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双保 原亚峰(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畜牧兽医中心)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而畜牧业发展是产业兴旺的重点之一。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四季分明,原面平整,海拔1200米以上,年均气温 9℃,自然条件比较适宜畜禽养殖。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上党区委、区政府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调结构、转方式,促进畜牧业加速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方向转变,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化。通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上党区形成了以生猪和蛋鸡养殖为主导,牛、羊和特色养殖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2020年,全区畜禽养殖总量达到382万头只,养殖场户1752个,肉类产量2.58万吨、禽蛋产量4.18万吨、鲜奶产量0.3万吨。畜牧业年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8.3%。
1.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柱。畜牧业是农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关键。就目前我国农村产业现状来讲,畜牧业正成为农村经济中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
2.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畜牧业历来是农村的传统产业,目前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畜牧业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具有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发展优势。
3.大力发展畜牧业是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畜牧业发展既消化粮食和农副产品,又为种植业提供优质肥料,实现种养结合,形成农牧循环,还可解决农村新能源问题,推动了乡村绿色生态建设。
近年来,上党区畜牧业工作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三农”工作总思路,紧紧围绕畜牧业高速度高质量发展主题,全力提升畜产品供给、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保障、畜牧兽医工作水平,以强有力的工作蹚出了畜牧业转型的新路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立足主导产业,现代养殖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1)畜禽良种覆盖率明显提高。近年来,上党区高度重视畜禽良种繁育工作,定政策、强措施、促改良,推进了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应用。生猪和蛋鸡是上党区畜牧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全区立足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培育种畜禽企业,提高全区畜禽良种覆盖率。目前,上党区现有4个种猪扩繁场,年培育大白、长白和长大二元种猪2.2万头,可满足供应本区农户养殖需求。蛋鸡养殖是全区第二大畜牧业主导产业,均为30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户,饲养品种主要为海兰褐、京红1号等农业农村部推广的蛋鸡优良品种。牛羊养殖方面引进了夏洛来牛、西门塔尔牛、杜泊绵羊、萨能奶山羊、太行山黑山羊等优良品种。全区畜禽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
(2)饲料供应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上党区共有3个饲料加工企业,生产预混料、浓缩料和全价料等产品,另外省市外饲料产品进入本区市场约100个种类。针对饲料市场,上党区畜牧兽医中心全面落实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的饲料生产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和饲料经营环节质量安全监督抽检,给畜禽养殖户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饲料供应体系。同时,上党区畜牧兽医中心尝试了发酵饲料在生猪、蛋鸡养殖中的试验示范,推进落实了“粮改饲”政策,促进秸秆等非粮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
案例1:山西帝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饲料30万吨,销往全区生猪养殖场户。
案例2:长治县凤凰岭养殖有限公司养殖肉牛600余头,实施“粮改饲”项目,种植全株青贮玉米3000亩。
(3)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近年来,上党区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智能化设施设备应用到了大中型规模养殖企业。
案例1:2020年,上党区昱辰养殖有限公司、长治县昌恒养殖有限公司分别建成了全自动化养殖场,采用智能设备自动化控制,批次化生产,年出栏生猪3万头。
案例2:长治县威杰禽业有限公司、长治县金华恒通禽业有限公司等蛋鸡养殖企业采用了自动供料、自动控温、自动消毒、自动捡蛋、自动清粪等现代化养殖设备。
案例3:长治县茂森养殖有限公司应用有机肥发酵罐及粪污集中收集处理设备,收集周边农户的鸡粪集中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该工艺发酵时间短、无异味、效果好,年处理鸡粪可达1500吨。
(4)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 一是鼓励开展规模化养殖。引导养殖场户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养殖规模,提高规模化养殖比例。目前,上党区规模养殖比例达到78%以上,走在了全省前列。二是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近年来,按照“品种优良化、设施现代化、防疫规范化、粪污资源化、产品安全化”的转型要求,通过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全区畜禽养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区有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2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23个。三是鼓励畜牧企业申请“三品一标”认证,认证企业36个,提升了畜产品质量档次。四是增强畜牧产业化组织的带动力。近年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带动农户总数不断增加,发展畜禽养殖数量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畜牧业的独特优势。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代养代管、贷资入企、参与企业劳务等方式,实现脱贫致富。
案例1:2019年长治县茂森养殖有限公司创建了国家级蛋鸡标准化示范场;2020年山西东升养殖有限公司创建了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
案例2:长治县金科养殖有限公司生产的“金潞伟业”牌种猪远销河北、河南、陕西等地。
2.落实防疫责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增强。
(1)强化防疫主体落实责任。加强对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宣传,依法督促畜禽养殖、贩运、屠宰加工等各环节从业者的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引导全区1000多个养殖场户改善动物防疫条件,严格按规定做好强制免疫、清洗消毒、疫情报告等工作。利用山西“智慧动检”信息平台对经纪人和畜禽运输车实施备案管理,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2)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完善部门联防联控制度机制,落实动物防疫属地管理责任。特别是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上党区进一步强化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排查,健全动物疫情信息报告和管理,完善疫情报告奖惩机制,对瞒报、漏报、迟报或阻碍他人报告疫情的依法依规处理。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政府购买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收购、贩运、销售、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等违法违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提高动物防疫监管服务能力。在机构改革中,上党区委、区政府充分考虑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保留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独立性,并确保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同时,加强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疫病防控实验室建设,动物防疫监管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3.构建加工体系,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提升。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一头连着养殖端,一头连着消费端,是整个畜牧业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上党区在高度重视养殖业发展的同时,还对畜牧加工企业持续关注,为其落实用地、用水、用电等优惠政策,推动畜禽就地就近屠宰,补齐“冷链配送体系”短板,减少活畜禽长距离调运,促进“运畜”向“运肉”转变。鼓励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提高肉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
案例:长治县荆谷裕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当初是一家生猪养殖企业。为延长产业链条,2019年该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标准化生猪屠宰场,年屠宰能力40万头,引导养殖户由“调猪”向“调肉”转变。为做好肉品精深加工,该企业与哈尔滨秋林里道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创建了上党区分公司,生产“秋林·里道斯”肉灌系列,加工能力1000吨/年,畅销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4.力推种养结合,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成绩斐然。上党区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农牧发〔2017〕11号)文件精神。通过“三个一批”(强力关停一批,优化畜禽养殖布局;规范升级一批,推动绿色循环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
通过整治行动,上党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6.5%以上。
案例:长治县茂森养殖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采用了鸡粪加工有机肥模式;长治县新起点养殖有限公司等32家企业采用了“猪—沼—电—肥—菜”的闭环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长治县金科养殖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采用了达标排放模式;长治县威杰禽业有限公司等65家企业采用了“养殖+种植”合作模式。
1.政府重视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现代畜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配套各项措施,常抓不懈,全力推进,才能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推进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上党区高度重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研究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保障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2.项目建设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上党区把项目建设作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近3年来,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引进社会资本、沟通金融信贷等方式筹措2.3亿元用于畜牧项目建设。在具体实施中,严格项目管理,提升项目标准,实现促进度、保质量、降成本、达功能。同时,涌现出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畜牧企业,项目建设对全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3.科技创新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一是重视畜牧兽医实用技术的引进和科技创新。近年来,通过组织技术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引进和创新了多项畜牧新技术。“温氏模式”“大象模式”的引进,提升了全区生猪养殖的科技含量;红泥塑料沼气技术的引进、老式沼气站的设施设备改造升级、生物有机肥加工等,丰富了全区畜禽粪污治理的模式和方法;发酵饲料技术的引进,改变了传统饲养方法,提高了养殖效益;与知名畜牧企业的合作,盘活了本地畜牧企业资产等。二是通过农村技术承包,使畜牧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近年来,畜牧科技人员通过山西省科技厅农村技术承包平台开展农村技术承包项目。在畜牧技术推广上,成功摸索出“农技人员+龙头企业+养殖户”的技术推广模式,重点实施了生猪综合高效养殖配套技术、“四改两分再利用”生猪清洁化生产技术、发酵饲料在蛋鸡养殖中的应用技术等农村技术承包项目。通过科技项目实施,拉近了畜牧技术人员与养殖户的距离,提高了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增加了养殖户收入。
4.队伍建设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一个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强有力的技术人员队伍作保障。上党区三级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区有畜牧兽医中心、乡(镇)有畜牧兽医站、村有畜牧兽医室,并配齐了专业技术服务人员,有效提升了基层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
1.问题。全区畜牧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乡村振兴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畜牧产业化水平较低;二是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升;三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急需提高;四是畜禽养殖生态环境亟待整治。
2.对策。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要立足区情实际,在现有畜牧产业基础上,起好步、带好头,再造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抓好畜牧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畜牧业品类多、规模大、链条长,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支撑性产业。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助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今后,一是继续打造一批现代化养殖企业建设,加快现有养殖场户改造升级,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创建活动,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引导和鼓励优秀企业打造畜牧品牌,提升畜牧业整体水平。二是引进和打造一批优秀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畜产品深加工,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大幅带动本地畜牧业发展。三是要提高良种化水平,使良种覆盖率再提高。
(2)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安康。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关系畜禽机体健康,更关系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要进一步压紧压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保障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努力争取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执行强制免疫计划,强化基础免疫,加强日常补免,确保常年免疫密度和免疫抗体合格率双达标。组织实施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推进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和风险评估常态化。持续强化重点环节的生物安全防护,着力推进洗消中心建设,大力提升规模猪场、种猪场、屠宰企业和病死畜禽收集处理中心的生物安全水平。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坚决杜绝外来疫情传入。
(3)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助力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要围绕“安全、健康”的消费理念,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管体系,全力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地落实,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扩大监测范围,增加检测内容,加大监测频次,完成农业农村部例行飞行抽检。二是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保证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三是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落实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和畜牧兽医部门监管责任。四是继续开展饲料、兽药、生鲜乳、畜禽屠宰等专项整治活动。五是发挥好现有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的作用,同时督促大型养殖企业做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自建。
(4)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助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畜牧业是振兴乡村、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实施乡村振兴,必须重视环境治理工作,要切实改变村容村貌,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开展绿色养殖封闭示范区建设试点,实现农牧良性循环,从源头减少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产生,带动全区畜禽养殖业走向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二是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配套率和使用率均达到100%。三是大力提倡适度规模养殖,推行种养结合的农牧循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