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拓锦 陈自龙
一、南阳市现代农业有关情况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河南省南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河南省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合理优化农业布局,科学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积极推进高效种养业、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在产业发展上,重点培育了“八大产业”
一是基础产业不断提升。即提升粮、油、菜、畜四大基础产业。在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的基础上,发展优质花生450万亩,蔬菜稳定在350万亩,牛、猪、羊、禽饲养量分别居河南省第一、二、三、四位,肉蛋奶总产130万吨。牧原生猪养殖在南阳辖区内已突破1000万头。二是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即壮大菌、花、果、药四大特色产业。对于花卉苗木,重点培育月季花、玉兰花、栀子花“三花”产业;对于优质水果,重点培育猕猴桃、软籽石榴、薄壳核桃“三果”产业;对于中药材,重点培育山茱萸、裕丹参、宛艾草“三药”产业。目前,南陽市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达3.5亿袋、出口额78.2亿元,月季11万亩、玉兰24万亩、栀子花17万亩、猕猴桃15万亩、山茱萸45万亩、宛艾草24万亩,规模均位居河南省第一。
(二)在农产品加工业上,形成了以粮油、畜产品、果蔬、纺织为主的加工经营格局
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为6家、71家、287家。一是以想念食品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全市粮食加工企业150多家,年加工能力400万吨以上,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上的18家。二是以新纺、南纺为龙头的棉纺加工产业。全市拥有棉纺企业238家,纱锭总数达280万锭,全市纺织工业销售收入345.73亿元,其中新纺是南阳第一家上市企业。三是以河南三源粮油、南阳瑞丰粮油为龙头的油脂加工产业。三源油脂有限公司一期20万吨生产能力,可带动200万亩花生生产基地种植。四是以仲景宛西制药、河南福森药业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产业。全市较大的中药材加工企业56家,年加工能力12.5万吨,年产值20亿元。其中,宛西制药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五是以仲景大厨房为龙头的果蔬加工产业。西峡县香菇加工企业达108家,香菇自营出口从2005年出口额不足350万美元,到2018年达8.4亿美元,13年增加了242倍,自营出口企业40多家,产品远销东南亚、俄罗斯、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仲景大厨房公司具有年产8000万瓶香菇酱的生产能力。六是以镇平华新地毯集团、南召东方茧丝绸公司为龙头的桑蚕加工产业。带动全市发展桑园万亩,柞坡220万亩,年产茧16000吨,占河南的70%。七是以牧原、科尔沁、三色鸽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了科尔沁牛业、牧原、三色鸽乳业等龙头企业。以年出栏1000万头生猪的牧原公司为主导,集产品加工、生猪饲养、种猪生产、饲料加工、沼气发电、科研开发于一体的牧原生猪产业集群;以年加工屠宰10万头肉牛的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为主导,百、千、万头规模化肉牛育肥场、南阳黄牛科技中心等配套服务组织、相关联企业的肉牛产业化集群;以年加工鲜奶14万吨的南阳三色鸽乳业为龙头,带动全市奶牛养殖7万头。
(三)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上,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
一是发展产业化集群。想念食品等19个联合体被认定为省级产业化联合体。实施了牧原国际食品城、想念食品产业园、中以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重点项目。二是发展新业态。深入挖掘农业功能,积极培育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耕文化体验、康养农业、农村电商、创意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构建“经济+生态+社会”多业态复合式农业。2018年,全市100个都市生态农业重点园区完成投资额3.6亿元,接待游客583万人次,园区一二三产业收入35.6亿元。三是搞活产品流通。实施南阳市“智慧农业11239工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全市已建成3106个益农信息社,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31.8%。四是培育了科尔沁一二三产业融合典型。科尔沁肉牛产业化集群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引进龙头企业到建设示范园区,从集群发展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四个阶段性跨越。2018年,集群实现产值50.03亿元,拉动新野及周边地区新增肉牛10万头,新增就业1万人,人均增收8000元,吸纳3万多人从事相关产业。
二、存在问题分析
(一)产业链方面
一是农产品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质量情况看,大路货多,中高端农产品供给不足,真正优质农产品相对较少。从市场消费看,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不足,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二是现有生产经营方式制约的问题依然明显。从土地经营看,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仍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据调查,全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22.74万人,其中97.1%的人员从事种植业。农业生产还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小农经济的特征,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三是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小。南阳是粮食生产大市、小麦生产大市,粮食加工企业结构雷同,规模小而散,缺乏“航母”级企业。全市日加工小麦能力1000吨以上的仅有想念1家,以面粉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更少。
(二)价值链方面
一是加工链条短。南阳绝大部分产品处在产业链前端,精深加工不够,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最突出的问题是精深加工不够,大多停留在“小麦磨成面,花生榨成油”的初级阶段。都只做产业链前面的一部分,真正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缺乏。二是高技术、高科技产品少。农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很多,如瞬间高温杀菌、微生物发酵、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无菌贮存与包装、超微粉碎、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已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得到应用。南阳仅有南阳泰瑞生物科技公司、华邦等少数企业采用。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建立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实验室4个,省级研发中心5个。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构,配备专业研发人员。四是品牌培育不够。南阳虽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4个河南著名商标、15个省名牌产品,但总体数量少、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
(三)供应链方面
一是农产品源头供应质量不高。大宗農产品生产上,上游生产主体总体较为分散,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上下游主体的联结方式较为松散,在生产组织、质量监控、信息传输、价格协商等方面难度较大,因此很难保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二是供给效率不高。农产品从收获、加工到消费者手中,所经历渠道环节众多,储藏、保鲜、温控等技术应用不够,农产品流转主体繁杂,流通供应链不连续;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全程冷链物流发展滞后,难以实现田间地头到餐桌零距离对接,难以形成高效畅通、全程冷链、安全规范的区域农产品流通体系。三是缺乏进入大市场的能力。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多分布在乡镇,如粮食、油脂加工等都是简单的再生产,很多还是传统工艺,耗能高、产出低,生产出来的产品多在本地销售,难以进入域外大市场。四是市场营销方式落后。大多数企业还没有采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现代市场营销方式,如电子商务、连锁代理、产销直挂等还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信息不对称。
三、加快“三链”融合的对策
(一)在延伸产业链方面,坚持 “三个着力”,培育新动能
一是着力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认真落实《河南省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南阳市绿色食品产业专题工作方案》,重点围绕肉、面、油、乳、果蔬五大行业,以构建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和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为核心,以绿色、有机、优质、安全为引领,以孵育壮大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为主线,坚持项目支撑、科技引领、转型升级、优化服务,培育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南阳食品品牌,不断提升食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二是着力发展产业化集群和联合体。要把提升效益放在优先位置,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功能等多种途径提高农业效益。以新野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为抓手,以20个产业化集群、19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载体,注重产业链建设、高标准基地建设、连接机制建设,提升建设水平。推进牧原国际食品城、想念食品产业园、中以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着力统筹农业内部产业协调发展。依托种养业,提升种养业,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推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循环、产加销一体、农文旅结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批集标准原料基地、精深加工转化、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和农业产业园,实现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
(二)在提升价值链方面,坚持“三个强化”,厚植新优势
一是强化创新引领。一要借才引智。借助京宛协作战略机遇和载体,挂靠北京国家高层科研院所,利用北京全国独一无二、最先进、最集中、最丰厚、最优质的现代农业人才、技术、成果、研发、市场等资源和优势,嫁接南阳农业农村,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大力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积极引导加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强对农产品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和农产品加工设施设备的设计、研制。对重大研发成果、专利要给予奖励。二是强化精深加工。要激发产业技术创新活力,促进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成长,加快推动南阳农产品加工业以精深加工为方向,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提高转变迈向中高端水平。如,在高品质粮油制品方面,增加专用粉、功能性淀粉等食品以及保健、医药等方面研发,开发谷朊粉、小麦胚芽片、小麦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玉米油、花生油、专用油等新品种,扩大精炼油和专用油比重,开发提取蛋白产品,发展高附加值MM豆、花生巧克力、鱼皮花生等休闲食品、高端西点食品配料、餐饮食品佐料、调味品等,不断拉长加工链条。三是强化品牌培育。着力打响西峡香菇、猕猴桃,新野蔬菜,桐柏茶叶、香椿,方城黄金梨,淅川软籽石榴,内乡薄壳核桃等一批高效特色产业品牌。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等模式,推进品牌培育和整合。
(三)在打造供应链方面,坚持“三个提升”,增添新活力
一是提升源头供应质量。围绕“四优四化”,认真落实《河南省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南阳市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为重点,通过调结构、提品质、转动能、促融合、强带动、创品牌,推进南阳市种养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提升三次产业融合水平。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为融合点,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元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发展林下种养、稻渔共生等业态。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业态。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亲子体验、功能农业等业态。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等业态。三是提升供给效率。首先,要规范生产、加工流程。推进育种、种植、管理、采摘等生产环节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品采后的商品化处理流程,如仓储、分级、包装、预冷、检测、质量追溯等流通环节,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生产主体推广。其次,要培育新型流通业态。着力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物流、农产品跨区域配送中心等信息平台建设,拓展销售渠道。
(作者单位:南阳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