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刮疗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 例及对血清TNF-α 的影响

2021-07-08 09:21黄小滨涂燕芬洪秋成杨国宗
福建中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根型上肢经络

黄小滨,涂燕芬,苏 楷,洪秋成,杨国宗

(漳州市中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随着社会进步,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长时间使用电脑和手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颈部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导致颈椎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中老年人本病患病率较高,但近年来患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 笔者近年来采用经络刮疗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 例,观察疗效及对血清TNF-α 水平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通过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16~78 岁,性别不限;② 可按本研究方案完成治疗和随访者;③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颈椎外伤伴有颈髓损伤者;②颈椎结核、颈椎肿瘤等;③ 严重心、肝、肾等重大脏器疾病者;④有严重皮肤病或皮肤破溃者。

1.4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7 月—2020 年 6 月在漳州市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门诊及住院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 2 组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 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 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30 30男 女16 14 14 16年龄/岁46.28±7.69 45.62±8.82病程/月17.08±6.95 16.90±7.08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以()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经络刮疗 医者在患者双上肢的三阴经及三阳经用刮痧板按经络循行的路线进行刮疗,每秒刮疗1 条经脉1 次,刮疗力度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双上肢的每条经脉各刮30 次。

2.1.2 针刺治疗 取穴:依据文献[2],取颈部夹脊穴为主穴;颈项部僵硬酸痛,颈部转侧不利为主要表现者选取风池、阿是穴、大椎、肩外俞为配穴;一侧或双侧上肢酸麻痹痛为主要表现者选取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等为配穴。 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用75%酒精常规消毒上述穴位后,选取华佗牌规格为0.40 mm×40 mm 的不锈钢毫针,快速刺入皮肤;颈部夹脊穴直刺20 mm,大椎及阿是穴直刺25 mm,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20 mm,肩外俞斜刺15 mm,肩髃、曲池直刺 25 mm,合谷、外关直刺25 mm;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行针手法强度以患者出现酸胀感为度,留针30 min 后取出毫针。 每2 天治疗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2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其取穴、操作、手法、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3 观察指标

3.1 颈部疼痛程度评估 采取国际公认的测量疼痛的简化McGill 疼痛询问量表中的目测类比定级法(VAS)[3]评估:画 1 条 10 cm 长的线段,然后分成10 个等分,让患者治疗前后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在线段中标出。 疼痛程度计分:无痛计0 分,轻度疼痛计1~3 分,中度疼痛计4~6 分,重度疼痛计 7~9分,极度疼痛计10 分。

3.2 症状体征评分 采用日本学者田中靖久制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20 分法量表[4]评定,治疗前后让患者自行填写。

3.3 TNF-α 水平检测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 天上午,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 mL,采用ELISA 法测定。

3.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判定:治愈,颈项部疼痛、上肢酸痛及手指麻木消失,颈部转侧自如,上肢肌力、腱反射及皮肤针刺觉正常;显效,颈项部疼痛、上肢酸痛及手指麻木等症明显减轻,颈部转侧明显改善,上肢肌力、腱反射及皮肤针刺觉改善;有效:颈项部疼痛及上肢酸麻痹痛等症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4 治疗结果

4.1 2 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见表2。

表 2 2 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比较() 分

表 2 2 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1;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2.36±0.851)2)3.48±0.961)例数30 30治疗前6.87±0.97 6.91±0.94

4.2 2 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分

表3 2 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1;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18.81±1.121)2)16.92±1.031)例数30 30治疗前9.63±1.75 9.79±1.63

4.3 2 组治疗前后TNF-α 水平比较 见表4。

表 4 2 组治疗前后 TNF-α 水平比较()pg/mL

表 4 2 组治疗前后 TNF-α 水平比较()pg/mL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1;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7.56±5.821)2)12.03±6.65例数30 30治疗前20.86±10.51 19.98±11.08

4.4 2 组疗效比较 见表5。

表5 2 组疗效比较

5 讨 论

中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因病机主要有气血肝肾亏虚、外伤劳损、风寒湿邪外侵等三个方面[6];西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因主要有机械压迫、生物力学平衡失调、颈椎退行性变等三个方面。针刺具有松解粘连、调节气血循环、舒通经络、散寒除湿止痛等功效[7]。 患者颈部及上肢放射性疼痛,多因为增生的骨质压迫邻近的神经根,导致神经根发生无菌性炎症水肿所致,针刺患者颈部夹脊等诸穴,能够减轻病变部位神经根炎症水肿;针刺大椎可以振奋病变部位阳气,减轻颈项部酸痛;针刺肩髃、肩外俞、合谷和外关可以疏通气血,起到通则不痛作用;针刺曲池可以提高机体病变部位的温度,活血通络;阿是穴是患者病变部位压痛最明显的部位,针刺阿是穴能够以痛为腧,气至病所,调节病变部位气血循环。

经络刮疗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素问·皮部论》曰:“皮者脉之部也。 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 ”说明皮肤-络脉-经脉-六腑-五脏各个组织之间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外部的治疗能够由皮部作用到相对应的经络和脏腑[8]。 经络可以沟通脏腑与体表、四肢百骸等一切组织器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9],因此在病变部位的皮肤进行经络刮疗,能够促进皮肤-络脉-经脉-六腑-五脏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此乃中医整体观念的治疗思想。 经络刮疗是在患者双上肢皮肤上快速轻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的皮肤是外周神经内分泌器官之一[10],经络刮疗可以导致患者皮肤出现神经内分泌一系列变化,皮肤HPA 轴被活化并分泌出皮质醇,从而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阻止炎症反应发生,使疼痛得到改善[11]。

TNF-α 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炎性细胞因子,有学者将其称为“广谱炎症介质”。 正常人体的血液里有一定数量的TNF-α,能调节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组织的更新。 当机体处于病理情况下,TNF-α 是炎症和感觉神经损伤后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间递质[12];同时血清 TNF-α 水平可作为判断颈椎病根性疼痛程度的指标[13]。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TNF-α 水平比正常值高,提示TNF-α 水平升高可能与疼痛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经络刮疗结合针刺和单纯针刺均能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TNF-α 水平,但前者降低更为明显,说明经络刮疗结合针刺更能抑制TNF-α 释放,减轻颈部疼痛。 综上所述,经络刮疗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且对患者颈部疼痛有明显改善作用,可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根型上肢经络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观察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易经》养生法
经络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