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萍
(河南省职工医院 儿童康复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为儿童常见发育障碍类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刻板行为、兴趣范围狭窄、语言交流障碍、社交困难等,发病率达1%~2.5%[1]。ASD发病原因不明,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措施,家庭康复训练、教育训练为两种常用治疗方法。实施家庭康复训练,家属可发挥主导地位,帮助患儿将学习到的能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结构化教育(TEACCH)为教育训练常用方法,包括家庭和社区计划、职业练习、技巧练习、个体发育、教育、评估诊断等项目,对患儿进行个性化教育,能明显促进患儿康复。本研究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河南省职工医院收治的58例A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EACCH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护理模式,探讨其在ASD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河南省职工医院收治的58例A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就诊时间分为常规组(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与研究组(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各29例。常规组女10例,男19例;年龄4~10岁,平均(6.96±1.38)岁;患儿家属知识水平:3例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中专,15例大专及以上。研究组女11例,男18例;年龄4~11岁,平均(7.42±1.51)岁;患儿家属知识水平:4例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中专,16例大专及以上。两组性别、年龄、患儿家属知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河南省职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②符合《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2]中ASD诊断标准;③首次接受康复治疗。(2)排除标准:①伴有听力、智力障碍及呼吸、精神、神经、循环等系统疾病;②患儿家属有精神病史。
1.3 护理方法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遵照医嘱给予患儿抗抑郁药、脑细胞营养药等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TEACCH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护理模式,首先组建护理小组,由1名心理咨询师、1名儿童康复医生、1名儿科医生、3名护师组成,儿童康复医生任组长,组织组员制定与调整ASD患儿干预方案,并开展相关培训,措施如下。(1)行为动作训练。依照ASD患儿行为特点、自身能力制定个性化行为动作训练方案,包括手眼协调训练、粗细运动训练、模仿训练等,如穿珠粒,在此过程中,家属需通过肢体动作、语言、图片等加深患儿记忆,矫正其异常行为。(2)社会交往训练。辅助家属设计有趣、生动的家庭游戏,诱导ASD患儿参与游戏,与家属交流互动,鼓励患儿参加社区和户外活动,根据患儿情况应适当提供帮助,对患儿表现良好者及时给予玩具、食物或口头表扬。(3)听觉和语言训练。通过吹口哨、拍手等方式吸引ASD患儿注意力,增加其兴趣,使其主动参与训练。家属应遵循“精确、提高”的原则,保持语调抑扬顿挫、表情丰富,刚开始确保患儿能理解语言训练内容,逐渐尝试表达有一定难度的语言内容,以提升患儿语言能力,购买有声玩具,家属陪同玩耍,刺激听觉,促进听觉系统发展。(4)感觉统合训练。指导家属采用图片交流、录像示范等方式,引导ASD患儿使用平衡木、秋千、滑板等,并进行触摸、拥抱、音乐等各种形式的练习。每周5次,每次4 h,共训练6个月。
1.4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孤独治疗评估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总评分、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总评分,ATEC包括社交、语言、行为、感知等4个维度,满分179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ABC包括自理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交往能力、感觉能力等5方面,共156分,评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3]。(2)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家属心理应激水平[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SDS评分>53分为抑郁,SAS评分>50分为焦虑[4-5]。(3)比较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服务态度、基础护理、技术质量等内容,满分100分,<70分、70~90分、>90分分别代表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度、满意度纳入护理满意度。经预实验,本调查表评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sα为0.92,效度系数为0.85。
2.1 ATEC、ABC评分干预前,两组ATEC与AB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ATEC与ABC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ATEC、ABC评分比较分)
2.2 家属心理应激水平干预前,两组家属SDS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家属SDS与SAS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分)
2.3 家属护理满意度研究组2例不满意、11例满意、16例非常满意,常规组8例不满意、10例满意、11例非常满意,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3.10%(27/29)]高于常规组[72.41%(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P=0.037)。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近年来AS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若不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可降低患儿自理能力,影响日常生活与学习[6]。因此,应采取科学干预措施,提高患儿自理能力,促进智力发展,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TEACCH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护理模式充分发挥患儿家属的主导地位,采取各方面措施帮助患儿学习日常生活技能,从而能在日后回归社会。本研究采用TEACCH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护理模式,通过行为动作训练、社会交往训练、听觉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可有效提高护理水平。张兰等[7]指出,TEACCH联合家庭康复训练能增强孤独症患者各项生活能力。本研究显示,干预6个月后两组ATEC、ABC评分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常规组,提示TEACCH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护理模式应用于ASD患儿,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各方面能力。这是由于EACCH联合家庭康复训练通过诱导ASD患儿参与家庭游戏,鼓励其参与社区和户外活动,可与其进行良好互动,通过及时给予鼓励,可增强患儿自信心及对家属的信任,从而完成后续训练,通过科学合理的各项训练,可减少患儿异常行为,增加其与伙伴、家人的情感交流,提高语言、行为、社会交往能力[8]。本研究还显示,干预6个月后两组家属SDS与SAS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常规组,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提示TEACCH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护理模式应用于ASD患儿,可降低家属心理应激水平,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TEACCH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护理模式可增强患儿语言表达,培养其正确认知与理解能力,提高社交积极性,从而减轻抑郁、焦虑情绪。
综上,TEACCH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护理模式应用于ASD患儿,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各方面能力,降低家属心理应激水平,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采用TEACCH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护理模式对ASD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时,首先要确定目标行为并确立行为基准,在训练过程中及时给予患儿奖励,以提高其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