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玺华
(黑龙江省神经精神病医院,黑龙江 北安 164000)
糖尿病已经成为老年群体中的常见性疾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为多见,并日益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由于抑郁症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严重,其血糖越不容易得到控制,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造成患者靶器官的损坏[1]。基于此,本研究选择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展开临床调查,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黑龙江省神经精神病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抑郁自评量表结果将老年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抑郁症患者为观察组,非抑郁症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有25例男患,24例女患,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5.69±8.57)岁,抑郁评分≥50分。对照组有26例男患,23例女患,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4.78±9.1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年龄≥60岁,观察组患者均确诊为抑郁症。排除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严重器质性脏器损坏等病患。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两组糖尿病患者清晨空腹时测量血糖值,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餐后2 h胰岛素水平,根据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并详细记录其结果。同时,通过抑郁自评量表对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评分,分数超过50分者表明糖尿病患者具有抑郁症状[2]。
两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胰岛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效果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glycolipid metabolism effect of two groups
抑郁症主要以情绪低落,消极,思维及认知迟缓,言语功能减退为典型症状,造成患者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糖尿病与抑郁症彼此互为不利因素致使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程度越来越高,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也越高。临床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伴抑郁症,可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难以改正其不良的生活习惯与方式,不易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并增加患者的体质量等,是当前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症状[3-4]。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临床尚无可根治性的治疗手段,其高血压、并发症所引发的代谢问题、功能性损害,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给糖尿病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与危害。
临床上需全面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探寻其抑郁症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以此来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为了进一步证明抑郁症状对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了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糖尿病患者展开调查与分析。从实验数据结果中得知,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8.53±2.25)mmol/L、餐后2h胰岛素水平(66.97±10.49)U/L、糖化血红蛋白值(8.66±2.1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6.71±1.79)mmol/L、餐后2 h胰岛素水平(45.84±8.89)U/L、糖化血红蛋白值(6.04±1.68)%(P<0.05)。
由此可见,老年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越高越容易造成患者的血糖升高,提升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不利于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控制,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5]。
临床上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疏导、行为干预及放松训练,采取音乐疗法、健康教育等多样化方式并遵医嘱,给予糖尿病患者抗抑郁药物,以缓解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为主要目标,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此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效果,控制糖尿病并发症,保障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