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红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尤其是地方戏曲等进课堂给初中音乐课堂增添了新活力,使音乐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有趣。绍剧是萧山和绍兴及其他浙沪一带的地方戏曲,它以洒脱豪放的表演、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朴实的音乐、文武兼备等特点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格。让学生更了解绍剧,从而热爱绍剧,并把绍剧这一地方戏曲在校园里更好地传承下去,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课程开发的缘起
本课题的尝试与实践,主要基于以下研究背景。
核心素养理念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后,音乐课程目标开始从“双基”和“三维”转向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中率先增设了 “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明确指出音乐的学科三大基本素养: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
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 音乐艺术实践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体会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将绍剧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让学生在各种戏曲实践活动中培养自信,愉悦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获得审美体验和感受,进一步增强学习音乐的乐趣。
绍剧进校园的条件 本校对音乐教学工作十分重视。每天课间操都会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舞表演,每年开展一次集体舞比赛;班班有琴声比赛,班班有唱歌比赛;定期举办“元旦文艺汇演”“金山好声音评选”“金山十佳乐手比赛”;“金山器樂队”“金铃合唱队”“金色花舞蹈队”多次在区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这些都为绍剧进校园打下了基础。此外,区文化局也大力推广地方戏曲进校园,号召学校开展绍剧进校园的活动。除了绍剧团会到学校进行免费演出,学校还以校音乐教师为主、外聘教师为辅的形式开设“绍剧器乐选修课”“绍剧唱腔选修课”“绍剧表演选修课”。
课程开发的内容与目标
绍剧选修课内容概念界定 绍剧进校园形式分两步走:第一步以绍剧进课堂的形式选取一些经典的绍剧片段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聆听,将学会几句绍剧唱段、会几个绍剧基本动作为初步任务;第二步以拓展性课程的形式开设“绍剧器乐选修课”“绍剧唱腔选修课”“绍剧表演选修课”“绍剧欣赏选修课”等,推进校园的文化建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校的课改资源,以加深学生对绍剧的了解和认识,了解绍剧乐器知识,培养一个顶尖的绍剧兴趣小组,形成绍剧特色氛围为终极目标。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领略、探究音乐的艺术魅力,以激发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音乐知识,发展音乐欣赏能力,拓展学生表现能力、文化视野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上述课程目标内含在音乐的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个层面的表述中:一是审美感知层面:七年级以听赏感受绍剧为主;八年级以赏析绍剧作品为主;九年级以评价绍剧作品为主。艺术表现层面:七年级学唱绍剧经典乐句;八年级学唱并走台步表演;九年级能上台表演绍剧。文化理解:七年级以了解绍剧剧本的文化传承为目标;八年级以查阅绍剧剧本的文化传承为目标;九年级以发现绍剧的文化背景为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流程
课程的启动 一是宣传。学校在确定“绍剧表演选修课”为校级选修课后,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首先把学校的铃声改为绍剧音乐,然后在校园过道及显眼处张贴宣传绍剧的海报,在图书馆一楼创建绍剧教室,营造绍剧艺术氛围。二是多元课程超市活动报名。学校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明确将“绍剧表演选修课”确定为校级选修课,学生自主报名,再通过兴趣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学员。
课程的准备 经过多方商讨,以及课题组的研究,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课程开发操作。一是对国家课程进行调试。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细化与延伸、教学内容的调整与补充,将原本15课时的国家规定课程,在内容目标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课时调试。二是对教学时间进行统整。通过调适整合,将原有的15课时改为12-13课时教学国家规定课程内容,剩余的2-3课时进行校本化设计。三是对教材进行梳理。重点结合现行人教版音乐教材,梳理适合进行校本化开发的内容,选择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四是进行校本化创新。通过整合、改编、拓展、补充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融合学校文化的基础建构,并在国家规定课时中落实。
课程的实施 首先,依托本地绍剧资源。一是绍剧团的人才资源。本区拥有一个绍剧团,当地很多人都在外从事绍剧演出,学生家中的很多长辈也对绍剧和绍剧器乐有较深了解,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二是家校互动资源。除了让学生自带道具以外,我们还邀请部分家长到校辅助教学,绍剧表演需要化妆,家长还会主动在学生表演时提供化妆品。
其次,依托社会力量辅助教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聘任区绍剧退休资深演员来校指导,与民间绍剧爱好团体开展联谊活动,充分依托区绍剧团的大力支持。
再次,依托音乐课堂教学。一是营造氛围,让所有学生沉浸其中。上学期学校专门邀请绍剧团送戏进校,让学生观看由萧山绍剧团表演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以激发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绍剧的兴趣。学校对此次活动撰写的报道分别在萧山网和萧山教育信息网发表。二是创造情境,燃起参与欲望。学生在生动的艺术情境中学习绍剧,感受绍剧的魅力。将绍剧带入课堂时,引导学生将绍剧与其他剧种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学习绍剧的激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绍剧。例如,在欣赏京剧《穆桂英挂帅》时,请学生对比欣赏绍剧《定国公挂帅》。三是研发教材,提取适合学生的选段。绍剧作为萧山的地方曲种,在初中生中进行传承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正确选择教材,选取适合初中学生的选段。例如,七年级的“走进绍剧”课程选择了《八戒巡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选段;八年级的“走进绍剧”课程选择了《定国公挂帅》《三请樊梨花》选段;八年级的“亲近绍剧”课程选择了《打太庙》《龙虎斗》选段。
最后,丰富课程实施形式,确保普及与提高。一是开展全员性绍剧操表演。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跳“绍剧操”。将全校学生分为两个年级段,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运动规律,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特点的音乐,再按年级分别教学两套规定动作。之后,由教师带领各班学生根据班级特点编排两套具有本班特色的动作,教师要由指导者转换成参与者,给学生更多自主创编的空间。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音乐中锻炼了身体,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二是多元课程超市成立绍剧舞蹈队、绍剧合唱队。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的前提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在每周三下午开展多元课程超市,成立绍剧舞蹈队、绍剧合唱队。三是多元展示+点面结合,精心搭建展示平台。在音乐课、校级层面和区级层面积极创设与搭建多个舞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与展示自我,在一次次的磨炼与反思中慢慢进步,在一次次的实践中获得情感满足和长足发展。
课程的保障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學校建立健全“绍剧表演选修课”活动的评价考核机构,构建一套较为完备的可持续性发展体系。
一是表演选修活动制度。首先,活动需定时:每周三下午第四节课和每周二至周五的课间操时间。其次,制度要完善。学生自主填报选修课,教师再根据学生特长进行人员分配;由本校音乐教师和外聘区绍剧团教师负责组织学生学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校长、教务处和总务处分别负责方案制定、考核、记录和后勤管理。再次,交流求发展。不定期地举办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社会人士之间的座谈,师生通过共享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会宽容和理解、分享与赞美,学会辩证思考和客观分析。最后,总结促提升。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有效指导与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善于取长补短和总结发现,以此不断积累经验。
二是建立可持续性发展体系。一是后备成员选拔。选拔后备成员对于有序开展绍剧表演教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此,我们基本一年选拔一次后备成员,采用择优竞争的方式。二是后勤保障和活动经费投入。长期开展绍剧教学需要经济基础作为保障,在教育局领导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在2018年建设了专用教室,以此不断扩大表演选修课的发展空间。
校本课程的实践成效
通过近两年来的课程实施,笔者看到了学生、教师均有了可喜的进步。
拓展了学生艺术视野 本课程群的建构与实施,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主线,从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出发,结合音乐审美活动,关注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最终帮助学生提高了艺术表现力,增进了文化理解,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支撑与助力。
提升了教师的艺术素质 笔者作为课程实施中的一分子,感觉自身在课程理念、教学理念、业务能力等方面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看到孩子们在教学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对音乐课的喜爱和表演时自然投入的真情。笔者也深深感受到了课程实施成功的喜悦,因此更爱工作,更爱学生,更爱音乐了!
丰富了学校的艺术内涵,课程建设初显成果 在2018年萧山区艺术节中,学校选送学生的折子戏表演,虽然因为一些创编方面的问题最终没有赢得冠军,但表演从背景、音乐,到学生的动作、队形都十分完美,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震撼了全场。
课程实施反思
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与思考,笔者心中也颇有感触,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也确实产生了有一些困惑以及烦恼。比如因音乐教师对课程开发理解得不够深入,导致课程推进缓慢,需要在后期继续跟进,从而将本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做得更完善。
柴可夫斯基曾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当我们拥有这份礼物时,如果没有用合适的方式去打开它,那就无法感受到礼物的伟大。”我们在做的是开展一场静悄悄的课程变革,我们不能预设行动的结果,但我们愿意感受行动的过程。当这份“礼物”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愿意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收获一个又一个惊喜。让我们共同努力,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沉浸在音乐学习的快乐中!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