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乡土资源,垒筑家国情怀

2021-07-08 04:00倪丽娟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地考察雨花胸怀

倪丽娟

一、 情怀唤醒—由乡土而系家国的情境体验

1. 资源开发,丰富乡土认知

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第一步便是通过各种路径去寻找、搜集与此相关的史料与资源。

以下是学生统计出来的雨花历史文化资源:

2. 围绕主题,设计实践路线

经过前期准备及收集到的一些相关资料,笔者和学生们反复斟酌与思考,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拟定了四条实践路线:第一站:“红色信仰”—雨花台烈士陵园历史回眸;第二站:“大国胸怀”—浡泥国王墓历史回眸;第三站:“文化传承”—“花神庙”历史回眸;第四站:“沧桑巨变”—1865创意园和共青团路的前世今生。

为了让实践活动不流于形式,笔者和学生们在拟定主题的同时,共同设计活动目标和任务,根据主题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乡情的探知欲望,并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比如,(1) 雨花台烈士陵园什么时候建造的?建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陵园的结构分布有何特点,又有何寓意?(2) 渤泥国是现在的哪个国家?浡泥国王墓具体地址在哪里?渤泥国王是在中国的什么朝代来中国的?他的墓为什么会葬在这里,说明了什么?(3) 1865创意园的前身是什么?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由谁创办的?共青团路地名的由来又是什么?

此外,笔者给予他们一些实地考察方法上的指引,包括问卷设计、访谈、数据统计与呈现方法等方面的指导,以助于学生全方位、高质量地完成实地考察的任务。

3. 实地考察,感知历史脉动

笔者带领学生亲历这些历史遗迹、纪念馆、社区等地,去触摸这些我们身边的历史,在实地考察的深入探究中了解身边的历史人文脉络,增强对家国的认同,培育对家国的温情。

比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集中展出的图片有522张、文物435套879件,学生在此瞻仰雨花英烈的遗物,阅读雨花英烈的故事要比课堂上空洞的说教,来得有意义得多。有些历史细节是课本中难以找到的,却具有很丰富的精神内涵。

基于乡土文化资源的历史活动唤醒了学生的乡土情结。雨花英烈、1865创意园、共青团路等历史背景本身就处于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故而这种乡土情结也自然地会与民族国家情怀连接在一起,这对培育家国情怀素養大有裨益。

二、情怀生成—由历史而思现实的精神感悟

1. 智慧生成的问题化学习

学生在实践考察的过程中通过移情体验、推理想象、独立思考或交流合作,在大家思维碰撞的火花中会提出不少多元化视角的问题,并尝试多路径分析,解决问题,逐渐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模式,进而提升历史思维品质,育成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浡泥国王墓和一些石刻暴露在户外,哪些情况会对它们造成损害?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限于受访者的年龄、身份、情感等因素,我们怎样有效地提问才能使受访者讲出心里话?我们为何一定要回到祖辈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去实地考察,这次的实践考察有何价值?

这些有质量的问题不仅会让学生的智慧最优化,也会让学生的精神感悟来得更加深刻和难忘。

2. 严谨缜密的思维表达

从思维的品质与表达上,学生学会在历史情境和史料实证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历史解释和思维表达是提升思维品质、深化精神感悟的重要路径。

实践考察结束后,我预留一周的时间让学生消化、补充、利用、整合数据和史料,最后在成果汇报中展示研究成果。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索、相互启发显得尤为重要。合作互助中,彼此不断获得启发,为适切的历史思维表达注入了新的活力。

比如:关于浡泥国王墓里的碑亭石龟背上驮着的高大石碑以及墓前神道的解释,学生从联系明孝陵的角度,用相同与不同、联系与区别的思维视角来表达“龟趺碑亭”的含义与明朝的大国胸怀。关于雨花英烈的故事叙述,学生从时代特征、思想认识等思维视角来表达红色信仰与英雄情结,从而最终理解历史人物的选择。

这种汇报形式将课堂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不仅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也能促使学生在深度体验过程中,形成言之有据、理性思辨、多元视角的思维品质与严谨规范的表达。

三、 情怀升华—由家国认同到世界胸怀的价值思辨

伴随一次次情感体验的叠加,学生的情怀会被不断地认同与强化,逐渐融入促进个人成长的价值体系中。

1. 家国情怀的自觉认同

学生通过接触不同的场景,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与感受乡土文化的精髓,他们的家国情怀在不断的感染与熏陶中也得到了认同与升华。

当他们走进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瞻仰雨花英烈的遗物、阅读雨花英烈的故事时,融入那个情境之中,心情会久久不能平复,他们会用稚嫩的笔触表达自己最纯粹的感情:“我们要倍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心存感恩,努力学习,砥砺前行,奋发向上,争当新时代优秀青少年!”

当他们对花神庙社区年过七旬的爷爷做采访,看到老爷爷桌子上厚厚的笔记本手稿时,老人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又让他们肃然起敬。他们决心抓住健在老人家亲历、亲见、亲闻的资料,用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把地名文化记录保存下来,代代相传,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实地考察、情境创设,有效合作等方式,学生们找到了合适的“启情点”,找到了恰当的“共鸣处”。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在参与、体验和感悟中,其家国情怀也得到了认同与升华。

2. 世界胸怀的视野融通

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了雨花的历史文脉,品味了雨花人拼搏奋进的气度、学到了传承文化的责任与担当。以小见大,雨花历史文化的开放性、创造性与包容性不也充分彰显了南京城市精神和南京的人文气质吗?所以,作为当代学生,需要有世界胸怀的大格局。大历史观也是我们应有的理念与担当。

比如, 在最后的总结性问题设计中,我抛出了这样的问题:雨花的历史是南京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当代中学生,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你认为促进城市发展与人文精神,还可以具体做些什么?启发学生从人类发展的世界眼光看待现实问题,这既传承历史文化的精华,又能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

以小见大,从认知角度上使学生逐步形成了由家国认同到世界胸怀的价值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形成学生大的历史观、格局观,也有利于实现新课标中所要求的“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等理念落实。

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以乡土资源为对象,以史料实证为根基,以问题探究为指引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鉴别、分析、解释史料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也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厚重与传承,至此,家国情怀的深刻感悟与人格追求也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单位: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猜你喜欢
实地考察雨花胸怀
2021年中国外交:秉持天下胸怀,践行为国为民
朱辉
《雨花英烈·燎原之火》
萧梅老师实地考察相关论文综述
“曾左”与“左曾”
边疆的社会事实考察
宽阔的胸襟
晴雨花
实地考察对思政课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革的意义思考
分析细节处理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