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陇南市武都区供电公司 赵宗林
农村电网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能源支柱,国家一直在对农村电网持续进行改造,尤其在脱贫帮扶政策实施以来,农网改造更加深入。笔者作为一名扶贫帮扶队长,通过全程参与所帮扶村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三河镇庙坪村农网改造工程实施,发现山区农村电网改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农网改造的顺利施工和改造后的安全稳定运行,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十分重要。本文将结合典型山区农村电网的实际情况,对农网现状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农网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予以分析探讨。
甘肃陇南地区农村逐渐实现电气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农村通电方式为政府投资和农村村民集资2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三河镇庙坪村的电网就是由该村村民集资,委托供电所架设投运。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差,用电用途仅为照明,加之村民集资资金较少,设计和线路设备材料都仅为照明而考虑。而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发展,农村的年用电量和需求量日渐增加,现有陈旧的农村电力设施已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的用电使用量和需求量,并且还存在有老化、漏电、超负荷运转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和营销问题。
本文农村电网是指农村供电10 kV及以下电网,包括乡镇和农村配电网。其具有环境复杂、负载分散、线路过长的特点,因受到经济发展以及地理因素的限制,农村电网的建设与发展、技术设备以及供电能力与城市电网有着较大的差距,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三河镇庙坪村的电网为例:庙坪村有3个自然社,由下而上依次排列,最下边的赵家半山约15户人,中间的庙坪70余户,最上边的范坪只有5户人家,每社之间相距约1 km。该村现存问题如下。
电网初建规划设计仅按有限的资金和当时的用电情况进行设计,未考虑后续发展情况。电网初建于1990年,村民住房依山而上分布为3个居住自然社,村与村之间距离为3 km,架设10 kV线路3 km,为25 mm2的钢芯铝绞线,全村配电变压器为30 kVA的高耗能旧变压器,且架设在最下边的赵家半山村头,全村0.4 kV配电线路不足1 km,且盘旋迂回,大多数村民供电都为6 mm2左右的铝芯黑皮线,且户户相串。最上边的社因为距离较远且交通不便,仅用钢芯铝绞线两相供电且线径仅为15 mm2,远远不能满足该村生产生活用电,村民添置的电饭煲蒸不熟米饭,电热褥整晚调到高温档而没有温度,单项的脱粒机、粉糠机都无法正常使用,就连照明在用电高峰时,离配电变压器较远的白炽灯泡也只有一线红丝。
该村现有的配电变压器因长期未经维护,并且在最初选择时未考虑到农村电力在生活和生产两方面的发展需求,所以导致农村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电压不足、超载的问题。全村配电变压器为30 kVA的高耗能旧变压器,虽然后期在人口较多的中间自然村加装了一台20 kVA的配电变压器,但由于线路未改,效果不大。
电力线路线径偏小且为钢芯铝绞线是农村集资架电的通病,主要是为了节约有限的建设资金,有的使用的甚至是从别处拆下来的旧线,安全系数和供电容量根本就达不到标准要求。加之由于现有的农网线路因缺少定期的维护和检修更换,长年的高负荷工作加速了线路的老化,在风吹日晒中老化现象严重,漏电、跳闸问题屡屡发生,甚至还有倒杆断线的危险,威胁到农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农村电网的供电质量差,线路中存在导线线径过小、回路数少、穿糖葫芦、裸铝线穿越树林等因素,以及变台小马拉大车问题,导致电网中存在较高的损耗,给农户用电和供电企业都带来不合理的负担。
近年来农网改造过程中,农民阻挠施工现象愈演愈烈,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民对政策法律的理解存在偏差使农民在农网改造中杆基占地补偿、青苗赔偿往往漫天要价,难以达成协议。还有涉及宅基地和坟地等权益敏感区域都给农网改造顺利实施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农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上述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好可以更好更快捷地完成农网改造的工作。为了解决庙坪村电网问题,申请了电网改造项目,对庙坪村电力线路进行了彻底改造。
科学合理地改造农网布局。根据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生活生产的需求、电力负荷特点等,对现有的变电所位置、数量、布点密度和单位供电面积进行统一规划,还需要考虑稳定性与经济方面的问题,从而保证科学合理地改造农网布局。结合庙坪村3个自然社分布、人口等情况,对变台布点、线路走向进行了重新设计。设计安装变压器3台并合理布点,分别位于赵家半山与庙坪之间,带赵家半山及庙坪下部约30余户;庙坪中间1台,带庙坪中部30余户;庙坪上部与范坪之间1台,带庙坪上部及范坪约30户。设计低压线路2.9 km,低压杆基41基,均匀覆盖全部村民住宅。
更换改造并增容老化的电力设备线路。农村电网现有落后老化的电力设备线路影响着农村用电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因此对老化设备线路的更换尤为重要。对现有落后、不合格的电力设备和老化的线材全部更换,既能确保农户安全便捷地用电,又能减少线路中存在的高损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原10 kV线路25 mm2的钢芯铝绞线更换为JKLYJ-10-95的绝缘线;按照户均用电容量不低于2 kVA的原则,将原20 kVA和30 kVA的S7型高耗能变压器更换为3台100 kVA新型变压器;将原15 mm2的低压钢芯铝绞线更换为JKLYJ-1-70型绝缘线,以大幅度提高全村供电能力及质量。
线路全部绝缘化。为了确保农网改造后的运营安全,考虑庙坪村内树木繁茂、地势陡峭等因素,全部线路设计采用绝缘线,不仅能有效防止树木接触漏电、导线过房触电的安全问题,而且有效降低了线损,提高了经济效益。随着供用电技术的不断更新,运用绝缘线将是农村电网,尤其是山高林密地区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的不二之选,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必须充分考虑农村各种客观因素确定线路走向和变台位置。进行农网改造,要充分考虑农村实际情况。一是结合民风民俗和民房民情制定可行且合理的电网布局方案。比如村民大门前和坟地中等敏感区域不允许栽立杆基、比如考虑过房线路和宅基地立杆是否影响村民日后修建等问题,必要时要有预备方案,这样才能顺利开工,不会受到阻挠,不影响施工进度。二是要充分考虑线路杆基承受的恶劣气候条件和地质灾害损害的问题,避开山洪沟、堤坝、高坎边等易发洪水、泥石流和塌方的地方立杆。
农村电网改造实施不是简简单单设计完成就能开工实施的,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将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
开始施工前对村民做好动员解释工作,取得绝大多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绝大多数农网改造施工人员都是因为改造施工前没有与村民及村委取先行联系取得信任和支持,就直接按照设计施工,这样容易引起村民们的反感,感觉施工人员“瞧不起人”,把“村民的地盘”当成自己家里的随便开挖立杆,于是时时处处刁难阻挠,使施工难以顺利进行。笔者在庙坪村农网施工进行前就与村委一班人协商,村委全体出动,利用晚上所有村民在家里时上门讲解政策和农网改造好处,全体村民都十分乐意,并同村委签订了按照设计施工、绝不阻挠占地立杆的承诺书,并且同意扶贫工程项目没有占地和青苗赔偿的政策。村委将签字承诺书在村里公示,为顺利施工奠定了基础。
利用解释宣传了解每户对占地立杆地点的意见,对于村民提出关于影响宅基地、修建坟地等非改不可的杆基点顺线路前后微移,使得设计方案既不大改,又能赢得村民的支持。
考虑村民的出工要求,经过宣传解释,大部分村民还表示可以免费出工帮助农改,施工队按照政策规定予以谢绝,但对于要求打工的村民,施工队应该积极考虑,对于条件符合的人员应该予以安排,这也是取得村民好感,支持施工,营造良好施工环境的好契机。
山区农村施工十分困难,遵守安全规程十分重要,除普通施工注意的安全问题外,还要注意山区施工的实际问题,尤其是交通不便带来的安全隐患。大部分杆基点都是在山地、山坡,没有车路,运输及施工机械不能到达,必须人工运输,立杆也必须人工吊立,这就需要高度重视安全措施。人工绞磨运输电杆,要防止牵引钢丝绳强度不够突然断裂,杆基绞运中途防止杆基滚动砸伤固定杆基方向的人员,绞磨固定不稳被杆基拉走等安全问题;人工立杆要注意立杆架的坚固程度,立脚固定稳固,拉升倒链坚固,杆基立起过程中防止杆头杆尾碰撞伤人等。
农村电网施工免不了进地作业,损害农民经济作物。要认真安排工期和工作,尽量避免大面积占地和施工损害。
按照季节合理安排项目,避免损害正在出芽、挂果的经济作物,避免践踏即将成熟的庄稼。庙坪村主要经济作物为花椒和油橄榄,将立杆工程安排在花椒采摘完成后的8—9月份进行,架线放在第二年开春花椒树和油橄榄树出芽前完成,避开油橄榄、花椒树木发芽和挂果期间进地作业和架线施工。
尽量避免大面积践踏耕地,大范围拉拽导线,将损失降低到最小,降低到农民能够接受的程度。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进地前最好要征求主人意见,取得同意,充分尊重土地主人的权利,千万防止言语冲突和矛盾激化,引发阻挠施工。
对改造完成的线路,电力部门加强专业人员定期维护检修设备和线路,提高设备线路的使用寿命。还要确保农户电力线路的布置和安装由专人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进行,严禁农户私拉乱接、违规用电。通过禁止农户私自拉扯线路等一系列管理规范来保障用电安全。
通过认真准备和精心实施,庙坪村全村电网改造工程顺利实施,施工期间全体村民积极支持,没有发生一起阻挠施工事件。安全完工并投运成功后供电质量和安全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生产生活供电问题彻底解决,尤其保证了村民在阴雨天气里花椒烘干机也能够按需随时使用,不怕花椒发霉变质,有力地支持了脱贫致富事业。同时,电网安全运行和高损问题也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