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参加国际电影节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必要环节,促进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相互了解,为发展各国电影事业与文化交流做出重要的贡献。国际A类电影节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截至2015年,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官网公布全球共有15个国际A类电影节,基本上能够代表全球最高水平的电影盛会。本文以15个国际A类电影节为考察对象,通过梳理国产电影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竞赛型非专门类电影节”中的获奖情况,阐述最优秀的国产影片在国际上的接受与认可程度。其中各大电影节设置的最高奖项一般为“最佳影片”竞选单元,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金狮奖、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金棕榈奖、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等,各个最高奖不仅代表了国际专业评审团队对获得该奖项电影作品的认可,也是电影界的最高荣誉之一。目前有28部国产电影荣获国际A类电影节的最高奖,从获得各个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作品与导演来看,主要是以张艺谋、贾樟柯、陈凯歌、王全安、陆川、冯小刚、霍建起等国内知名导演的作品为主。这些导演都秉承泱泱五千年中华文化传统,同时采用先进的电影技术与理念,拍摄出了大量优秀的影片,获得了世界影坛的认可。
然而,通过数据呈现得知,获得最高奖的最佳影片大多集中在20世纪创作的电影作品,也有少量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影片,而21世纪头一个十年过后,仅有2014年获得金熊奖的《白日焰火》、2016年获得金贝壳奖的《我不是潘金莲》以及2016年获得金爵奖的《德兰》、2020年获得金狮奖的《无依之地(英语)》4部影片夺魁。这种现象说明,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电影作为文化领域中与市场结合得较为紧密的一环,自然会产生迅速而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商业片的比重在中国电影的总体数量中增加,而带有人文思考与批判色彩的艺术电影的数量则一定程度上减少。该现象的直观反映就是最佳电影奖数目减少,技术奖、摄影奖等获奖增多。
此外,通过数据还可以发现,国产电影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主办地在东亚的电影节上的获奖数量和频率要远高于在其他地区电影节的获奖数量和频率。不难理解,同处东亚文化圈的观众无论在生活上还是文化上,都更容易引发共鸣和理解。因此,中国电影要“走出去”,扩大海外影响力,不仅要关注北美市场、欧洲市场等传统的电影市场,更要关注同在东亚文化圈的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地区。因为在这些国家广泛传播中国国产电影的概率会更高,也更容易展开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工作。除了国产电影在亚洲的国际电影节获奖频率更高之外,也应该发现最佳影片奖却大多花落别家,只有《暖》在2003年获得金麒麟奖,《德兰》获得2016年金爵奖。间隔长,数量少,知名度不高。这种最佳影片“缺失”的现象折射出的问题有二:一是国产影片的艺术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影片的确达不到摘取最佳影片桂冠所要求的艺术水准;二是东亚地区的国际电影节有时囿于“国际”二字,在评奖时会对美国、欧洲等地的影片有所倾斜和偏向。因此,国产影片想要在A类国际电影节上,尤其是东亚地区的A类国际电影节上收获最高荣誉,一定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电影制作水准,着重于表现人文情感和文化内涵等深层次的东西。
总而言之,中国电影在电影节,尤其是A类国际电影节上的获奖情况,是对于中国电影在海外传播情况的最直观了解。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中国电影需要得到海外影人的普遍认可与推荐,产生几部叫好又卖座的现象级影片,这样更加有利于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在A类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
在电影行业,电影节是一种导演、演员、编剧等电影业相关从业人员都十分重视的交流方式。有别于国内电影节仅仅局限于一国电影业的互相交流,国际电影节为全球电影业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平台。近年来,为了给全球的华语电影及电影人提供具有国际性质的交流平台,我国政府与世界各国的电影业人士进行紧密合作,出资创办了一些国际华语电影节。据统计,现在规模比较大的华语国际电影节共有11个。按照举办地来分类,在亚洲举办的有2个,在北美洲举办的有2个,在欧洲举办的有5个,在大洋洲举办的有2个。我们着重分析的是在欧洲和大洋洲创办的国际华语电影节,因为这两个洲的电影节总数有7个,在数量上远超其他大洲,分析起来更具有代表性,也更有参考价值。在大洋洲创办的华语国际电影节分别是澳洲国际华语电影节和中澳国际电影节,在欧洲创办的华语国际电影节分别是欧洲万象国际电影节、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柏林华语电影节、巴黎中国电影节和法国中国电影节。其中,设有评奖环节的有澳洲国际华语电影节、中澳国际电影节、欧洲万象国际电影节、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柏林华语电影节和巴黎中国电影节,主要负责中国电影展映的是巴黎中国电影节和法国中国电影节。
由于国际华语电影节上颁发的奖项很多,而且全是中国电影,因此为了数据的直观与清晰,同时也是为了重点突出,我们在收集所有获奖影片的基础上,只列出了在国际华语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电影奖项的这些最优秀的中国电影。由此可得到数据如下:
序号电影节名称评奖时间(届/年)影片名称影片类型1澳洲国际华语电影节第四届(2012)星空爱情第五届(2013)倾城犯罪第六届(2014)无人区犯罪第七届(2015)华丽上班族爱情第八届(2016)火锅英雄犯罪第九届(2018)明月几时有历史2中澳国际电影节第一届(2014)夜莺家庭第二届(2015)狼图腾冒险第三届(2016)大唐玄奘历史第四届(2017)战狼2动作军事3欧洲万象国际电影节第一届(2009)立春剧情第二届(2010)浮出水面的影子悬疑第三届(2011)80后剧情第四届(2012)五个关于青春的记忆剧情第五届(2013)全民目击悬疑第六届(2014)北京爱情故事爱情第七届(2015)九层妖塔冒险
(续表)
从获奖影片的类型上来看,在大洋洲的两个国际华语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的10部电影中,犯罪片有3部,爱情片2部,历史片3部,家庭片1部,冒险片1部;而在欧洲的4个国际华语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的13部电影中,悬疑片有3部,剧情片3部,家庭片2部,爱情片2部,冒险片1部,历史片1部,犯罪片1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大洋洲的海外观众群体更偏爱于犯罪片、历史片和爱情片这些能在短时间内使人情绪起伏非常明显的电影,类型较为单一;而欧洲的海外观众群体除了情节跌宕的悬疑片以外,更加欣赏剧情片和家庭片这些情节相对平淡一些的影片,类型上更趋于多样化。也就是说,不同的海外观众群体对于中国电影的欣赏口味是有所区别的。因此,中国电影在不同的海外区域进行传播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区域观众的欣赏口味也会有所不同这个因素,做到有针对性地投放和宣传影片。
从各个国际华语电影节的评奖时间来看,除了欧洲万象国际电影节以外,其他电影节都是在最近的2013—2016年这段时间内创办并发展起来的。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政府近年越来越重视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以此作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举措之一,并力图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一方面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国产电影业最近几年间的繁荣图景,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华语国际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的22部优秀影片里,合拍片有6部,占比约为27%,其余都是中国内地独立制作完成的影片。这说明中国影片在带有更多国际气息的合拍片之外,也在走一条我国独立自主制作能够得到更多的海外观众认可的优秀电影之路。
国际华语电影节组织的电影展映是调查中国电影在海外传播的重要数据之一,因为这不仅是面向一般观众的电影放映活动,也是国际上从事华语电影制作、研究的相关人士互相交流自己制作的或者自己满意的电影作品的一种具体形式。在10个国际华语电影节中,专门负责电影展映的两个电影节是巴黎中国电影节和法国中国电影节。巴黎中国电影节所展映的中国电影和法国中国电影节所展映的中国电影是有一定区别的。巴黎中国电影节的展映放映的电影类型较多,有故事片、历史片、爱情片、传记片、灾难片、文艺片等多种类型,但几乎没有为我们所常见的,也是为海外观众所熟悉的动作片、武侠片(仅有一部陈可辛执导的《武侠》,该片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武侠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巴黎中国电影节放映了很多由中国少数民族(藏族、维吾尔族、侗族、苗族等)导演拍摄的表现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和历史的影片,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可见,该展映的主办方对于该年度的中国电影是有所取舍的,并且有主办方自己的一套选片标准。而法国中国电影节所放映的影片则大多数为该年度中国国内的流行影片和商业大片,由此可以看出同一国家举办的华语电影节选片标准也不尽相同。对于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而言,更需要的是巴黎中国电影节这样,在精心挑选的基础上,把这一整年的中国新电影的各种类型都予以全面的展示,而非仅仅挑选一些国内流行的电影拿来展映。
通过对近些年来的国际华语电影节的创办情况,包括评奖情况、影片展映,等一些数据的收集,可以发现,国际华语电影节不仅为全球华语电影界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平等、有效的交流平台,亦扩大了华语国际电影节举办国的影响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华语国际电影节的日渐进步与越发壮大,中国电影将借此东风,迈向一个海外传播的新台阶。
成立于2005年的美国视频网站YouTube,不仅是美国主要的视频提供网站(美国视频市场的占有率约为43%),还是全球第三大网站,适合拿来做在国外主流视频网站上国产电影播放情况统计与分析的样本。
在YouTube网站输入“Chinese film”作为搜索的关键词,总计可以得到11400000个视频。而在这11400000个视频中,再进行更深入的筛选,把时长限定为长片(20分钟以上),类型限定为视频,排序依据更改为观看次数,则可把视频数缩小为10500000个。除去混杂在其中的电影预告片、电影解说、电视剧、纪录片等无关因素,则可得出YouTube播放量最多的100部国产电影。
从一百部电影的题材分布来看,反映当代中国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仅有《剩者为王》《洋妞到我家》《火锅英雄》《一个温州的女人》《杀生》等寥寥几部。还有一些电影是以当代中国的现实社会为背景,但却是或荒诞或搞笑的喜剧,这种喜剧如果把故事背景换成法国、日本等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可以成立,这种电影只不过是现代电影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一种工业产品。所以,真正能够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状况或者某些侧面的电影很难得到海外电影观众的欣赏。这其中固然有文化上的差异带来的一定程度上的陌生和隔绝,也有着电影本身的内在原因,诸如制作粗糙、剧情平淡等。而这份数据中,播放量最多,真正能够给海外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动作电影,即过去所谓的功夫片及其变种,以及根据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战争事件等改编、演绎而成的玄幻片(这里是就广义上的玄幻片而言,即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的电影)。例如,播放量最多的电影就是神话故事片《轩辕大帝》,该片描写了原始部落之间的一场大战,带有明显的蛮荒气息和开拓气质,很容易唤起海外观众对于古老东方的“期待视野”。虽然该片在制作和艺术性上均有所欠缺,但收获了海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而播放量第二的是动作电影《七小罗汉》,这是一部带有成龙式功夫喜剧色彩的动作电影,是在海外具有深厚观影基础的中国类型电影。在这一百部电影中,动作片和玄幻片占据了大概四分之三的比例。其次,还要看到的是,即便是排在第一位的《轩辕大帝》,不过只有区区一千多万的播放量,与动辄两三千万播放量的海外大片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相差得很远。最后,YouTube上的中国电影多数为没有得到中国各大电影公司正式授权的电影,即为“盗录”,这一方面侵犯了中国电影的版权,导致电影出品方、发行方的利益受损;另一方面则会带来视频画面不清晰、没有官方字幕或者配音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海外观众的观影体验,很多中国电影的评论区下面都是一连串要求有英文翻译或者配音的评论。这表明中国电影在海外还是有一定市场和知名度的,但是囿于网络传播的宣传不当、语言本土适配没有跟上,电影的播放量受到了不好的影响。
除了电影评分网站的数据,本文还结合国外视频网站,参考相关影片的评论情况,综合考量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反馈情况。Google Play的2017年度最佳电影排行榜里(共49部),中国国产电影有两部上榜,分别为:《长城》(中国、美国) 总评分为4.2分,共计有2595个评分(分布图如下),烂番茄(Rotten Tomatoes)新鲜度为35%,类型为惊险动作片。
《西游·伏妖篇》(中国内地、香港) 总评分为4.0,共计有143个评分(分布图如下),烂番茄新鲜度为55%,类型为惊险动作片。
根据本文整理的2017年中国电影北美票房统计表中显示,《长城》在2017年北美地区总票房收入为45540830美元,占全球总票房的13.6%,由3328家影院放映了105天。《长城》在2017年北美上映的所有中国电影票房排名中位列第四(总排名第59),仅次于《金刚:骷髅岛》《王牌保镖》《坏妈妈的圣诞节》三部中外合拍片。结合视频网站排名与票房统计排名,《长城》在海外取得的口碑与票房是比较可观的,比较易于海外观众接受与认可。首先,从内容和题材上看,《长城》中最重要的文化元素就是驰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整部电影依托长城在古代中国的战略背景,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糅入故事框架,讲述了中国古人的民族智慧与抵御外来侵略的决心和毅力。从题材上来看是一种抵御外侮的文化母题,在中西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比重,从文化心理角度更易于海外观众接受。其次,从影片类型上讲,《长城》不仅包含国外观众普遍喜欢的功夫元素,还融合了神话传说、军事奇迹、四大发明等中国文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海外观众的猎奇心理。上古神兽、火药、长城、古代皇城等场景满足了国外观众对古老中国的想象,从根本上引起了海外观众的兴趣。最重要的是,《长城》不是一部完全中国式的电影,而是融合了西方文化元素,同时吸收好莱坞商业影片的故事架构体系,是一部从内容到制作均中西融合的电影作品。《长城》的主演是马特·达蒙,编剧、制片均是好莱坞的著名班底,这是第一部邀请现今国际上的最一线影星出演、由好莱坞顶尖团队制作的国际电影,是一部极具国际化的作品。马特·达蒙饰演的男主人公则是一位从西方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寻找火药的雇佣军,其经历本身又以马可·波罗游历中国为原型。在影片中他与女主人公林梅将军从怀疑到合作,从价值取向不同到互相欣赏的过程,都表现出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他们配合默契,齐心协力消灭怪兽的行动也表达了中西文化互补、共同进步的美好愿景,情节的发展也符合西方英雄主义拯救世界的取向与史诗故事传统。Amazon Video(亚马逊视频)关于这部影片的评论有797条,海外观众对于电影的评论集中在特效和故事情节上,并对电影前期宣传表示肯定。尽管《长城》在国内的口碑存在争议,但是中西方观众的欣赏旨趣是不同的,从更利于中国电影作品海外传播,扩大国产电影的世界影响力角度来看,《长城》的模式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
2001年中国广电总局开始实施国产影片“走出去”工程,意在增强国产影片的海外影响力和国际电影市场占有率。中国电影产业也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急速发展,制作、发行、推广、放映等环节逐步与国际接轨,国产电影海外传播的数量与频率都有较大的提升。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视听模式,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必须借助的重要方式之一,国产电影的海外传播情况也是实现新的伟大战略的重中之重。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日益突飞猛进,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蓬勃发展与日渐繁荣,文化事业未能同步快速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电影人就有意把一些优秀的国产影片推介到海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此后,几乎每一届的国际A类电影节的参赛或者展映单元里都少不了国产电影的身影,为国产电影赢得了国际荣誉。这一时期的国产电影的海外传播策略与方式,还是以宣传艺术电影和参加国际电影节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持续深入,国产电影的海外传播策略有所调整,同时其海外传播情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21世纪以来,国内开启拍摄商业片的热潮,也引发了国产商业影片向海外的大量输出的浪潮。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中,一路走来,跌宕起伏。国产电影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我们从电影节获奖情况和电影播放、电影票房出发,探究中国当代影片海外传播情况,为中国电影更好地走向海外提供一份具有参考意义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