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思与谢雪萍的纯真爱情

2021-07-08 12:30易铭
百姓生活 2021年6期
关键词:姨母舒婷画报

易铭

自从儿子上学后,舒婷每天早上6点起床,为“小皇帝”张罗早餐,整理书包;趁洗衣机在转,扫地抹桌子,心里还要想早上去菜市场买什么,中午煲什么汤,晚上烧什么菜。若是朋友或读者来访,也不得不“看钟说话”(怕误了做饭)。本来与文友通信可洋洋千言,现在不得不改为电话联系。令舒婷难堪的是常有电话来得不是时候,特别是正在炒菜的时候,她不得不放下锅勺,关掉煤气,拿起话筒,劈头就说:“什么事快说,锅里正冒烟呢!”

月落日出,舒婷就这样由灰姑娘变为灰大嫂,再由灰大嫂晋升为灰大妈了。舒婷说:“我尽量做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媳妇、好妈妈,只好不惜亏待自己。”不过,舒婷更多的还是自豪。

“我们从没吵过架,因为我们互相很了解,再加上我们都热爱文学,把文学当作一种信念。因此,陈仲义非常支持我写作。”

太太的生活秘书

不仅在写作方面,在生活中,陈仲义也体贴入微。舒婷怀孕期间反应强烈、呕吐不止。据说看惊险小说能改善症状,陈仲义每日跑图书馆借书,一连十多天。

舒婷因插队时劳累过度,患严重腰椎疾病。藤椅破了,坐着不舒服,陈仲义先用铁丝加固,舒婷的感觉仍然不好,想买把新的,陈仲义把岛上大小商店转了个遍也没买到。适逢一位朋友造访,无意之中获悉此事,表示要送舒婷一对皮椅子,舒婷当即谢绝。

晚上陈仲义回家听说了,次日过海去厦门转悠了一整天,终于扛了两把高背皮椅回来,还不忘向太太报喜:“每张杀价二元五!”

舒婷写诗已30多年,总共不过130余首,这表明她创作严谨,不以量取胜之外,家务的重轭也使她不能潜心执笔。陈仲义“主外”的事儿也很辛苦,而且还要过海去厦门的学校上课,做学问全在晚上。

至于出版社和报刊的约稿、笔会、出书等事宜,陳仲义一揽子全包,人们笑话说他是太太的生活秘书。出版社出版《舒婷文集》,全由陈仲义选编、复印、剪贴、审订和校对。舒婷乐当甩手掌柜,她说:“陈仲义是个责任感极强的丈夫。”

周恩来曾经高度评价过―对兄弟,称赞哥哥为“抗日的千古功臣”,弟弟为“海军的好参谋长”。这对兄弟姓张,哥哥是少帅张学良,弟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参谋长、少将张学思。张学思走了与张学良不同的人生道路,毅然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并与广东姑娘谢雪萍相识相爱。

一见钟情

日寇入侵,家庭变故,张学思开始探索救国救民之路。1933年,年仅17岁的张学思毅然奔赴延安参加革命。1940年,张学思从延安马列学院毕业,担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以下简称抗大)第三分校东北干部队的队长。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中国(延安)女子大学(以下简称女大)举行形势报告会,张学思早早地来到女大礼堂,挑了一个前排的位置坐下。无意间,张学思发现距离自己不远处坐着一位端庄、恬静的姑娘,正在翻阅一本画报。一向喜爱看画报的张学思按捺不住便凑过去,问了句:“同志,请问画报是从哪儿借的?”

“图书馆。”姑娘没有抬头,顺口回答。

“听口音,你不像北方人?”

“我是广东来的。”也许画报里的故事太吸引人,也许姑娘不愿意被别人打扰,她仍然没有抬头。

“一个女孩子怎么跑这么远?”

“那又怎样,抗日还分什么远近?”姑娘抬起头来,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好事之徒”。就在四目相对的一刹那,两人同时报以友善的微笑,爱情就这样产生了。姑娘那柔情似水的一笑,已经定格在张学思的记忆深处。

不久,女大举办第二场形势报告会,张学思又早早地坐到原来的位置上,东张西望地期待那位姑娘的到来。然而,他失望了,直到散会,姑娘的倩影始终没有出现。

这一天,张学思遇到了古道热肠的东北老乡顾大姐。

“大姐,我想……我想向你打听个人。”

“谁啊?吞吞吐吐的。”

“大眼、圆脸、长辫子,老家在广东……”张学思描述着。

“别说了,你问的不就是‘小广东吗?她叫谢雪萍,我俩在一个班呐!”从顾大姐口中,张学思了解了谢雪萍的经历。

谢雪萍出生于广东省德庆县,父母都是雇农,由于家境贫困,两个姐姐出生不久先后被送人,谢雪萍被姨母领养。起初,姨母待她很好,甚至送她上学。后来,姨母生了自己的孩子,谢雪萍开始遭到虐待,14岁时,谢雪萍逃离姨母家,只身前往广州,在一家纺织厂做女工。这期间,她思想渐渐觉悟,开始参加工人运动。抗战爆发后,谢雪萍前往延安,先在抗大受训,后转到女大就读。

顾大姐从张学思闪烁的言辞中,心里已猜出几分,决定设法玉成两人的缘分。

喜结连理

自从延安实行星期日休息制度后,南关市场便成了延安最热闹的地方。一个星期天,顾大姐找到谢雪萍说:“‘小广东,陪我到南关市场买点儿东西吧!”

“巧了,我正想去买笔记本哩。”不一会儿,两人沿着延河说说笑笑向南关市场走去。转过河湾,突然一位青年策马扬鞭迎面而来。“学思,学思……”顾大姐朝着骑马的青年扬臂招呼。

张学思勒住马,顺势跃下:“是顾大姐啊!去市场吗?”答话间目光与谢雪萍相遇,两人点头微笑。

“哦,对啦!我来介绍一下。”顾大姐老练地把握时机,指着张学思说:“他叫张学思,抗大第三分校东北干部队的队长,我的老乡。”说完转过身,拉着谢雪萍的手说:“她,谢雪萍,女大三班的学员,我俩是同学。”

“好像在哪儿见过?”张学思故作若有所思状。

“那天在女大礼堂听报告……”谢雪萍倒是实在,主动与张学思握手。

顾大姐趁势说,一起去张学思屋里看看,他是东北干部,条件比较好,有现成的笔记本,不用买。就这样,谢雪萍走进了张学思的窑洞。

相熟后,张学思请谢雪萍吃饭。谢雪萍后来回忆两人第一次吃饭的情景:“那是离学校不远的一个小饭铺,他说,‘哎,要1个法国面包。我听不明白,等端上来一看,什么法国面包啊!就是馒头片裹鸡蛋炸了一下。我就笑了,‘哎呦,这就叫法国面包?这个挺好做的嘛!他开玩笑说,‘哎,那你天天给我做啊?这是什么话,想来是有深意的。”

经过一段时间接触, 张学思与谢雪萍两人好上了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多人对两个出身迥异的青年相恋表示担忧。

有人提醒谢雪萍:“你知道吗?他可是大名鼎鼎的张学良的弟弟啊!”乍听此言,谢雪萍确实有些惊讶,这个“情报”顾大姐和张学思都没有向自己透露过,可是,她想,干革命还讲什么门当户对?“我可管不着他是谁的弟弟,我喜欢的是他本人,不是他的身份。”

1940年中秋,在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里,张学思与谢雪萍及另外几对新人一起举行了一场新颖的集体婚礼。

婚后不久,两人一起离开延安,率东北干部队奔赴华北敌后抗日战场。从此以后,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这对出身不同,但有着共同理想的夫妻,始终同甘共苦、恩爱如初,两人的纯真爱情被广为传诵。

猜你喜欢
姨母舒婷画报
亲密无间
舒婷《致橡树》(节选)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姨母生前没有遗嘱,她的财产如何继承?
怀念我的姨母
舒婷的鼓浪屿
陕西画报航拍
诗人舒婷的爱情故事
诗,我喜欢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