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崇山
2020年10月29日下午4点,南京溧水一家工地的信号员张海英像往常一样忙碌着,突然,她看到一块两米多高的木方有些倾斜,而工友仍在一旁搬货,丝毫不知道危险的临近。来不及思索,张海英快步上前一把推开了工友,而自己却不幸被沉重的木方砸中,当场昏迷。随后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救治,并于10月30日凌晨2点转入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
入院后,张海英病情一直很重,没有自主呼吸,合并中枢性尿崩。经全力救治,患者的病情仍然沒有好转,通过专业评估,已处于脑死亡状态。
考虑到患者比较年轻,其肝肾等脏器功能还可以,该院重症医学科李卿副主任医师在与家属的一次沟通中,提到了器官捐献。张海英的儿子、今年23岁的严涵和家人商量后一致决定,将张海英的肝脏和肾脏无偿捐赠出去。“母亲生前善良、热心,平时看到流浪猫流浪狗都会去喂,我想她也一定会支持我们替她做的这个决定。”严涵说,希望能将母亲的肝脏、肾脏捐献给有需要的人,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这也是母亲生命的延续。
(选自“中国江苏网”2020年11月13日)
素材解读
1.器官捐赠让道德之光闪耀。生前救人不幸去世,死后捐献器官,挽救了三位患者的生命,45岁的张海英妈妈把一个普遍人的价值,用行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有限的生命固然已结束,但她助人为乐、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的个人风采和高尚情操,会被无数人怀念和铭记,她的身体器官在另三个人身上鲜活地延续,其精神内涵更熠熠生辉。
2.家人捐赠亲人器官是对传统观念的突破。一直以来,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观念的影响,捐赠器官面临着极大的观念束缚和思想障碍,一方面本人不愿意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以免僭越了“孝之始也”的传统训示;另一方面,作为亲人和家属也不忍心把至亲的器官捐给别人,毕竟保持身体发肤不受损是一种良好的祝愿。很难得的是,家人集体作出捐赠母亲器官的决定,并把逝者的表现作为硬核理由,让被捐献者的行为达到了新的高度,这种决定虽非自主,却又如此自然而然。
3.道德标杆的示范价值是巨大的。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像这名45岁的工地信号员那样,不计代价地去帮助别人。传统观念的束缚固然强大,但道德追求与价值信仰足以突破所有障碍。道德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个人的价值追求也莫过于此,如明灯,在点燃自己之时也照亮着别人;如烈火,在燃烧自己之时也温暖着他人;如薪火,在人与人之间互相传递,最终得以凝聚成抱团取暖、携手共进的强大力量。
适用话题
见义勇为 道德标杆 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