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轶君 钱泽军
摘要: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正确的认识自然与利用自然,只有将人类的实践活动与自然世界统一起来进行发展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人类文明的延续。当前,中国提出的碳中和的目标就是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而控制城市的碳排放又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对城市碳排放类型与碳排放量的细化管理。本文将针对中国城市碳排放类型与碳管理途径为研究对象,提出相关的有效性建议,希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国城市;碳排放类型;碳管理途径;分析
引言: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可以明确的是,城镇化对二氧化碳排放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由于中国的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内部的工业化生产与制造都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对空气质量和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解决城市二氧化碳污染的问题已经变得十分迫切。因而,城市成为开展碳减排工作的核心载体,碳减排也将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内容与新标尺。针对碳排放的管理与控制需要从城市内部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类型开始入手,进而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抑制总的碳排放量的增长。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因而需要分步骤进行开展,下面将首先对中国城市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中国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而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还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碳排放的升高。因此,想要实现控制碳排放的目标,就要从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种类以及碳排放的数量的相关性上入手,在做好碳排放控制的同时保障城市经济的稳步向前发展。从总体上来看,第一类城市是经济高速增长和碳排放水平较高的城市,这类城市主要以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为主,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工业基础比较好,在能源的使用数量上比较大,因而碳排放量也比较高,而高质量的工业发展又为经济注入了巨大的能量,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这类城市的碳排放控制也容易对城市的经济发展造成较为显著的影响,但是只要积极的转变城市在各个产业之间的发展投入比例,是了可以实现良好的过渡的;第二类城市是高碳排放量和低经济增长率,这类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推动力是工业,对于工业的依赖程度比较高,一般集中在中西部地区[1]。在这类城市进行碳排放的控制将会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中国城市的主要碳排放类型
城市的经济发展势必需要利用能源来提供能量,进而产生二氧化碳,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将中国的城市分为弱脱钩型、中度脱钩型、强脱钩型,下面将以此进行介绍:
(一)与经济发展呈现弱脱钩型
一般来说,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呈现弱脱钩型的城市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较为集中在工业部门,这些部门对于能源的需求比较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比较大。但是与此同时,又缺少进行经济部门调整的替代部门,相对来说第三产业较为落后,因而进一步加剧了对工业的依赖性,使得碳排放的控制更加难以进行。控制碳排放不仅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规模不同来进行改变,还要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进行控制,这里所讲究的细化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必要途径。中国的城市的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呈现弱脱钩型的城市主要包括中西部的部分城市以及传统的工业城市为主,这些城市的工业化水平比较高,但是经济转型较为困难,想要规范的落实碳排放的经济发展目标,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专业性规划与协调,否则碳排放的控制目标将难以实现。
(二)与经济发展呈现强脱钩型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消耗,但是有些城市由于自身的产业结构和资源利用效率等特点,导致其经济发展速度对于碳排放的依赖程度并不是很高,甚至可以说在比较大的程度上实现了经济的发展与碳排放的脱离。这类城市的第三产业一般比较发达,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并不起到主要的作用,在进行碳排放量的控制时,也能较为灵活的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且在调整的过程中具有较为多样化的手段,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碳排放的增长,还能够为经济赋能,进一步加强第三产业的优势地位,促进城市的经济稳步快速的增长。这类城市主要集中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像浙江、江苏等经济大省,还有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可以看出,脱钩类型的划分使我们获得碳视角下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再认识,有助于对其碳减排目标、思路、路径的进一步精细化和精准化[2]。
三、中国城市碳管理途径分析
(一)推动弱脱钩型城市的产业转型
针对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呈现弱脱钩的城市,要把握限制城市碳排放量控制的关键原因,从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方面入手,减少高耗能和低收益的产业和传统的重工业,加强城市对于第三产业的投入与调整,逐步实现经济转型与碳排放的协调控制。不仅如此,中国城市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其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困境,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就要求城市发展模式要尽快从传统的线性增长向低碳城市转型。因此,经济发展弱脱钩型的城市还要加强城市的系统性管理,从政策上加强对碳管理的介入,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推动整个城市运行向“一高两低”(高效益、低能耗和低碳排)的模式转型[3]。
(二)加强强脱钩城市的碳管理系统建设
对于经济发展速度与碳排放强脱钩的城市来说,建设良好且稳定的碳管理系统是实现优良的城市维护与城市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保持良好的碳排放量控制的关键。概括的说,城市碳管理是以城市这个开放、复杂的系统为对象,以城市碳信息流为基础,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采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公众参与等手段来减少碳排放,并适应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形式[4]。加强对于强脱钩城市的碳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但是对于日后的碳中和、碳达标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碳管理系统的建设还能够加强政府以及有关管理部门对于碳排放量的实时监控,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使得碳管理的体系运转不断有效、各项工作不断扎实、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结束语:综上所述,针对中国城市不同的碳排放类型要有不同的管理手段,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不用城市的经济发展规模与城市经济结构的类型,因地制宜,推动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将控制碳排放作为经济发展的协调目标,而不是对立面进行分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推动实现碳达标、碳中和,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在大力发展工业化和进行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也要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的相关关系,进而才能充分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相信未来在有规划的努力之下,我国城市建设系统必然能够更加符合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也会更加符合自然环境保护的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王伟, 蔡博峰. 中国城市碳排放类型与碳管理路径探析[J]. 城市管理与科技.
[2]马慧. 基于碳管理能力认证的北京市信息资源碳排放目标实现路径的研究[C]// 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 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 2013.
[3]杨嵘, 常烜钰. 西部地区碳排放特征及发展低碳经济途径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001):17-22.
[4]刘俊杰, 贾兴梅. 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基于AWD分解因素模型[C]// 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