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北部,南临多瑙河,东临黑海,不仅是西欧同黑海、中东欧相连的主要通道之一,还是波罗的海与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相连的中心点,以及中亚同欧洲经贸往来的必经之地,地理优势显著。罗马尼亚地处北纬43~48°,东经20~29°,属于过渡性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为7~11℃,年平均降水量为500~700 mm,国土面积23.8万 hm2,农用地面积14.8万hm2,占国土面积的60%,罗马尼亚人口为1932万,其中农业人口约占21%。罗马尼亚平原、丘陵和山地各占1/3,全国大部分地区土壤比较肥沃,以黑钙土、棕壤和冲积土为主,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罗马尼亚曾一度是欧洲主要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欧洲粮仓”的美誉[1],农业也曾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占国民收入的40%。
罗马尼亚设施园艺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初期,罗马尼亚设施园艺面积不足60 hm2,主要是用于育苗和育苗兼生产的简易温室。为了促进设施园艺的发展,罗马尼亚多次公派技术人员赴荷兰学习先进的温室种植和管理技术。1961年,罗马尼亚农业和食品工业部在全国最大的国营农场“12月30日农场”建造了从荷兰引进的第一座面积为1 hm2的连栋温室。1962年,又从荷兰引进了一座面积约为6 hm2的连栋玻璃温室及其种植技术作为示范。两座温室在技术和经济上获得的成功给罗马尼亚温室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开端。1964年,罗马尼亚将大型现代化温室发展正式列入国家农业发展计划,并依靠本国力量设计制造温室成套设备,之后每年以100 hm2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其设施园艺面积也从1958年位居欧洲第九位,发展到1975年位居欧洲第四位(面积达1200 hm2)。至1980年,罗马尼亚设施园艺面积已发展到2200 hm2,仅次于荷兰,位居欧洲第二位。
然而自1989年体制改革以来,受政策、技术和资金等多因素的影响,罗马尼亚经济发展缓慢,农业投入不足、技术更新缓慢,经济效益较低,致使20世纪70~80年代发展起来的大型连栋温室被闲置废弃,设施园艺发展受到限制。2018年,罗马尼亚设施园艺面积为3965 hm2,实现现代化自动管控技术的仅占6%,农业生产规模偏小,设施机械化程度较低,主要利用塑料大棚进行春提前和秋延后的反季节生产,难以实现园艺作物的周年连续供给,冬季长达6个月的蔬菜、花卉、瓜果等主要从西北欧、南欧等国家进口,进口果蔬占国内市场70%以上。由于气候条件与荷兰差异较大,罗马尼亚引进的荷兰玻璃温室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能耗大、运行费用高,温室难以发挥作用。笔者整理了20世纪70~80年代罗马尼亚设施园艺得到快速发展及其之后设施园艺逐渐萧条的原因,以飨读者。
罗马尼亚设施园艺快速发展原因
20世纪70~80年代,罗马尼亚设施园艺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如下:
气候条件有利于设施园艺产业发展 罗马尼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000 h,平均太阳辐射为1.34 kW/m2,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有着较为丰富的光热资源,境内河网密布且分布均匀,灌溉水源充足,土质多为黑土,富含腐殖质,具备发展设施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是欧洲最具设施农业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
注重引进学习 建立示范性温室 在引进构建荷兰温室之前,公派技术人员去荷兰学习掌握先进的温室种植和管理技术。温室引进后,聘请荷兰专家进行现场种植和管理指导,以期取得较大经济效益。
发展适于罗马尼亚国情的设施园艺 在建设规模上,优先发展中小型温室,以30~50 hm2为主,最大不超过100 hm2。并且在温室建设选址上也有考量,大型温室都采用工厂余热(主要是发电厂余热)作为能源,以降低温室能耗。
政府大力支持与正确引导 1964年开始,罗马尼亚将大型现代化温室发展正式列入国家农业发展计划,并在罗马尼亚农业生产部门专门设立了一个新的独立部门——温室蔬菜和花卉生产部,充分发挥国内力量设计制造温室成套设备。
罗马尼亚设施园艺发展受阻的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罗马尼亚设施园艺发展减缓的原因如下:
政策改革不利于设施园艺发展 1989年,罗马尼亚土地政策改革使得全国96%的土地变为私有化,农场多为零散的小型农场,土地碎片化生产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应用,农业投资水平较低,过度依赖外界天气,生产效率低下。
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投入不足 由于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很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逐渐被闲置废弃。
农业生产利润较少 不合理的工、农产品价格政策致使农副产品与工业品的涨价幅度差别较大,工、农收入的差异逐渐被拉大。1984年,工业和建筑业在国民收入中占比约为68.7%,而农业只占15.3%,2019年农业仅占4.3%。
劳动力不断减少 1984年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7.7%,到1990年降至35%,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从1984年占全国劳动力的28.9%,到1990年降至15%。农村人口在1989年出现最高值,2017年达到最低值,比1989年降低了16.9%(数据来源于Institutul national de statistica)。2019年罗马尼亚实际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口174.7万人,约占劳动力总量的20.6%。农村的青年人纷纷弃农从工, 到城市寻找出路,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和女性化。
中国-罗马尼亚设施园艺合作历程
中国与罗马尼亚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历史悠久,基础深厚,特别是在2009年《农业合作协议》签署以来,中罗两国在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中罗加强农业领域合作顺应了国家农业科技走出去、引进来以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同时中国与中东欧当前的友好合作环境也为两国的农业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引入罗马尼亚设施园艺技术
在国内温室发展之初,从欧美日等很多国家引进过温室。由表1可知,中国从1979年开始引进现代化温室,至1987年底,9年间先后從荷兰、美国、日本、罗马尼亚等6个国家引进了19.2万m2的温室,共花费956万美元。1985年,从罗马尼亚引进3万m2的温室,还于1982和1986年间,从保加利亚引进3栋温室,共6.6万m2。
中国设施园艺技术的输出
中国设施园艺在引进、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潜心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设施园艺,经过40余年的发展,在设施结构工程、智能作业装备、节能环境控制以及果蔬高效栽培等技术方面取得很大进展,相关技术已趋于成熟,成为世界上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设施园艺面积已位居世界第一位。而中国特色日光温室具有自身保温蓄热功能,节能保温效果好、运行成本低,可实现在室外-20℃不加温条件下正常生产,符合罗马尼亚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以及反季节蔬菜缺乏、劳动人口老龄化、年轻人不愿务农的社会现状和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植物工厂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国家项目支撑和各大企业的积极参与下,中国在节能LED光源及其智能管控、营养液在线监控、多样化栽培模式探索、蔬菜品质调控、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管控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成果,植物工厂技术产业化雏形已初步形成。
2018年,在科技部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中—罗农业科技示范园构建及合作研究示范”的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联合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将中国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日光温室和植物工厂核心关键技术产品输出到罗马尼亚进行技术展示示范(图1~2),并构建了首个中国—罗马尼亚农业科技园。科技园包括一座智能 LED 植物工厂和一栋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具有高产、节水的特点,占地面积约为50 m2,集中展示了中方自主研发的植物 LED 节能光源、浅液流营养液立体栽培、光-温耦合节能降温、智能控制等技术;日光温室占地面积为 500 m2,主要展示了中方提供的轻简装配式节能日光温室结构、主动蓄放热调温、喷雾降温、内嵌式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以及数据采集与控制等先进技术。
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姜瑜女士和罗马尼亚时任研究与创新部部长尼古拉·胡尔杜克先生出席了中国—罗马尼亚农业科技园的落成仪式并对科技园建设给予肯定(图3~4)。姜瑜女士表示,科技创新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领域合作一直是双边科技创新合作的“重头戏”,希望能通过科技园在设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农业等方面组织协同攻关,及早产生务实合作成果,希望科技园成为中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知识信息交流中心和专业人才集聚与培训中心。中罗农业科技园是中国科技部支持项目,是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创新伙伴计划的重要举措。科技园有望通过技术合作与技术示范,推動中国成熟农业技术在中东欧国家的转移转化,提升中东欧国家在设施农业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与产业化水平,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首个中国—罗马尼亚农业科技园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成功构建也促使了科技部首批14家“中国—罗马尼亚农业合作‘一带一路实验室”的成功批复。希望这一国际平台的构建能将中国研发的设施农业高新技术产品更好的辐射推广至中东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国企业在罗马尼亚开展设施
园艺投资的启示
20世纪70~80年代,罗马尼亚设施园艺的快速发展,说明了设施农业在罗马尼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目前罗马尼亚地广人稀,土地利用率较低,农田多为零星、分散的碎片化种植结构,还未达到规模化生产程度,闲置土地较多,土地购置和租用均比较便宜,且农业税收相对较低,适于投资。中国企业在罗马尼亚开展设施园艺投资应充分考虑优势地区选择,结合罗马尼亚人饮食习惯合理选择设施园艺适栽品种等问题,并且需要及时关注当地政策变化,以便及时做好应对方案。
罗马尼亚发展设施园艺优势地区的选择
罗马尼亚全国大部分地区土地均比较肥沃,在平原和丘陵地带如巴纳特地区、罗马尼亚平原和摩尔多瓦平原,拥有大片以黑土和黑钙土为主要土壤类型的土地,由于临近黑海和地中海,水资源丰富,气候适中,非常适宜发展设施园艺[1]。
根据当地饮食习惯选择设施园艺适栽品种
罗马尼亚主要的蔬菜种植种类有番茄、甜椒、生菜、甘蓝、洋葱、马铃薯等[2]。反季节蔬菜的价格较高,以番茄为例,大果价格折合人民币约为12.8~27.2元/kg,小果约为25.6~73.6元/kg。而甘蓝作为最便宜的蔬菜之一,折合人民币约为3~8元/kg。另外,食用菌工厂也将在罗马尼亚大有可为,罗马尼亚喜食食用菌。而目前罗马尼亚食用菌主要靠进口。因此,在罗马尼亚发展设施园艺有很大发展空间。
引入低能耗、低运行成本的设施园艺技术
罗马尼亚电力和天然气价格相对较高,为了尽量降低设施果蔬的生产成本,增加对进口果蔬的价格竞争优势,需要采用低能耗、低运行成本的设施园艺技术,如零能耗节能型日光温室技术。
考虑好用工问题
虽然相对传统农业,设施农业属于集约化、智能化较高的一种栽培模式,但是在设施构建和运营方面,还是需要很多劳动力,而罗马尼亚工作习惯跟亚洲有很大不同,比较注重家庭生活,节假日极少有加班工作的现象。
关注当地政策变化
虽然近年来为了减少农产品进口量,罗马尼亚政府鼓励外资引进发展农业,但其经济秩序还不稳定和规范,需要时刻关注政策变化,以便尽早做出预案。
中国与罗马尼亚加强设施园艺
领域合作的意义
促进中国设施园艺技术装备输出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设施园艺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尤其在节能型设施园艺技术等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并具备技术整体输出的能力。罗马尼亚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与中国长期保持友好的关系,并且对中国高效节能设施园艺技术有迫切的需求。中罗两国设施园艺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较大。中国与罗马尼亚加强设施园艺领域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设施节能装备水平,带动中国设施装备及配套技术产能的输出,大幅增强中国设施园艺技术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中国设施园艺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提升罗马尼亚与中东欧地区设施园艺科技和产业化水平保障其园艺产品供给
罗马尼亚对中国低成本节能型设施园艺技术与产品有巨大的需求潜力。中国与罗马尼亚加强设施园艺领域合作,可有效实现中方农业技术在罗马尼亚以及中东欧地区的集成与示范推广,大幅提升罗马尼亚及中东欧地区设施农业创新能力与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罗马尼亚设施园艺水平与“菜篮子”保供能力,赢得友谊与信任。同时通过以罗马尼亚为平台向中东欧地区辐射推广,进一步提升中国优势产品的国际输出能力,一举数得,意义深远。
促进中国与罗马尼亚以及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融合实现互利双赢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农业发展步入新的阶段,如何抓住世界发展的机遇,加快中国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伐,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通过在罗马尼亚开展科技合作、产业示范与技术推广,将中国具有明显优势的高效节能设施园艺技术输送出去,不仅可以带动和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解决当地园艺产品的有效供给与“菜篮子”工程难题,还可以通过中罗科研机构共同研发当前设施园艺领域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大幅提高中罗的农业科技研发能力。为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双赢,以及为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助推动能。
参考文献
[1]康永兴,杨旖旎,严昌宇,等.中国-罗马尼亚农业合作开发前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4):253-257.
[2]司洪文,张保明,袁学志,等.罗马尼亚与波兰的农业及农业科研[J].世界农业,2005(6):38-40.
[引用信息]仝宇欣.罗马尼亚设施园艺发展历程与现状[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07):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