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陕西煤矿文学创作初探

2021-07-08 14:35张春喜
阳光 2021年7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煤炭行业陕西

陕西煤矿文学是“文学陕军”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中国煤矿文学的一支劲旅,作家队伍阵容强大,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为繁荣陕西文学创作和煤炭职工文学创作做出了贡献。

一、当代陕西煤矿文学的辉煌历史

陕西煤矿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姚筱舟和路遥,他们是陕西煤矿文学的骄傲,也是中国煤礦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骄傲。

1.1 姚筱舟一首诗歌成就一首名歌

姚筱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部队转业到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的一名技术员。1958年的一个深夜,姚筱舟写出了三首矿工诗,其中一首就是《唱支山歌给党听》。刊发在1958年6月26日第八期《总路线诗传单》上,并署了一个与矿名同音的“蕉萍”为笔名。《总路线诗传单》是由陕西省民歌整理小组专门编印的一份不定期小报。1962年,这首诗被春风文艺出版社收入《新民歌三百首》。雷锋曾把其中两段八行抄在日记里,并将“母亲只能生我身”改为“母亲只生我的身”;将“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1962年,雷锋因公殉职。上海音乐学院教师朱践耳在雷锋日记中读到了他摘抄的这首小诗的前两段,随即谱成曲子,交给正在上海音乐学院深造的藏族女歌手才旦卓玛演唱。这首歌曲最终成为一首著名歌曲,唱遍大江南北,男女老幼耳熟能详。

1.2 路遥一部作品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路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煤矿作家,但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与煤矿有着不解之缘。他为了到煤矿去体验生活,挂职铜川矿务局宣传部副部长,走遍铜川矿务局的所属煤矿,《平凡的世界》中的“大牙湾”煤矿,写的就是鸭口煤矿,他的弟弟王天乐就曾在这个煤矿当过工人,书中人物“孙少平”就是他弟弟的原型,另一原型“安锁子”也确有其人。鸭口煤矿现建有“路遥文学纪念馆”一座,以纪念路遥对煤矿和煤炭人的关注,以及对路遥在鸭口煤矿工作和生活的怀念。

二、当前陕西煤矿文学作家创作情况

2.1 陕西煤矿文学作家队伍

在陕西煤矿文学创作队伍中,活跃着一批执着文学创作的煤矿作家,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对煤炭行业的热爱和对煤矿文学的执着偏爱。他们分别在陕西各涉煤企业工作,有的是曾经在煤炭企业工作过,现在在其他企业就职,他们长期坚持在煤矿文学创作第一线,以传播煤矿文化为己任,以发展煤矿文学为责任,持之以恒,勤奋自勉,经受寂寞和磨砺,在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王成祥、杨智华、秦人、第五建平、亚东、李大唐、王茂林、肖锋、李永刚、王凤君、梅方义、迂蓬和冯骁等人为骨干的陕西煤矿文学作家队伍,近年来创作呈现井喷之势,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他们大多数是省作协会员或中国煤矿作协会员,多人获过“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或“阳光文学奖”,都执着于煤矿文学创作,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煤炭行业的发展,关注煤炭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报告文学,多是大部头,大气魄,大手笔的不俗表现,频频在《中国作家》《阳光》《中国报告文学》《红岩》《诗人》《延河》等报刊亮相,为陕西文坛争光添彩,也为繁荣煤矿职工文艺创作推波助澜。

2.2 陕西煤矿文学作家第一梯队

在陕西煤矿文学作家队伍里,老中青结构合理,各种题材创作均有领军人物,王成祥以报告文学见长,杨智华、秦人、第五建平、亚东、李大唐、王茂林以小说创作见长,肖锋、李永刚、王凤君、冯骁主攻诗歌,梅方义和迂蓬则在散文领域有独特的建树,他们无论是创作何种题材的作品,都表现出了煤矿作家的热情和豪迈。

2.2.1 在报告文学创作方面

王成祥曾获得首届全国煤炭行业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在近五六年里共出版了五部报告文学集,其作品集《图腾如鸿》《冰点》《陕西煤老板》等书在行业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2.2 在小说创作方面

杨智华曾获得陕西省文联第二届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他在出版中篇小说选集《矿长的上午》之后,又推出了一部长篇抗日题材小说《狼侠行动》;秦人在出版了四卷本《秦人文集》之后又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方城记》,这部小说集作者五年之功,精心打磨,十次修改,目前已经完稿;第五建平在出版了长篇小说《尘土飞扬》和《第三代移民》之后,又有了新作长篇小说《绝境》,分上、中、下三册,共约130万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亚东近年来主要创作长篇小说,出版了《陕北煤老板》《风起毛乌素》《煤矿子弟》等著作;李大唐以小说创作为主,在《延河》《厦门文学》《延安文学》发表数十篇作品;王茂林主攻小说,作品很有味道,写生活、写人生都有很深厚的功底。

2.2.3 在诗歌创作方面

肖锋外号大侠,在神华神东集团工作,出版了《大地之光》《神圣的煤》《肖锋诗歌精选》等诗集,最近又推出了一部新诗集《盛开的乌金花》,他热爱煤矿,热爱煤矿人,他的诗热情似火,与煤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而热爱煤、歌颂煤;李永刚长期坚持诗歌创作,出版了诗歌选集《心曲—45个乐章》,他的诗或写工业或写生活,都入心如情,感人至深;王凤君长期从事诗歌写作,创作了大量反映陕北风情的诗歌作品,他的诗歌有的豪迈,有的缠绵多情,有的陕北地方特色浓郁,有的关注底层劳动人民。冯骁的诗作主要是面向生活、爱情和对人生的思考,他长期任煤矿报刊主编,对煤矿十分熟悉,写煤矿下笔如有神,写人生胸中自有书生气。亚东也出版有诗集《在季节淡淡的容颜里》《秋天的离去》。

2.2.4 在散文创作方面

黄陵矿业的梅方义的散文有品有致,或品味人生,或写意抒怀,或怀想思念,也有写煤矿生活的,诗有所思,文有情怀,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陕煤陕南投资公司的迂蓬散文写得很多,也很有生活气息,他给一些老歌赋予了新意,又在安康的山水中得到了心灵的启示,他的两本散文集《一起听的曲》和《迂氏我文》出版后,反响较好;杨智华有散文集《走马千秋雪》出版;亚东也有散文集《文化稗草》出版。

2.3 陕西煤矿文学作家第二梯队

田宏伟、陈自民、侯俊峰、沙柳、常诚、李胜会、明创森、兰阿利、裴万耀、于兰亭、息惠莉等人是陕西煤矿文学创作的第二梯队,他们的作品也常见诸大报大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红柳林煤矿的田宏伟近年来出版了长篇小说《青春路上》《神树墕》,作者富有朝气,敢于直面人生,小说触及年轻人遇到的成长、爱情和道义等问题,面对人生的各种困惑和不解,向自己发问,向社会发问;韩城实业的陈自民是个性情中人,他的诗写得洋洋洒洒,有中国“波德莱尔”的味道;蒲城清洁能源公司的侯俊峰既能写诗,也能写散文和剧本,是个多面手,当兵出身的他到陕煤集团工作后,一直坚持创作,作品更趋成熟、老道;沙柳原名王利雄,既写小说也写诗歌,写得很勤奋,具有浓郁的陕北特色,小说妙趣横生,诗歌多情多爱;神木富油公司的常诚赋写得十分好,激情四射、娓娓道来,既有古文风韵,也有当代思想,是个写赋的好苗子;铜川矿业的李胜会长期扎根基层煤矿,他的散文写得很接地气,也很有生活气息。明创森、兰阿利、裴万耀、于兰亭、息惠莉等人主要写诗歌和散文,作品常见于各种报刊和网络。

2.4 陕西煤矿文学作家第三梯队

陕西煤矿文学的第三梯队还有孙文胜、刘芳芳、邵庆芳、邵桂香、张婷婷、王永耀、朱志东、张桂英、黄梅、白海涛、白小红、倪小红、陈茹等人,他们长期工作在煤炭行业基层第一线,创作了大量反映煤炭行业职工工作、生活和情感的作品,丰富了一线职工的业余生活,也为煤矿企业的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陕西煤矿文学的重要发展机遇

3.1 文学艺术创作迎来了政策性重大机遇

随着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发布,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各省市都在积极落实《意见》和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各种文化“福利”接踵而至,作家、艺术家欢欣鼓舞,史无前例的政策性利好如一场及时雨,激发了陕西文学的活力,也激发了陕西煤矿文学的活力,文学的春天已经不远了。

3.2 三位作家入選省级文学创作资助计划

前不久,秦人、王茂林入选陕西省文化厅“陕西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亚东入选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和省作协“陕西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艺术家资助计划”,陕西煤矿文学创作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这三位煤矿作家创作都很丰富,正在创作的高峰期,具有很大的创作潜力。他们是陕西煤矿文学的重要支撑力量,手头都有大部头作品正在创作之中,入选省级创作扶持,必将对他们的文学创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3.3 陕西煤矿文学人才结构得到改善

陕西煤矿文学人才之所以不断涌现,源自煤炭行业这个文化积淀很深的领域,有人认为煤炭行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文化水平不高,这种现象已经在煤炭行业“黄金十年”及其后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已得到大幅提升。煤炭行业作为我国基础能源行业,近十多年得到了飞速发展,也得到各类人才的青睐,陕西煤炭行业乃至全国煤炭行业都有大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进入,对煤矿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人才机遇。

3.4 陕西煤矿文学创作存在的问题

陕西煤矿作家的创作整体水平也亟待提高,源于煤炭行业一直是个艰苦行业,也是高危行业,过去管理较为粗放,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陕西煤矿作家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采煤工人和一般普工中走出来的,初始文化水平较低,有的后来在职读了学历,但理论水平依然不高,导致他们的创作水平一直徘徊不前,作品质量总体不高。

现在的大型煤矿已实现了机械化开采,工人劳动强度大幅减轻,煤矿从业人员的待遇有了大幅提升,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精神需求不断提高,文化需求也随之提高。这对煤矿作家也提出了要求,煤矿文学创作要从过去关注严酷的生存现状到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以及思想变迁,并思考道德与人性等深层次问题,更要关注企业经营发展中因破产、下岗、分流等造成的困难群体,关注煤矿的民生和矿工的精神需求,以工匠精神打造文化精品。

四、结语

陕西煤矿文学是陕西文学和中国煤矿文学的重要力量,陕西煤矿作家普遍来自基层,创作经验丰富,创作了大量贴近现实的作品。他们长期关注底层劳动者,关注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在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断为煤矿人发声,为煤矿事业发力,为繁荣煤矿文化添彩。

张春喜:陕西武功县人。吉林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生毕业,中国煤矿、中国国土、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煤化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化厅“陕西文学创作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榆林学院兼职教授。发表文学作品300多篇,获得第四届新加坡大专文学奖、“神华杯”第六届全国煤矿乌金奖等文学奖励40余次,作品被选入十多个选集,出版个人作品集《秦人文集》4部,主编教育类图书4部。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煤炭行业陕西
梅卓文学创作论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煤炭行业要加强淘汰落后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