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渝黔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研究

2021-07-08 05:03何丽项福库秦专松
老区建设 2021年8期

何丽 项福库 秦专松

[提 要]湘鄂渝黔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极其丰富,其文旅产品开发既具有长远的政治导民、经济富民、文化育民价值,也具有资源上、政策上的开发优势。但其开发中尚存在着产品单一且参与性不强、产品的内涵挖掘尚显不足、产品之间缺乏规划与整合、产品知名度影响力不高等问题。对此,边区各地在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中,应采取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开发理念;深挖产品内涵,强化育人实效;整合伴生资源,开发特色产品;设计Red程序,提升品牌效益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湘鄂渝黔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

[作者简介]何 丽,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开发利用;项福库(通讯作者),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开发利用;(重庆涪陵 408100);秦专松,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开发利用。(重庆大足 40236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研究项目“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16YJA710026);国家社科基金一般研究项目“川滇黔民族地区红军长征遗址资源的调查、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17BMZ010);重庆市社科规划研究项目“武陵山区红军遗址资源的调查、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2020YBDJ25)

湘鄂渝黔边区(以下简称“边区”),即指湘鄂渝黔3省1市(直辖市)毗邻地区,大体上包括今湘西、鄂西、渝东南、黔东北等11个地(市、州)、71个县(区、市)的行政区域。这里既是老、少、边、穷地区,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四川二路红军曾在边区的群山峻岭之中点燃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熊熊烈火,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率领的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曾会师于渝东南酉阳县南腰界并发动了猛烈的湘西攻势,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边区各地留下了众多的红军遗址资源。这些红军遗址资源大多分布于老少边穷山区,区位偏僻,交通不畅,长期不被外界所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边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之加速,这些红军遗址资源才逐渐被外界所知,其文旅产品开发的价值才逐渐显现出来。

一、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之价值

(一)政治导民开发价值

边区红军遗址资源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年代,“它们是各民族红军将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培育成的民族精神财富及其物质文化载体”。[1]它们“既有物质类型的资源,如红军的各种机构旧址、红军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红军领导人故居、红军烈士墓、红军的各种纪念设施,还有红军领导人及红军将士遗留下来的各种实物;又有党和红军在各革命根据地及长征途中形成的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文化类型的资源;更有中国共产党人与红军将士坚守理想、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矢志奋斗、爱祖国、爱人民等精神形态的资源”。[2]这些红军遗址资源承载着党和红军艰难困苦的土地革命斗争历史,承载着党和红军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战斗意志及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它们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及精神形态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相结合成长、发展的印记,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精神支柱。它们具有的这些属性,决定了边区红军遗址资源的文旅产品开发是一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导民工程,它将为新时代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党爱国教育提供一种新载体,为新时代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提供一部活教材,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开辟新课堂和新基地。因此,边区红军遗址资源的文旅产品开发,有助于将红军遗址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加强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建设的政治优势,它对激励全国人民“不忘初心”、传承红军基因、筑牢理想信念之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前行,具有鲜明的政治导民开发价值。

(二)经济富民开发价值

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既是一种新型的文旅产品开发活动,它能在经济上给边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新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又是一种新兴的旅游经济形式,它可在一定程度上激活边区各地的文化旅游消费市场,带动边区各地餐饮、住宿、商贸、娱乐、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发展好边区红军遗址文化旅游、开发好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一是有助于推动边区丰富的红军遗址资源由政治优势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使其文旅产品开发活动成为拉动边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为边区各地“带来充足的客源流、资金流、信息流”[3],进而推动边区各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拓宽贫困群众的创业就业渠道,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4];二是有助于拉动边区乃至全国文化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之发展,有助于促进边区乃至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健康和谐发展。因此,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还是一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富民工程,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政治导民开发价值,还具有长远的经济富民开发价值。

(三)文化育民开发价值

边区红军遗址资源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是由红军各类革命遗址等物质文化层与红军众多革命斗争事迹等精神文化层所构成的,它们“展现的是党领导工农红军和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苏区红色政权等恢宏的历史画卷,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红军将士及革命志士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爱国情怀等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具有先进的精神文化特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价值。”[1]它们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源头。当前,在国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日益遭受西方多元文化思潮冲击的世情下,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的开发,“一是有助于向国民传播红军文化和开展不忘初心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助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繁榮国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国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二是有助于引领国民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助于激励国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食粮。”[5]因此,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又是一项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育民工程,它不仅具有政治导民、经济富民的开发价值,还具有深远的文化育民开发价值。

二、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之优势

(一)边区红军遗址资源不仅丰富且多种多样

因边区曾经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边、湘鄂西、黔东、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的活动区域,故这里的红军遗址资源是极其丰富的。2014年以来,本课题组对边区3省1市(直辖市)共计57个州,市(地级市)、区、县境内的红军遗址资源进行了持续的文献考证及田野考察,现已查明57个州,市,区,县境内共有599处红军遗址。

这599处红军遗址中,湘西有龙山县桶车乡红三军夜袭战遗址、桑植县刘家坪红二军团政治部旧址、保靖县龙溪坪红六军团战斗遗址、永顺县谢家祠堂红军标语旧址等217处;鄂西有五峰县红渔坪村红四军军部旧址、利川市(县级)红三军寒坡岭伏击战战场遗址、建始县红二军团战场坝大捷遗址、咸丰县红三军奇袭大路坝战斗遗址等239处;渝东南有酉阳县南腰界乡红三军八一军民大会旧址、秀山县峻岭乡红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彭水县绿荫轩和南渡沱红军渡口旧址、石柱县四川二路红军激战鱼池坝遗址等59处;黔东北有务川县九龙阡红三军战斗指挥部遗址、余庆县龙家镇万丈坑红六军团烈士遇难遗址、玉屏县汪家溪村红二军团长征贺龙驻地遗址、松桃县红三军红7师玛瑙山战斗遗址等84处。

边区红军遗址资源不仅丰富,其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已查明的599处红军遗址,大致有5种类型。其中,属于红军的驻地、会议、机构、战地等类型的遗址有366处;红军人物活动及其相关事件纪念地等类型的有74处;红军领导人故居等类型的有34处;红军烈士墓等类型的有54处;红军纪念设施等类型的有71处。如此丰富且类型多样的红军遗址资源,为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资源基础和多样化的发展途径。

(二)边区红军遗址资源的伴生资源多彩多姿

1.与多彩多姿的自然生态资源为邻。其一,动植物资源丰富。边区素有“天然的动植物园”之美称,动物资源有500余种,有野生的华南虎、金钱豹、金丝猴、金雕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湖泊、江河支流众多,鱼类资源多达175种;山峦叠嶂,植物资源多达3000余种,有银杏、水杉、珙桐等500多种珍贵的森林树种;可供观花、观叶、观果、观形的野生木本植物多达190多种,它们有着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其二,矿产山水资源丰富。边区已发现矿产地达1200多处,其中汞、锰、锑、铝、石膏等矿的储量、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境内坐落着武陵山脉,蕴藏着大自然赐予的极其优美的灵山丽水、奇林怪洞等绿色生态资源。如湘西的武陵源、天门山、红石林;鄂西的腾龙洞、大溶洞、佛宝山大峡谷;渝东南的大酉洞,仙女山、天坑地缝;黔东北的梵净山、乌江三峡、九龙洞等。境内水系发达,有酉水、澧水、金鞭溪、猛洞河、阿蓬江、神龙溪等众多长江、乌江干流,因岩溶地貌发育充分而形成众多的伏流、湖泊、暗河、瀑布。

2.与历史文化、古城古镇资源为伴。边区历史悠久,是巴楚文化发祥地,千百年来孕育了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湘西龙山县的里耶古镇曾发掘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战国时期古城遗址,并出土了大批秦简;永顺县保存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溪州铜柱”。边区境内还分布着众多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如湘西有闻名遐迩的龙山县里耶古镇、永顺县的土家族千年古都老司城和芙蓉镇(王村镇)、泸溪县浦市镇、绥宁县寨市镇、沈从文笔下的花垣县边城古镇(茶峒镇)、凤凰县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鄂西有恩施市崔家坝镇的滚龙坝村、宣恩县沙道沟镇的两河口村、宣恩县椒园镇的庆阳坝村;渝东南有酉阳县的龚滩古镇、龙潭古镇,石柱县的西沱镇,黔江区的濯水古镇,彭水县的郁山古镇;黔东北有石阡县国荣乡的楼上村(楼上古寨),务川县大坪镇的龙潭村等。

3.与众多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为伍。千百年来,边区是汉、土家、苗、侗、瑶、白、侗、瑶、布依等30多个民族聚居地,他们在边区各地蕴育了丰富而色彩斑斓的各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例如苗族的“猴儿鼓”、八宝铜铃舞、银饰锻制技艺;侗族的芦笙、大歌、“长龙宴”;土家族的“摆手舞”、啰儿调、打溜子、哭嫁、织锦、挑花、刺绣、制陶、印染、雕刻、编织等民族工艺美术品;古朴的土家苗寨民风、婚丧嫁娶等民族习俗;少数民族的服饰及其原始宗教信仰、巴楚文化、巫傩文化等,已经成为边区境内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因而,边区各地的红军遗址资源与其周围这些民俗文化资源相互交融、相互交织在一起,这不仅使红军遗址资源具有了较浓的民俗性,而且也使红军遗址资源的“底蕴更加深厚,内容更加丰富,魅力更加独特。”[6]

长期以来,边区各地的红军遗址资源与其周围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古城古镇、民俗文化等伴生资源水乳交融地交织在一起,它们交相辉映,相伴而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布格局。这些伴生资源既可以独立成景,又可以成为每处红军遗址资源的点缀与陪衬,这就为各地红军遗址资源与其伴生资源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文旅产品整合开发提供了资源上的保障。边区红军遗址资源由于有了这些伴生资源的加盟与融入,其自身的品位、对游客的吸引力及其文旅产品的开发价值、开发潜力便大大提高了。

(三)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边区集“老少边穷山区”于一身,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日理万机中不仅于2013年11月、2019年4月跋山涉水先后深入边区的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渝东南石柱县华溪村等贫困乡村进行实地考察,他还多次对全国的红色旅游扶贫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党中央和国务院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并采取诸多措施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帮扶力度。

2016年2月,中办、国办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强调要“支持老区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优先支持老区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补助资金进一步向老区倾斜。”[7]同年,国家又出台了《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为“十三五”期间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指明了方向。此后,国家在颁发的相关政策文件中一再强调要帮助革命老区加强红色资源开发,培育壮大红色旅游产业,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8]的伟大号召,为推进边区各地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及党中央、国务院上述一系列的讲话、决策与部署,为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三、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之现状

多年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边区各地建立了相應的专项基金,在分类、分期、分批的开发规划下,边区各地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已初见成效。

(一)产品开发已取得初步成效

1.红军纪念设施开发初见成效。边区各地红军纪念设施方面的文旅产品开发,主要是从缅怀红军的公园、陈列馆、陵园、纪念亭、纪念塔、纪念碑、铜像等的修建上展开的。现已查明,边区599处红军遗址中已开发出的属于公园、陵园、陈列馆、纪念亭、纪念塔、纪念碑、铜像等纪念设施的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有71处。

边区71处红军纪念设施中,湘西有桑植县洪家关乡的贺龙纪念馆、永顺县塔卧镇的红二与红六军团革命烈士纪念碑、会同县城粟裕公园的红二与红六军团长征烈士纪念亭、芷江县上坪乡的红二与红六军团长征烈士纪念塔等27处;鄂西有长阳县资丘老坟园的红六军七十七烈士纪念亭、巴东县金果坪乡的江家村红三军烈士陵园、宣恩县李家河乡的红二与红六军团板栗园大捷纪念碑、鹤峰县容美镇的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等26处;渝东南有黔江区的红三军将领宋盘铭烈士纪念亭、涪陵区罗云乡的四川二路红军烈士陵园、酉阳县南腰界乡的红二与红六军团会师大会纪念亭、秀山县峻岭乡的红三军倒马坎战斗纪念碑等7处;黔东北有松桃县甘龙镇的红三军烈士纪念碑、印江县木黄镇新木街的红二与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德江县枫香溪镇的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枫香溪会议纪念碑、石阡县五德镇的红六军团烈士纪念塔等11处。这71处红军纪念设施文旅产品约占边区599处红军遗址的12%,在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业开发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教育基地开发取得显著进展。边区红军遗址资源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方面的文旅产品开发,主要是从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这4个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分级开发建设上展开的。现已查明,599处红军遗址中已开发出县级至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计250处,占边区红军遗址总数的41.7%。其中,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1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9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4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6处。

边区250处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湘西有永定城区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会驻大庸旧址、桑植县洪家关乡贺龙元帅故居、永顺县塔卧镇湘鄂川黔省委旧址、龙山县茨岩塘镇红二与红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等113处;鄂西有长阳县资丘镇红六军七十七烈士纪念碑、监利县周老嘴古镇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洪湖市(县级)新堤办事处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鹤峰县容美镇的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等64处;渝东南有酉阳县南腰界乡的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秀山县峻岭乡的红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黔江区的红三军将领宋盘铭烈士纪念亭、涪陵区罗云乡的四川二路红军烈士陵园等25处;黔东北有务川县柏村镇红军渡口遗址、铜仁市城区周逸群烈士故居、印江县木黄镇红二与红六军团会师纪念碑、思南县县城红军将领旷继勋烈士故居等48处。这250处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已成为边区文化旅游线路上的主要景区景点,它们作为红军遗址资源文化旅游产品,在拉动边区文化旅游业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产品开发尚存在诸多不足

1.产品单一而且参与性不强。当前,边区各地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结构单一且参与性不强,多停留在红军的纪念馆、陈列室、图片、文物等静态物品的展陈上和对红军的故居、陵园、纪念亭、纪念塔、纪念碑、塑像等纪念地、纪念设施的游览参观上。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声、光、电等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多媒体展陈手段,“可供游客自主参与、互动、体验的动态旅游项目过少,主题式的红军遗址休闲度假游、会议游等项目更是凤毛麟角”[9],复合型、综合性的文旅产品结构尚未建立起来。

2.产品的内涵挖掘尚显不足。边区各地虽已开发出众多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但较多产品只注重了外在形象、经济效益的开发,忽视了对红军革命文化内涵的深层次挖掘及其社会效益的发挥。有的县乡虽然对境内红军的各种战斗遗址、机构旧址、人物故居、人物活动地及纪念设施等进行了挂牌保护,并开发成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对这些文旅产品所蕴藏的红军将士“坚守理想、不忘初心、敢打硬仗、攻坚克难、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10]等革命精神内涵及其现实育人价值的挖掘与提炼不够,未能将其蕴含的政治导民、文化育民、精神育人等价值充分的挖掘出来并展现在游客面前,呈现给游客的精神内涵比较空泛,很难对游客产生育人实效。

3.产品之间缺乏规划与整合。首先,各地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之间缺乏规划与整合。由于边区各地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的开发与管理既分别归属于不同的省州市县乡镇行政区,又分别归口于当地党史、文化、旅游、民政等不同部门,区域之间、部门之间对文旅产品的开发利用尚未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运营机制,区域之间的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不能有机整合,各产品之间的内在属性被人为地割裂开来,使它们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发挥出整体优势,难以做强做大。其次,各地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与周边其它旅游产品之间缺乏有机整合。多年来,边区各地除开发出了数量可观的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外,还开发出了许多古城古镇、绿色生态、民俗文化等各类旅游产品。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与这些旅游产品犬牙交错地交织在一起,其整合开发前景十分可观。然而,各地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中缺乏与周边这些旅游产品进行统一规划和有机整合。

4.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不高

边区曾经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所在地,其创建之初,中央红军已开始了长征,中央革命根据地已经沦陷,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闽浙赣等革命根据地已不复存在。惟有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四周白色恐怖中突兀而起,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后长江南岸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它曾使湘鄂川黔四省敌人闻风丧胆,直接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多年来这片红色土地上开发出的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并未形成强有力的拳头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影响力并不高。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产品缺乏精品意识,没有树立品牌形象。各地产品同质化严重,多停留在红军的纪念馆、陈列室、图片、文物等靜态产品的展陈上,缺少动态的、可参与性、可体验性的精品项目,无法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产品缺乏外宣促销。首先,各地只重视对绿色生态、古城古镇、民俗文化等文旅产品的外宣促销,对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的外宣促销并未给予高度重视。其次,外宣手段滞后,多采用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并未结合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进行外宣推送。再次,各地之间缺乏合作,在产品外宣促销中不能步调一致,削弱了外宣促销的力度。

四、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之对策

边区各地应高度重视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开发理念;深挖产品内涵,强化育人实效;整合伴生资源,开发特色产品;设计Red程序,提升品牌效益等解决对策,把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充分开发好、利用好。

(一)紧跟时代步伐,创新设计理念

第一,创新设计理念,开发精品项目。边区应充分利用好国家支持老区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紧密结合各地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实际,科学规划,统筹开发,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整合营销。要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产品开发原则,摒弃以往结构单一、参与性不强、静态化的产品展陈形式,创新产品设计理念,突破工艺、材质等方面之壁垒,深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整合周边各类旅游产品资源,开发出一批将红军革命史元素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融的动态化的、参与性强、体验性强的精品项目。

第二,深入市场调研,避免产品雷同。边区各地只有深入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市场调研,“在与东、南、西、北、中各区域红军遗址资源的对比研究中找出各区域每处红军遗址相互之间在景观与历史内涵上的差异性,才能从不同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出具有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旅游产品”[11],才能有效避免各地之间产品开发中的盲目模仿及雷同产品的产生,才能充分彰显出各地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的多样性、差异性,从而增强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提升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三,研发特色产品,拓宽开发渠道。首先,摒弃以往单一、静态化的产品开发设计理念,利用现代虚拟仿生技术重现当年红军的战斗场景、转战过程,并将红军历史、时代元素有机地融入红军生活体验游、红军文化研学游、红军战地考察游、长征之路觅踪游等设计中,进而研发出红军遗址资源特色文旅产品。其次,拓宽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渠道,将产品开发融入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文艺创作、书刊出版、音像制品等行业之中,大力提升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

(二)深挖产品内涵,强化育人实效

边区各地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中,一要明晰“文化”与“旅游”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文化为旅游注入品质和内涵,旅游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12];二要认识到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对广大游客产生吸引力的最主要因素并不是景区景点里外在的红军遗址形态及其遗存,而是蕴涵于红军遗址中内在的精神文化资源,因为这些精神文化资源内涵着鲜明的革命性、教育性和激励性,蕴含着巨大的政治育人、文化育民价值。”[9]总之,深挖文旅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强化其育人实效已成为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的关键所在。

文化对国民之影响是潜移默化而深远持久的,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将对边区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今天,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既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发挥其巩固党执政地位的政治导民、文化育民功能,更要注重挖掘其深层次的精神、思想和文化内涵,更要注重利用其产品蕴涵的红军精神、红军文化来陶冶国民的情操,使国民透过其产品真正地感受到红军精神的强大感召力和红军文化的独特魅力,真正地接受到革命传统、理想信念和爱党、爱国教育,真正地起到激发国民“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纯洁思想、锤炼品质、陶冶情操、凝聚力量”[13]的作用。

边区各级党委政府要从长远的政治导民、文化育民的战略高度重视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的开发工作,多角度地深挖产品内涵,不断提炼产品中蕴涵的现实需要的精神价值,不断开发出喜闻乐见、重游率高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系列文旅产品,使国民从中感受以往革命岁月的艰苦,知晓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而提升国民的政治觉悟,帮助广大青少年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对产品内涵的持续挖掘,不断强化产品的育人实效,真正将红军精神融入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使红军精神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整合伴生资源,开发特色产品

第一,整合各红军遗址的伴生资源。边区各红军遗址资源地的周围均分布着异常丰富的自然生态、古城古镇、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伴生资源。各处红军遗址资源便与这些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态资源为邻、与历史文化及古城古镇资源为伴、与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为伍,它们水乳交融地交织在一起,“红”“绿”“古”“俗”等交相辉映,为各地红军遗址资源与其伴生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开发多层次和多样化的文旅产品提供了资源上的保障。因此,建议边区各地一要解放思想,树立全域旅游观,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制定边区文旅产品开发整体规划,对各地“红”“绿”“古”“俗”等资源的文旅产品开发,按照其资源类型、交通区位、开发潜力等因素进行通盘规划;二要加大整合开发的力度,坚持系统化、整合化的开发原则,以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为龙头,科学合理地整合周边自然生态、古城古镇、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伴生资源,捆绑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文旅产品。经过整合,既可增加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的附加值,又可大幅度提升其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二,开发多样化的特色文旅产品。一是挖掘内部潜力,开发边区红军遗址资源多样化的特色文旅产品。随着近年来边区各地红军遗址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单一枯燥乏味的红军遗址景区景点文旅观光模式已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边区各地必须打破这一陈旧的开发模式,通过开发红军生活体验游、红军文化研学游、红军战地考察游等多样化的文旅产品,增强产品的参与性、体验性及趣味性,最大程度地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二是整合伴生资源,开发以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为主体的复合型文旅产品。鉴于边区现已查明的599处红军遗址的分布过于分散,只单一开发某一处红军遗址的景区景点或单一开发某一件红军遗址文旅产品,已无法满足旅游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边区各地必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将每一处红军遗址资源与其周边风光秀丽的绿色生态、少数民族村寨、古城古镇、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多层次地整合在一起,开发出以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为主体的复合型文旅产品,更好地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四)设计Red程序,提升品牌效益

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一定要注重品牌工程建设,只有开发出品牌产品、品牌线路,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才会有知名度,才会有影响力,才会获得长远发展。“文化品牌的打造也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文化形象、文化竞争力的过程”[14],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要想多出品牌、提升品牌效益,也要遵循“文化品牌”的打造过程。为此,边区在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中应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设计Red程序,以提升其品牌效益。此Red程序主要由红军遗址资源文化模块与红军遗址资源旅游模块组成。

红军遗址资源文化模块:一是依托互联网信息共享技术平台,通过举办边区红军遗址相关网络知识竞赛,向外界介绍边区各地现已查明的599处红军遗址资源地相关信息,向社会大众普及每处红军遗址形成的历史、遗址类型及其保护、开发利用的级别等知识;二是以边区红军革命史迹为背景开发各种益智小游戏,并利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抖音短视频、今日头条等网络视频站点,多渠道、多途径地向海内外宣传边区的红军英烈事迹、红军文化遗产、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开发及分布现状,逐步树立其品牌形象。

红军遗址资源旅游模块:一是对边区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的旅游线路进行个性化、全域化、差异化的初始开发设计。然后,将边区各地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与其周围的绿色生态、民族村寨、古城古镇、民俗文化等文旅产品“进行数据化植入云端,待进行BP训练后,结合負反馈拟合度,再进行叠加权值的修改”[15],进而设计出多条“红”“绿”相间、“古”“俗”共赏的最优化的精品旅游线路;二是发挥互联网具有的信息传递快、传播范围广之优势,借助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抖音短视频等网络流动媒体,将边区各地红军遗址资源文旅产品及其精品旅游线路宣传推介出去,进而扩大其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项福库.重视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的价值[N].中国教育报,2018-08-09(03).

[2]项福库.挖掘红军遗址资源与党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9,(6).

[3]刘建平,王昕伟.依托红色旅游推进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的主要路径探析[J].文化软实力,2018,(1).

[4]项福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长征遗址资源的扶贫攻坚价值[N].中国民族报,2018-10-12(07).

[5]项福库.红军遗址旅游开发价值探微[N].中国旅游报,2018-11-16(07).

[6]邓辉煌.红色文化的传承与转化——湖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16-02-01)[2019-05-12].https://baike.baidu.com/item/.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项福库.湘鄂渝黔边区红军遗址旅游扶贫开发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20,(1).

[10]项福库.民族地区长征遗址旅游扶贫价值探微[N].中国旅游报,2018-10-23(03).

[11]项福库.西南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湘鄂渝黔边区、川滇黔民族地区为例[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9,(3).

[12]田茂乾.贵州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理论与当代,2012,(3).

[13]徐仁立.中国红色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14]刘文俭.打造齐鲁文化品牌的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8).

[15]秦专松,李小菊,项福库.互联网+渝东南红军遗址旅游线路扶贫开发设计--以渝东南酉阳县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5).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