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升辉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工程数量在不断增加。土木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土木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施工部分,需要较高水平的施工技术。本文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分析,旨在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124
1、引言
混凝土结构与其他建筑结构相比较,有材料来源广、成本低、综合性优良、可模性强、施工工艺简单等诸多优势,故而在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有较广泛应用。但在现实施工中,很多因素会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形成负面影响,这就预示着施工人员应加强施工工艺的控制,扎实掌握技术要点,加强细节控制,实现精细化施工,完善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
2、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在土木工程中,主要包括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对象等,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施工方式,增强建筑的实用性与结构性,从而获得预期的施工效果。混凝土结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由于建筑具有多形态化的特点,其工艺流程就有一定复杂性,导致增加了工艺难度。因此,需要规范各项工艺流程,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满足土木工程的建筑需求。其次,混凝土结构在不同材料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差异性,其主要由水、水泥、砂石等众多材料混合制成,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材料的承载能力。最后,混凝土结构工艺相对较为简单,使用材料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不但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与抗拉能力,而且可以使用矿渣和煤泥等工业废料,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因素
首先,若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温度骤然改变,那么,混凝土表面温度也会大幅度跌落,结构内外部形成较大温差,而后形成温度应力,温差越大应力越大,而温度应力是诱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不仅会降低结构美观度,也会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形成负面影响。其次,质量达标的原料及配制阶段有效控制是提升混凝土性能指标的基础,但在施工实践中,施工质量不达标、配制方法不规范等状况较为普遍,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原料购置、存储及施工阶段质检不严而引起质量问题;施工人员若不能严格依照施工规范标准检验材料配比,不结合实际,滥用既往经验,导致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坍落度等指标和施工设计存在出入。再次,混凝土构件浇筑、养护情况均会影响结构最后质量。部分施工单位未严格遵照规范作业。例如,在浇筑环节中,为了追赶工期省去了振捣步骤,或在构件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时急于拆模,或是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及时间过短等,均会降低混凝土结构强度,对土木工程安全施工构成一定威胁。
4、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4.1 混凝土搅拌技术
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包含的环节有很多,其中混凝土拌和是第一个环节,在搅拌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控好混凝土搅拌的方式,进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现阶段,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對于混凝土的搅拌方式主要是选择混凝土搅拌站进行集中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主要是选择使用自动化水平较高的机械设备,首先要确定好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其次在材料比例配置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混凝土材料质量的差异性。搅拌站的生产系统主要包括搅拌主机、称量系统等,利用搅拌主机和称量系统可以随时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比例进行检测,进而可以确保随时把控混凝土搅拌的质量。原材料的质量会对施工的各个环节造成影响,所以一定要提高对于施工原材料的重视程度。另外,搅拌站的搅拌设备也要进行及时的维护,出现设备故障时要及时进行检修和零件的更换,尽量减少因设备问题导致生产中断,进而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影响。
4.2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技术要点
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之前,要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调整混凝土的水灰比,之后再进行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施工标准选择对应的浇筑模板和浇筑设备,保证浇筑工作能够保持连续性。在底板类的混凝土结构浇筑时,因为底板类的混凝土结构较为厚实,所以浇筑时要采取一些散热技术,防止低板结构中混凝土的温度出现较大的差异,进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等问题。振捣也是混凝土浇筑中重要的工作,振捣会对混凝土的结构强度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振捣的过程中要按照混凝土结构的厚度选择不同功率的振捣器。当混凝土厚度在30cm以下时,一般选择表面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面积较小时,可以选择插入式的振捣器。总之,要根据现场施工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振捣器,满足不同混凝土结构的多种强度需求,确保混凝土施工能够达到质量要求。
4.3 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
由于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施工特点,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合理控制与测量水泥的使用量,充分发挥预期的设计效果,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其次,在实际施工中,当水泥与空气接触时,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热量,从而产生热量传递的现象,因此,需要考虑不同温度对混凝土结构浇筑的影响,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最后,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4.4 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振捣结束后,工人用刮尺刮平后,清除混凝土表层上吸附的泌水,当混凝土表面二次压光收水时,用手按压无指印形成时提示即可进行保温养护工作,推荐采用插入冷凝管的降温法,科学规划测温导线,覆盖2层棉被,定时洒水,有效地调控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要求混凝土整体浇筑完成12h后开始测温,前5d测温频率为1次/2h;5~10d可延长至1次/4h,10d后可以为1次/6h。当确定混凝土表层温度临近大气温度时,且混凝土中心温度和气温温差<25℃,可停止测温,移去保温层。
结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细化施工工序,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同时,需要有效控制温度应力与材料配比等,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为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余德浩,翁力君,朱君,贺雄三,戴理兵.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8):44-45.
[2]刘志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简述[J].居业,2019(09):82-83.
[3]吴涛,杨毅.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9(09):112.
[4]邓磊,赵健.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26):56-57.
[5]杨亚东.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门窗,2019(16):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