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凯荣|文
智能制造是实现有色金属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本次会议召开,对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行业智能制造标准研制,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推动行业智能制造进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建立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解决当前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基础薄弱的迫切需要,持续提升有色金属创新发展水平,5月25日,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中铝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工作组成立筹备会议及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研讨会暨项目论证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有色处项目主管朱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部主任张龙、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朱玉华、中铝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王洪等嘉宾出席会议。来自全国有色金属行业100余家单位的近200名专家代表前来参会,共商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发展大计。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马存真主持大会。
在德国推出工业4.0、美国推出工业互联网之后,2015年,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出台,其中把“智能制造”作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点发展对象,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新的浪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今年5月20~23日举办的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在主题报告中提到,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共性赋能技术就是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技术,而三者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又形成了智能制造技术,可以推动各行各业、各种各类制造技术的创新升级,引领和推动制造技术革命向纵深发展。
“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工作近年来持续推进,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2020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联合编制的《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工厂(矿山)建设指南(试行)》,进一步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有色金属行业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为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产业提供发展方向和建设依据,也为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20年新成立的全国有色金属智能制造联盟,将实施一批行业智能制造建设项目,制订一批智能制造建设标准,取得一批智能制造技术成果,形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整合行业内各方资源,构建开放、共赢、协作有色金属智能制造共赢生态圈,带动行业智能制造建设全面升级。
2021年,工信部在智能制造联盟年度任务中,设置了标准化工作组,开展《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研究,智能制造标准项目的征集和申报等重点任务,确立了智能工厂设计和建设规范类、智能设备类、验证评价类标准等为今年有色金属智能制造标准制修订的重点领域。标准规范是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智能制造的保障和动力,是有色金属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和准则。
张龙在会上指出,近年来,有色行业普遍认识到智能制造的重要性,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但相关标准的配套还不齐全,智能制造标准数量还远远满足不了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智能制造无标准可依,会出现各种乱象。因此,制修订符合智能制造需求的标准工作至关重要。本次会议对《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草案)》的深入研讨,提出建设性意见,将有助于提升行业智能制造水平,发挥标准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赵永善介绍了目前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工作组的筹备情况,工作组实行委员+会员单位的模式。他欢迎现有全国有色标委会委员及各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现有会员单位和智能制造联盟技术委员会专家参加标准化工作组的活动。希望工作组能够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为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
智能制造标准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和新的课题,朱玉华表示,要从贯彻国家相关政策、推动行业发展、更好服务企业的角度,打牢基础,建立符合有色金属行业需求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他建议在申报智能制造标准项目时,项目的名称和定位要精准明确,同时慎重申报可能涉及专利的标准项目。
朱涛对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共性标准优先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按照共性先例,急用先行原则,以保障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为着力点,全面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研究,形成一批有色行业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赋能技术标准,构建完善的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二是加强与国家衔接,提升行业企业智能化水平。围绕《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工厂(矿山)建设指南(试行)》,结合《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和《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方法》两项国家标准,科学合理地开展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化顶层设计和行业智能制造标准,要与国家标准互为补充,共同构建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要加强宣贯培训,使标准尽快应用于实际研发和生产中,切实提高行业应用水平。
三是发挥联盟作用,构建上下游协同的发展新格局。2020年10月,工信部成立了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联盟,将其作为推进国家相关政策落地,加速行业智能化进程的关键载体,标准制定单位要发挥好联盟和有色标委会资源整合的作用,快速响应创新和市场需求,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制造标准化发展路径,加快筹备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工作组,形成工作合力,更好地支撑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阳春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总监、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秘书长张晖在《有色金属行业工业互联网探索》和《智能制造发展趋势与标准化进展》的主题报告中,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为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工作的未来发展拓宽了思路,带来了启示。会上,专家们还对铝电解槽全生命周期数据规范、铝冶炼智能工厂设计规范、有色企业智能化散碎原料库和堆场无人值守系统技术规范等39项智能制造项目进行论证讨论。
有色金属智能制造是实现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本次会议的召开,对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行业智能制造标准研制,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推动行业智能制造进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