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智库

2021-07-08 10:53
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消费数字经济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 扎实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虽然现在经济主要指标,如投资、消费、外贸、进出口,包括企业利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都反映出同步向上、快速上涨态势,但也要看到眼下经济总体上仍处于稳步复苏过程中,复苏基础并不牢靠,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都偏弱,有待进一步挖掘潜力。

此外,外部环境也异常复杂,因此要把控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针对疫情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要退出太快,要保证政策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特别是对小微企业和部分微观主体的支持。近期企业成本上升较快,要帮肋市场主体降低成本,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加力提效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优化支出结构、保重点,特别是在民生短板、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支持力度。

另外,货币政策要着力于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资金投放和社会融资规模投放,都要保证一定增长速度。同时,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维护金融稳定,通过深化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

需求侧管理要破解机制约束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要想让需求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撑,进一步扩大、释放消费需求和促进消费增长,需要破解体制机制方面的约束。

首先,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稳步提升消费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其次,从供给端来讲,目前中国供给结构的调整还是相对滞后。虽然我国有丰富的供给体系,但其主要是针对传统的低端、排浪集中式的消费形成的,还有部分供给是针对全球的低端供给形成的,这些供给与老百姓不断升级、变化、创新的消费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第三,中国消费市场环境不够完善。例如消费者保护制度对金融、医疗、教育方面更加专业化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还有所欠缺。在政府职能设置上也缺乏消费者保护的主管或牵头部门。在消费的基础设施上仍然有较多短板。第四,新消费领域面临的体制机制约束更为复杂。例如服务消费,在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方面限制较多,对外开放也相对滞后。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

产业链安全与国家安全要相互平衡

国家安全对产业链的调整不仅仅是调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呼吁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做到更加透明、理性、合理。各国都有安全问题,各国都需要有一个安全的规则。但是如何使这些规则能够透明,如何使企业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有章可循、符合规章,同时不影响生产、不影响效率。各国都要有安全的监管问题,企业也要遵守这些监管,配合国家提供各种信息。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

“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货币将多元化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发展会呈现如下六个特点。

一是围绕实体经济创新的金融创新生态进一步发展。科技创新引领是“十四五”规划最大的亮点。围绕实体经济创新的金融创新肯定会进一步发展,如私募股权、科创板、创业板等;二是资产重组加快,金融行业会经历大规模不良债务重组进程。“十四五”

期间,国家强调降低企业杠杆,所以未来5年,债务会大规模重组,包括银行债务;三是固定收益产品期限长期化。长期以来,我国固定收益产品收益较短,大量实体经济长期运营找不到资产支持,所以会遇到债务延展问题,导致增信问题;四是多层次、统一的政府债券市场逐步形成。目前,我国地方债不清晰、财源减少,导致大部分地方政府财政赤字,地方债的清理大部分会变成政府债、国债担保的地方债;五是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美国出现通胀,购买力下降,所以人民币名义汇率会升值,此外中国劳动生产率相对美国增长更快,促使人民币名义汇率波动走强;六是数字货币多元化发展。未来5年,央行会将支付宝、微信支付数据平台逐步纳入监管,将央行数据与两大平台融合,监测货币使用方向。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

数字经济要平稳健康发展

數字经济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得到了非常大的重视,中国的数字技术应用和消费群体、产业群体非常大,我们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未来的发展条件,所以我们在数字经济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全球经济中也有非常良好的起点。未来5年,数字消费有重量级的应用、数字生产进入起步后的加速阶段,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特别快速地往前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也要规范,一定时期内监管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这也是长期健康发展要付出的成本,现在数字企业都是大平台,力量很强大,也要有耐心,要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更好的公共关系能耗,以数字自身的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

中国经济双循环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第一,未来5年我们仍然预期中国经济会比较快地增长,国内的需求特别是消费的需求也会比较快地增长,这为全世界的企业都创造了机会,当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第二,建立更高质量的国内大市场,中国也在致力于不断地改善市场的环境,中国政府希望让市场变得更加有效,过去企业可能在不同地区面临着不同的监管环境、不同的产品标准,如果说我们能提高全国市场的统一程度,对我们的跨国公司应该也是一个机会。

第三,国内循环和国外循环互相促进,中国政府强调我们要保持开放,甚至要有更高水平的开放,很多行业也有更高的开放程度。但是对跨国公司来说也提出要求,中国的“十四五”规划非常强调经济安全,每一个企业都有它的社会责任,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在中国政府如此强调经济安全的时候,每一个跨国公司都要好好地琢磨怎么在这样的环境要求之下更好地运营,这样做的企业一定在中国会更加成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段炳德: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效应 发力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脱贫后的重大战略抉择,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中央对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战略抓手。而在脱贫攻坚阶段的财政扶贫资金三大投向:产业、民生事业和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这也是全面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过渡期内的财政支持政策须总体保持稳定。要做好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调整优化工作。动态调整,持续优化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逐步提高用于发展乡村产业的比重。使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财力保持稳定,功能更加聚焦,结构更加优化,绩效更加提升。继续鼓励县级财政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增强资金使用合力。此外,过渡期内延续脱贫攻坚时期的税收政策,这些政策在脱贫攻坚阶段都发挥了良好作用,应在过渡期内延续并适时调整优化。

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

建立產学研种业创新体系

种业要创新,必须深化种业的科技体制改革,理清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特别是种业的创新主体。中国口粮能够绝对安全,前提是要不断提高大米的品质和特种小麦(特别是强筋弱筋小麦)。玉米、大豆、畜产品进口肯定要不断增长,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如果要减少进口量,必须要提升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这样才能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以及提高全要素生产里面,种业创新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下一步应该真正建立起产学研相辅相成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政府做应用基础研究,企业是做应用与产业化研究,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最后,充分利用种子资源。

猜你喜欢
消费数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国内消费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新消费ABC
数字变变变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