMPs)含量,并采用心绞痛西雅图积分量表评估麝香保心丸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2019年1—12月收治的具有心绞痛症状和/或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的患者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平均年龄(63.10±9.38)岁。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62.23±9.11)岁; 对照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3.85±9.41)岁。另选择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员71例,其中男41例,女30例,平均年龄(63.96±8.66)岁。
纳入标准: ① 年龄18~80岁者,性别不限; ② 具有胸闷、胸痛等心绞痛症状者,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或运动平板试验阳性; ③ 冠状动脉造影术提示冠状动脉正常或仅有无影响血流的轻微病变(狭窄程度<50%); ④ 左心功能正常; ⑤ 本研究经苏北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2019094),所有患者在研究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狭窄程度≥50%)或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者; ②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者; ③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 ④ 重度心肺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不全、肿瘤等患者; ⑤合并情绪异常、精神障碍、抑郁者; ⑥ 对麝香保心丸过敏者。
对照组给予西药(单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等)治疗; 研究组给予麝香保心丸(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606)口服治疗, 3次/d, 2粒/次,心绞痛发作时可含服1~2粒,持续用药半年。2组患者研究期间均不能服用有类似功效的中药。
采集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以及健康人员空腹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MPs含量,定义EMPs为直径<1 μm的颗粒,表达CD31而不表达CD41。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Navios进行检测,以1 μm微球设门,选择<1 μm群体进行分析, CD31+/CD41-细胞比例即为EMPs,计算其百分比。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估患者症状缓解程度,该量表主要包括身体因心绞痛受限制程度、心绞痛稳定与否、症状发作频率、患者对于目前治疗的满意程度、患者对X综合征的认识共5个大项,细分为19个问题,每次随访对每个问题进行评分并汇总总分,通过公式进行最终积分评定,最终积分越高说明患者症状缓解越好,生活质量越好。随访时间点定为入院时及治疗半年后,抽血并询问患者症状情况,计算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同时记录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呕血、黑便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压、血糖、血脂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75例患者外周血中EMPs含量为(2.01±0.71)%, 高于71例健康人的(0.50±0.3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EMPs含量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治疗后,研究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研究期间,研究组5例、对照组3例发生不良反应,均为消化道症状,主要为腹胀、恶心、食欲不振, 2组均未出现呕血、黑便等不良反应,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液检查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EMPs含量比较 %
表3 2组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比较 分
随着X综合征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认为冠状动脉微循环扩张储备水平的降低以及冠状动脉异常收缩是其重要机制。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和自主神经的调节对微循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 内皮细胞通过局部释放扩张性物质来促进冠状动脉扩张,从而保证冠状动脉的血供,并通过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等机制来保护内皮细胞的完整性[4-5]。当内皮功能损伤后,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内皮细胞对收缩因子(内皮素、前列腺素和血栓素)更加敏感,导致冠状动脉舒张力大幅下降,血管对血小板的聚集、抗炎的能力也随之减弱[6]; 同时,氧化亚氮(NO)的减少也会导致胶原沉积增加,血管新生和侧支发育的能力下降,并促进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7], 导致微循环血管减少,微循环储备水平下降,心肌与供氧失衡,患者的活动耐量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增高。
与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患者相比,微血管心绞痛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普通人几乎无差异,但近年来这种认知逐渐受到质疑。研究[8]发现,大面积微血管功能障碍的女性患者心绞痛再发率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微循环心绞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EMPs是内皮功能受损后由内皮细胞释放的微小、无细胞核的囊泡状物质[9],病理状态下可大量释放入外周血中,抑制舒血管物质NO等产生,促进超氧化物的产生以及单核细胞的黏附,通过P38MAPK、ICAM-1、VCAM-1等通路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加重内皮功能及血管的损伤,增高了心血管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10]。
目前,治疗X综合征的常用西药有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药、α1受体阻滞剂、氨茶碱、雌激素等,种类较多,但疗效均不确切,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11]。麝香保心丸主要包括麝香、苏合香、蟾酥、牛黄、人参提取物、肉桂、合成冰片等7味中药,针对临床气滞血瘀、寒凝痹阻的胸痹进行搭配,可起到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的作用。网络药理学显示麝香保心丸含有麦角胺、蟾毒配基、三叶豆紫檀苷、牡丹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等10多种有效成分,每种有效成分都可以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靶点并起到协同作用。例如,人参皂苷Re可作用于机体一氧化氮合酶,通过生成NO等血管舒张物质发挥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 蟾酥类成分会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钠离子泵,使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升高,促进钙离子和钠离子的交换并进入细胞内,增加心肌收缩力[12-13]。此外,麝香保心丸中的菊黄质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达到抑制血管收缩、脂质沉积及血管平滑肌异常增殖的作用,进一步改善心肌的供血循环以及远期心血管疾病的预后[14]。本研究发现,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的患者外周血EMPs含量显著下降,表明麝香保心丸可能通过改善血管内皮损伤而降低EMPs含量,发挥治疗效果。麝香保心丸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更好地展现了中成药的优势,对患者肝肾功能等亦无较大影响,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也鲜有发生,安全性较好[15]。
综上所述,麝香保心丸能有效降低X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EMPs含量,对血管内皮功能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缓解患者相关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