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厂

2021-07-07 07:53王东
读书 2021年7期
关键词:福耀阶级中产阶级

王东

二0二0年二月十日,美国电影学院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颁给了由史蒂文· 博格纳尔和茱莉亚· 赖克特执导的《美国工厂》。这不仅仅是一部忠实记录美国工厂里的工人们生产、生活、如何生存的影像,还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梦、社会分层、阶层固化、工会斗争等社会问题。由于影片拍摄的美国工厂是由中国企业福耀玻璃在美投资建立的,片中还直面了中美文化差异、价值观冲突等诸多问题,令人深思。

与《美国工厂》在北美上映的同时,由三位美国学者厄尔· 怀松、罗伯特· 佩卢奇和大卫· 赖特撰写的著作《新阶级社会—美国梦的终结?》(The New Class Society: Goodbye American Dream? )的第四版于二0一九年七月出了中文版。此书恰好可以揭示紀录片中隐含的深意,书与电影可谓相得益彰。

影片拍摄的“美国工厂”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市(OHIODayton)。两任美国总统将密歇根州、伊利诺伊州和俄亥俄州称为“锈带各州”,这些州内原本兴盛的汽车工厂纷纷关门,大量工人失业,厂房废弃,机械生锈,随之而来的是经济衰退,人民生活困顿—这些州也像生了锈一样。

虽然工厂纷纷关门,但这并不能影响工人们继续做他们的美国梦,《美国工厂》里的一个工人说:“你永远不能放弃美国梦,对我们来说那就太没有美国范儿了,我能有自己的白色篱笆,我能有漂亮房子,如果孩子愿意,就让他们上大学,被人以礼相待。”

在《新阶级社会》一书中,作者总结了“二战”以后的美国梦的内容:拥有财务安全;拥有住房、家庭和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导致向上流动);下一代有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幸福感(和前世代比);成功的职业;自由、幸福且安逸的退休生活。影片中工人们的美国梦与书中的定义基本吻合,但他们的美国梦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逐渐走向破灭。二00八年美国通用汽车厂关闭了在代顿市的工厂,致使两千个家庭超过一万个工作岗位被裁减。美国工厂的关闭潮不仅缘于经济危机,还有美国的新经济政策,它导致全美数百家公司将数千家工厂迁移到其他国家,从而减少了数百万美国工人的岗位。

“二战”后制造业在美国就业岗位中的比重曾达到40% 的峰值,在此期间产生了数以万计的中产阶级家庭。但七十年代以后这个比重逐渐下降,一九八一年滑落至27%,在二0一0年降至8.1%,一九七九至二0一二年间有八百万个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流失。其中,二00五至二0一二年间,美国失去了二百四十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这也正是特朗普在二0一六年竞选总统时极力鼓吹的让“制造业回归美国”的竞选口号,唤醒了广大蓝领阶层重回中产阶级的美国梦,为其赢得大选助力。

在美国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外国厂商夺走期间,美国总统和国会在保护美国汽车制造商和加入工会的美国汽车工人免受外国竞争方面却做得很少,在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旗帜下,外国厂商首先被允许其出口产品无限地进入美国汽车市场,然后被鼓励在美国建厂,在那里与非工会工人一起生产汽车。于是大量的日本汽车企业涌入美国,影片《美国工厂》里的工人们就是代顿市原通用汽车厂二00八年倒闭时的失业工人。二0一0年中国公司开始增加在美国制造业的投资,重启美国关闭的工厂,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于二0一四年开始进入美国的。

《美国工厂》里的吉尔(Jill)想挣扎着再次回到中产阶级,成为中产阶级就是美国普罗大众的美国梦,吉尔曾经是前通用汽车工厂里的一名叉车操作员,她当时的年收入也确实迈入了中产阶级的行列。但通用汽车关门时,她的房屋抵押赎回权被取消,不得不寄居在她姐姐家的地下室里,生活陷入困顿。

《新阶级社会》的作者通过三种方法来界定中产阶级,分别是:收入方法、资源方法、机会方法。其中就收入要素而言,作者将中产阶级年收入界定为每个个体劳动者或家庭三万至十万美元。资源要素和机会要素此处不再赘述,可简单表述为稳定的工作、全面的社会福利保障及广大社会成员拥有向上流动的机会。

仅就收入要素这一点来说,《美国工厂》里的肖尼娜(Shawnea)在通用汽车厂工作时,能够拿到每小时二十九美元的薪酬,这样按照一年工作两千小时来计算,她的年收入可以达到五万八千美元,超过了三万美元的下限,跨入了中产阶级的行列。但随着通用汽车转移海外,肖尼娜不得不失业待在家里,生活一落千丈,而当福耀玻璃在代顿招工时,她应聘成为厂里的一名玻璃检查员,福耀给她开的时薪不到十三美元,这样她的年收入就低于三万美元的下限。她现在没房、没车,甚至为孩子买运动鞋时也会捉襟见肘。

事实上,福耀美国工厂里的工人属于美国的“新工人阶级”,他们也被称为“不稳定就业阶级”或者“受排斥阶级”,他们从事的工作可能在没有任何通知下被终止,即使他们看起来有了全职工作,即使他们的工资高于每小时7.25美元的联邦最低工资,但他们依然被看作“有工作的穷人”,他们在短期内为工资而工作,但很可能随之而来的就是长期失业,那时他们就得靠失业补偿金、食品券(补充营养援助计划)、福利或伤残抚恤金生活。受排斥阶级还包括收入非常低的退休人员,他们试图以低薪兼职和临时工来补贴退休收入。

钻石形阶级结构

双钻石形阶级结构和阶级组成部分

《新阶级社会》介绍了美国阶级结构的变化历程,美国的阶级结构在一九三0至一九四五年间类似于众所周知的金字塔形结构,在“二战”之前的十年,美国经历了漫长、深刻和影响广泛的大萧条时期,大部分美国人被固化在社会底层长达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金字塔结构中顶层家庭的平均收入和底层家庭的平均收入的比值非常大,达到400∶1或者更高,而且底层向上流动的机会非常有限。

本来金字塔结构中的每一层中最新出生的一代可能会终身留在那里,这一切在美国参战后发生了改变,“二战”导致工业复苏,“二战”结束时美国已经是世界经济和军事第一强国,“马歇尔计划”也保证了美国成为世界商品和服务的主要出口国。许多退伍军人被重新吸收到劳动队伍中,这些受过教育和拥有技能的新劳动力是美国经济复兴的新兴力量。此外,还有较为良性的劳资关系,这一切为大多数美国人带来了积极利益,到了五六十年代之后,美国的战后经济重塑了美国的阶级结构,使其从金字塔形演变为钻石形(如63页图左)。工人年收入的中位数从一九五九年的37940美元上升到一九七三年的45748美元,增长了22%。这产生了庞大的中产阶级(80% 的美国人),而且人们还有足够的机会进入到这个中间群体,这是中产阶级的黄金时期,也是美国梦的兴盛时期。

对于美国的阶级分析不论从以卡尔· 马克思的理论为基础建立的生产模型还是以马克斯· 韦伯的理论为基础建立的功能主义模型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释。但这二者均未能预测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的美国“新经济”的历史性变化。

当遭受战争创伤的欧洲和亚洲国家重新开始生产商品并且成为美国的竞争者时,七十年代中后期,美国的经济开始出现增长放缓。美国在一九七七年贸易逆差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三位数(292亿美元),美国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很多美国大公司利润下滑。公司高管、政府领导人都在讨论全球竞争和利润下滑。但公司领导人并没有通过投资更有效的技术或新产品革新以应对汽车、钢铁、纺织和电子产品市场不断加剧的竞争,而是在两党的帮助下,着手推动一个为期四十年的改变:扩大对外投资、兼并,与外国公司联营,通过关闭工厂、裁员实现外包和离岸外包国内产品。四十年间,美国最大、最知名的公司关闭工厂、转移投资到海外、裁员和外包,猛烈侵蚀着曾经是美国“中产阶级”支柱的高薪职业。在中产阶级消失的同时,一大批新的高薪企业主、公司高管、经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生逢其时,形成了一个拥有高福利和政治权力的大型主导性特权阶级。

《新阶级社会》的作者在生产模型和功能主义模型之后又提出了分配模型来解释这些新的事实。在这个新模型中,作者保留了原生产模型对职业的关注,同时增加了组织及其控制的分配过程,如雇佣工人的组织提供工资,还可能提供医疗保险和养老金。政府组织制定贸易政策,设置个人和公司税率,并界定劳资权利和责任。教育组织(如大学)为毕业生提供在劳动力市场使用的专业技能文凭。作者认为将职业结构(生产模型)和有组织的成员身份(分配模型)地位结合起来,可以确定阶级身份,解释分层体系,同时考虑阶级不平等的后果。

在这个分配模型中有四个特点:第一,正在出现的新阶级体系是有组织基础的。职业固然重要,但个体所效力的组织更具有引领性。一个律师,如果他效力于薪酬极高的大律师事务所,那么他可能是特权阶级中的一员,而他若在小城镇处理离婚、遗嘱和刑事案,那么他可能属于工人阶级的一员。但在以前的生产模型里,他只属于同一阶级。第二,把阶级定义为拥有投资资本、消费资本、技能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个体与家庭的集合,这四种资本也被称为“生成性资本”。因此,作者把階级结构视为主要由组织控制的资本分配形式所形成,个人和群体持有资本数量的多少,决定了他们的阶级地位。第三个特点涉及一种理念,即大型组织集中参与了分配过程的合法化,以及该过程产生的阶级不平等。而且大型组织还创建信仰和解释来证明以上四种资本的分配是正当的。最后一个特点,即由阶级不平等导致的两大阶级划分,使得美国的阶级结构逐渐两极化。新阶级体系更接近于阶级结构中的双钻石形(如63页图右)。

在这个双钻石形结构中,决定阶级地位的不是职业,而是生成性资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旧稳定、安全的资源——决定了阶级地位,这些资源由特定职业所在的组织提供。《美国工厂》里的工人就处于这个双钻形结构的下层,他们属于不稳定就业阶级或者受排斥阶级。决定他们阶级地位的是福耀玻璃、丰田汽车等大型组织。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作者发现两个趋势,一是收缩的中产阶级,收入不断集中在富人手中,底层阶级规模扩张;二是对代际流动的研究发现,美国产生了严重的阶级两极化和阶级固化。自一九七三年以来,美国中产阶级的物质福利无法逆转地下降了。作者在追溯不平等趋势的增加和相关数据时,并没有发现有急剧的转折点,相反,这是一个长期、缓慢、逐渐持续向下的过程。这种过程就像在一个肌体上大量地用小刀切割,每一刀看起来影响不大,但加起来,成千的伤口渗出生命之血,作者用了“千刀万剐”这样的词来形容美国中产阶级的消亡。

而对于中产阶级消亡、阶级固化、阶级两极化形成的原因,作者则用“冰山”来形容,人们往往只看到表象,而在水面之下的巨大冰山,也就是阶级分析,属于禁忌的部分,即使在美国,这类分析也是危险的,超级阶级和他们的文凭阶级盟友、保守主义势力、中右翼智库、超级阶级控制的媒体,都不愿意过多涉及这个话题甚至加以掩盖。所以,大多数美国人不太了解美国阶级体系的结构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许多美国人仍然把自己看作“准富人阶级的成员”。就像约翰· 斯坦贝克所说的那样:“社会主义从未在美国扎根,因为穷人并不把自己看成被剥削的无产阶级,而是暂时困窘的百万富翁。”虽然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政治倾向,但从全书来看,他们无疑是偏左的,他们一直在揭示阶级问题,一直在为底层、工会发声,他们通过追踪超级阶级主导性组织的策略和活动,揭示了这个阶级如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主导组织、公共政策、计划、思想和社会行为。超级阶级权力网如何通过主导性权力网络影响选举和管理倾向于有利于它们的政策和法规,以及如何影响与工作、自我实现、大规模消费和闲暇时间的使用等有关价值观和信仰方面的生产及分配。在这些过程中,美国梦被阶级不平等的巨大冰山所背叛和摧毁了。

但是,即使作者带有左翼的政治态度,在如何解决中产阶级消亡,如何消除两极分化、阶级固化等问题上,作者并没有祭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作者赞同和支持所谓结构性民主的方案:恢复政治和政府的真正民主参与;将民主管理的原则扩展到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占支配地位的公司结构中;扩大所有公民参与民主进程的机会;提高美国人的阶级意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更深入了解阶级结构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是怎样被组织、加强和延续的。作者从茶党和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愿意参与到新的社会变革行动中,这对于高度不平等的新阶级体系中迫切需要的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

在电影《美国工厂》中,对于正在消亡的中产阶级、现在的不稳定就业阶级及受排斥阶级,导演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观察,那就是工会。

吸引日本企业和曹德旺的福耀玻璃进入美国的,有锈带各州政府为吸引外资提供的“一揽子激励”优惠,但影响海外在美投资成败的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工会,作为资方的企业不论日资还是中资,都不希望在企业中建立工会。曹德旺曾明确表示,如果他的美国工厂里建立了工会,他就撤资。究其原因,就是工会在代表劳方与资方的斗争中,为工人争取了大量福利,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提高了工人薪资,这也是导致诸如通用汽车移资海外的原因之一,美国工人的高福利致使美国企业在与亚洲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工会成员的减少和强大工会支撑下的道德经济模式的消逝,都导致非标准化工作岗位的增加,包括兼职、临时工、合同工。所以在没有工会支持的福耀美国的工人,每小时获得的薪酬是12.84 美元,即使后来又涨了两美元,他们依然不在中产阶级行列。工会一方面在与资方对抗中确保工人的权益,它曾使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工人享受到了中产阶级的福利,而现在它又成为中产阶级消亡的“帮凶”和即使效率低下或者生病也不能被辭退的“懒人保护所”,因为它的存在,成了资方撤退的重要因素之一,客观上造成更多工人失业,沦落为社会底层,这种尴尬和矛盾成了工会不能承受之重。

从投资建厂初期的中式管理水土不服、美国员工不满福利待遇、工厂亏损到二0一七年下半年迅速扭亏为盈,福耀美国项目渐入佳境,但现在福耀美国的工人起薪仍是每小时十四美元,雇有两千三百名美国工人和二百多名中国工人,不过这些美国工人仍未达到三万美元年收入的中产阶级下限。

作为曾经的中产阶级的一员—福耀美国的前员工罗伯(Rob)坐在自家门前的廊檐下,看着自己的庭院,看着自己的马。一年前,他邀请包括中国员工小王在内的一群中国同事来家烧烤,教他们用步枪射击,大家玩得很开心,他与小王在工作中也结成好友;如今,他因为电脑操作太慢而被福耀美国解雇,堕入社会底层的他还能否负担得起这么大的庭院?一大家人的生活难以为继,他心中的美国梦已经破灭了吗?他理想中的生活能再次回到眼前吗?影片并未给出答案,这也给观影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新阶级社会——美国梦的终结?》第四版,[ 美] 厄尔· 怀松、罗伯特· 佩卢奇、大卫· 赖特著,张海东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二0一九年版)

猜你喜欢
福耀阶级中产阶级
曹德旺:曹晖“从头到尾都同意接班”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福耀玻璃可提高分红比例
福耀定力
还原真实
接爱与流变:《大堰河—我的保姆》
论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阶级伦理的建构
阶级不消灭 我们就要贴“阶级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