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宇
音乐不仅是一门听觉艺术,更是一门表现艺术。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感受;诗情画意的音乐意境,是形成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富有表现力的音乐旋律,是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前提。幼儿期是可塑性很强的关键期,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小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在音乐中引导幼儿联想和想象,帮助他们进入音乐欣赏的情景。
环境和心理准备
良好的欣赏氛围有助于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能鼓励、帮助他们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进行大胆地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为幼儿创设欣赏音乐的环境指的是两方面的准备,一是物质及音乐环境的准备,二是做好欣赏前的心理准备。
物质及音乐环境的准备 即创设与音乐相匹配的环境。创设音乐的环境就是再现音乐所描绘的意境,使幼儿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置身其间、如临其境,自然而然地进入音乐的情境。如小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课前教师可以用粉红色的窗帘遮挡窗户,在墙壁上悬挂蓝色细纱,贴上月亮、星星,铺好柔软的地垫,放上可爱的摇床和熟睡的娃娃。此情此景配上教师慈爱的目光、恰当的体态,伴随着音乐向幼儿们传递教师对音乐的诠释。幼儿们处在如此梦幻般的环境中,自然能够激起遐想,焕发热情,体验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达到欣赏的目的。
做好欣赏前的心理准备 它是欣赏活动获得较好效果的重要前提,在听音乐前排除一切干扰,要用形象化的主要语言、图片和有关教具等辅助手段,唤起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巧妙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例如:在欣赏《羊和狼》的乐曲前,通过观看图片、幻灯片等活动加强幼儿对狼和羊的生活习性、体型特征、行动特点的了解,在欣赏时可引导幼儿联想和想象,幫助他们进入音乐欣赏的情景,把注意力吸引到听音乐上来。此外,还应做好与音乐情绪相适应的心理准备,启发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头脑一定要有联想、想象的内容,在情感上有相应的情绪体验。
感受不同音乐的意境
让幼儿欣赏的音乐,内容可分为歌曲和器乐曲两大类。不同节拍的音乐也有不同的情绪展现。一开始,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具体情况选择歌曲欣赏。因为歌曲有歌词,便于幼儿感受想象,易于理解,可为以后欣赏器乐曲打下基础。如欣赏歌曲《跷跷板》时,教师可引导幼儿一边欣赏,一边感受。幼儿对强弱音的感受,犹如自己在玩跷跷板,会感到高兴快乐。教师要让幼儿不仅用耳朵去感受音乐,更重要的是要用身体去感受音乐。
促进幼儿想象音乐内容
例如:欣赏《娃娃》这首两段体乐曲,第一部分音乐开始稍慢而柔和,旋律平和,有摇荡感,表现娃娃睡觉的情景;紧接一段间奏,对前后两段的内容,情绪起衔接、转换作用,开始的音乐是中速,表现鸟叫;然后是一段比较连贯的由强到弱的音乐,继之渐强渐慢,表现娃娃醒来时的欢畅情绪。
第二部分音乐稍快,情绪欢快,旋律跳跃性较大,表现娃娃在欢快地跳舞。在欣赏时,教师可以告诉幼儿:“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听一个音乐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娃娃高兴的一天,请你们仔细听,想想娃娃开始在干什么?后来又干了什么?你们是怎么听出来的?”这些启发性的语言可以使幼儿专心听音乐,并抓住作品的基本情绪进行分析、联想。
启发幼儿对音乐进行描写
音乐是擅长抒发感情的艺术,幼儿在感受音乐时,思维、想象能力能得到充分发展。人们要感知、理解音乐艺术形象,需要用语言、动作,或者其他方式将内容表现出来。幼儿的思维有着具体形象性特点,因此,在欣赏音乐中要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描绘出来。
例如:在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后,幼儿可用三种不同方式进行形象描述。一是语言描述,二是动作表达,三是用绘画表现。这些不同形式的表达,是幼儿表达音乐感受的一种独特方式,反映出幼儿对作品的了解和感受,教师要正确地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为他们创造条件,满足幼儿对音乐感受的情感抒发。
深入感知音乐内容
供幼儿欣赏的歌曲、乐曲曲目是极其丰富的,题材也相当广泛,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现代的也有古典的。因此在选择欣赏内容时,我们首先应考虑的是要让孩子从中得到什么,是了解音乐的基本情绪,还是使幼儿感受音乐的性质,树立起音乐的形象等等。这就是说首先应明确选用这首作品的目的,在教学目的明确的基础上,还要对其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分析内容首先抓住难点和重点,进行推敲,然后考虑活动方式,怎样激发幼儿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怎样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充分发挥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用高质量的音乐艺术作品去陶冶幼儿情操、激发幼儿情感、开发幼儿智力,这也是当今素质教育所必需的。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新城嘉园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