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赞澄 时宇航 张祥祥 程五四
摘要:固体火箭发动机各零件装配采用螺纹连接,螺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组装效率、质量和安全等各个方面,目前主要是人工使用校对规法及三针法等对螺纹的指标进行检测,检查精度较差,费时耗力,人为因素影响大,无法适应大批量组装需求。基于上述背景,结合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总装需求,构建了一套集视觉识别、精准定位和协同抓取的螺纹缺陷检测一体化平台,用以实现零件螺纹缺陷检测、移栽等动作的自动化运行,改善人工作业条件,缩短装配前准备周期。
关键词:缺陷检测;机器视觉;机器人;自动化
1 引言
随着复合材料和高分子化学材料技术日益发展,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日益成熟,被广泛用在各类小型、近程的军用火箭和战术导弹上。固体火箭发动机主要由壳体、固体推进剂、喷管组件和点火装置等四部分组成,各零件装配采用螺纹连接,螺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组装效率、质量和安全等各个方面,目前主要是人工使用校对规法及三针法等对螺纹的指标进行检测,检查精度较差,费时耗力,人为因素影响大,无法适应大批量组装需求。
在螺纹测量方面,非接触式测量包括渗透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和视觉检测等,作为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技术,在工业检测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其中,机器视觉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在医疗、食品、国防和工业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对比于人工检测,机器视觉检测在速度、精度、稳定性、环境要求以及集成度方面均有优势[1-5]。因此,开展基于机器视觉的螺纹缺陷检测及感知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上述背景,结合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总装需求,本文构建了一套集视觉识别、精准定位和协同抓取的螺纹缺陷检测一体化平台,用以实现零件螺纹缺陷检测、移栽等动作的自动化运行,改善人工作业条件,缩短装配前准备周期。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采用成熟的成品工业机器人为基础,设计专用的末端作业工具,开发面向螺纹缺陷检测的协同控制平台,实现固体火箭发动机组裝过程中的螺纹缺陷检测自动化。
2.1 系统总体架构
考虑到各个子系统独立运行的需求,本套面向螺纹缺陷检测的协同控制平台的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系统架构由执行系统、视觉处理系统和检测工位组成。执行系统由通用六关节机器人、机器人控制器和末端作业工具组成;视觉处理系统由相机和工控机组成;检测工位由检测台、转台等组成。将相机连接到工控机,相机负责采集图像和传输图像到工控机,工控机上运行着图像处理软件,控制相机采集图像、处理图像和返回图像处理结果。机器人控制器通过以太网与工控机连接,控制机器人抓取零件放置到检测台,工控机控制相机拍照并获得拍摄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后,工控机向机器人控制器发送相应抓取、移栽等的位置信息。
2.2 系统整体布局
在完成系统架构设计的基础上,本套面向螺纹缺陷检测的协同控制平台的系统整体布局,如图2所示。
其中,“机械臂1+末端作业模块”负责对待测零件进行抓取、移栽到检测工作台;检测工作台上设置执行单元和工业相机,负责对零件成像、螺纹缺陷视觉识别及检测;检测合格的零件,由“机械臂1+末端作业模块”负责将零件抓取、移栽到缓存工作台;检测不合格零件,一方面通知人员处理,另一方面由“机械臂2+末端作业模块”移栽到不合格区域。机械臂通过控制箱与工控机相连,工业相机通过以太网与工控机相连,完成硬件联通和信息交互。
2.3 系统工作流程
面向螺纹缺陷检测的协同控制平台的系统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操作人员将零件放置于待测工作台托盘;工控机驱动机械臂1及末端执行器抓取零件放置于检测工作台;由工业相机对零件螺纹进行图像采集,工控机实现螺纹图像的处理,当检测到螺纹缺陷时,机械臂1抓取缺陷零件放置到不合格区域,提醒操作员零件螺纹存在缺陷,进而剔除;对于螺纹检测合格的零件,由机械臂1抓取后放置到缓存工位指定位置,并对信息进行记录,完成理料工作。
3 系统详细设计方案
基于上述的总体设计方案,下面对本套面向螺纹缺陷检测的协同控制平台进行详细设计。
3.1 系统模块组成
本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双臂协同操作模块、末端作业模块和视觉识别检测模块三部分。其中,双臂协同操作模块包含机械臂本体及专用的控制柜。末端作业模块作为执行机构,安装于机械臂的末端。视觉识别检测模块由工业相机和照明光源等组成,负责图像采集工作。将各模块通过不同的端口连接起来,在一台工控机上控制各模块运行,以完成对目标对象的识别、定位和移栽。系统组成如图4所示。
工控机通过以太网与机械臂连接以实现数据传输,即发送控制指令给控制柜,控制柜驱动机械臂执行相应的运动,同时读取控制柜反馈的机械臂各关节传感器信息。末端作业模块的控制器也接入控制柜中,工控机可以给末端作业模块发送指令,控制执行机构的开合状态。此外,工控机通过以太网与工业相机连接,触发相机驱动软件采集高精度图片。
3.2 双臂协同操作模块设计
双臂协同操作模块主要用于零件抓取、移栽等动作,主体为机械臂。本系统选用丹麦Universal Robots公司开发的UR5六关节工业机器人,除机械臂之外,还配备了控制箱、软件系统和可视编程控制界面,如图5所示。
该型机器人由6个关节和挤压铝管组成,所有关节均为转动关节。关节1到6分别为:机座、肩部、肘部、手腕1、手腕2和手腕3。其中机座可以确定机器人的安装位置,手腕3可以连接工具以满足需求。前三个关节主要控制机器人末端的位置,后三个关节主要控制机器人末端的姿态。
该型机器人具有安全易用、设计小巧的特点,不需要安装防护围栏就可与人协同工作,可以完成抓取、放置等轻量级的协作流程,并且能够在生产区域内便捷地移动和安置,灵活布置在多个不同的工作点。
3.3 末端作业模块设计
协作机器人末端作业模块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灵巧手形式具有仿人手作业的通用工具,如电动/气动夹爪、绳驱多指手、柔性气动手指等;另一类是于制造作业相关的工具,通过机械工装与机械臂末端相连,控制接口与控制箱相连,如用于焊接作业的激光焊接工具、用于螺装的气动螺装工具和PCB锡焊工具等。
考虑到本平台检测零件对象的外形为圆柱形或六边形,且单个重量较轻,因此采用三爪平行开闭式气动夹爪的设计方案,通过外部夹抱方式实现对零件的抓取和放置。气动夹爪模型如图6所示。
本系统末端作业模块由空气压缩机、空气油水分离器、磁性开关和气动夹爪组成,如图7所示。空气压缩机为气动夹爪提供压缩空气,通过空气油水分离器过滤水分和油分等杂质后,磁性开关控制气动夹爪的开闭,用于实现零件的抓取和放置。
3.4 视觉识别检测模块设计
视觉识别检测模块是螺纹缺陷检测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工业相机、照明单元及执行单元。
本系统采用迈德威视MV-GEC2000M-TPO工业相机,该产品具有信息读取方式简单、输出信息速率快、体积小和集成度高等优点。照明单元则采用LED平面光源,保证被测零件照明均匀,采集的图像信息特征明显。
执行单元用于支持零件螺纹的正面和背面图像的采集,根据图像处理单元处理结果,采用不同的执行动作处理。执行单元主要由转台、工装等组成。转台的旋转依靠控制电机实现准确定位,使得零件旋转指定角度方便相机拍照需要。工装可适配不同规格零件的放置及定位。执行单元模型如图8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结合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总装需求,分析零件感知特性及移动要求,基于机器视觉、機器人控制等技术,提出了一套面向螺纹缺陷检测的协同控制平台的设计方案。依据设计方案,开发了原型系统,实物如图9所示。通过原型系统的应用与验证,实现了总体设计目标,即零件识别、移栽等动作能够自动化运行,从而改善人工作业条件,缩短装配前准备周期。
参考文献
[1] 段峰,王耀南.机器视觉技术及其应用综述[J].自动化博览,2002,19(3):59-61.
[2] 左建中,刘峰,张定昭.机器视觉技术在螺纹检测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4):113-114.
[3] 何宝泉,雷振山.基于机器视觉的螺纹测量技术[J].计量技术,2005(2):21-23.
[4] 卜晨,万鹏.基于机器视觉的螺纹参数检测[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1(3):83-85.
[5] 周金山,娄训志,王凡.基于机器视觉的螺纹缺陷检测方法[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