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富珍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上已经拥有一定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也逐渐丰富。作为极具人文性内涵的学科,小学语文不仅仅能够向学生传递知识内容,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与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真实有效”课堂,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語文知识与技能。
“真实有效”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建立教学目标核心,强化教学效果,对教学目标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所谓教学目标的设立与优化,首先需要明确方向,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然后,再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语文性,它需要保证学生掌握字词等重要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内涵,帮助学生体会语言奥妙,再对其加以充分利用。比如,在《秋天的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希望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化“真实有效”的教学课堂,为学生出题。学生结合情感,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感受文本的情感变化,带着真情实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真实有效”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实际上是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这也是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过程。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了解,然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概括课文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点拨,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诸葛亮等文中人物,如此便实现了对“真实有效”课堂目标的构建巩固。学生在“真实有效”课堂教学中能够得到满足,全身心投入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中,收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真实有效”课堂教学的知识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对知识导入环节进行优化,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学生学习的多元化教学氛围。比如,在学习《父爱之舟》一课时,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加入了背景音乐、小视频等,在提出教学内容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导入新课。《父爱之舟》是吴冠中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寄托了自己对已故父亲的深深思念,这种思念只能在梦中与诗中兑现,所以全篇文章以梦作为背景环境,为学生导入了“真实有效”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分析知识内容,感受吴冠中先生早年的酸甜苦辣,包括他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在知识导入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文章的三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梦境、往事回忆;第二部分为父亲对“我”满满的爱意;第三部分为梦境结束,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爱意。整个文章的知识导入真实自然,通过“爱之舟”揭示文章主题内容,承载作者对父亲的思念。
“真实有效”课堂教学的拓展,应该结合教学环境、特征、内容来实施拓展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文本形式多样,但是其文体题材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环境来合理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提出之前,教师还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即使是阅读文章文体相同,文本内容不同,其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比如,教学《珍珠鸟》一文时,教师可以首先采用传统教学法来讲授有关“珍珠鸟”的相关故事背景,然后加入辩论环节来讨论揣测珍珠鸟的行为动向,看哪一组学生更能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所以说,多种教学方法渗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可以提高教学整体有效性,而且整个教学设计也非常真实,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真实有效”课堂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它的架构内容也相当丰富,可为中高年级小学生提供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在内的多种教学内容,追求实现课堂教学全面优化,为“真实有效”课堂提供根本保障,也让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基金项目:此文系 2020年福建省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小学语文‘真实有效课堂教学建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KT—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