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利
时事引读 >>
“2020年,没有一个清华学生因发表SCI论文数量不够,而无法申请学位……”2021年3月,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的一席讲话在社交平台刷屏。邱勇说,以后在清华大学,学生申请学位答辩,教师提交参加学术评价申请,都不数论文,也就是不以论文发表数量为依据,“大学不能把学术权力交给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清华大学率先改革的目的,在于以质量为导向,形成优良的学术文化。此前,国内研究生和各大高校教师“苦论文数量久矣”,2018年,清华大学因SCI论文数量不够而被拒绝学位申请的人数,达到163人;2019年,这个人数更是上升到了171人。当然,对数量要求下降,也意味着对论文质量要求的提升,清华大学在学位论文的质量评定上的要求也更为严苛。
素材聚焦 清华大学评价机制率先改革
2019年以前,清华博士研究生毕业及老师职称评定的论文数量都有相应的明确要求,而在有关部门提出对科研人员评价要坚决扭转“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不良倾向大背景下,清华大学率先将如何探索建立公正的学术评价机制这一早已跃出学术圈的问题提上日程。2019年,清华大学在发布的《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文件中,已经不再将论文发表数量作为学位申请条件的限制,而是将创新成果作为审议的主要依据。2020年,清华先是在6月18日对研究生完成“学术创新成果”的标准进行进一步修订,接着在6月23日,对41个院系教师聘任标准的学术要求进行完善。调整后的直接结果便是:2020年清华大学无一人因为SCI论文数量不够,导致无法申请学位。
素材链接 孙斌勇院士未发论文而毕业
现中科院最年轻院士孙斌勇,2004年博士毕业之际一篇论文未曾发表,三年后才发表第一篇论文,而当时他问导师“毕业需要论文吗”的时候,导师回答:不需要。比起对论文的要求,导师对于其毕业的要求放眼到了三个极具挑战的问题,导师说只要做出其中一个,就可以毕业。换言之,是考验学生的能力,然后决定是否可以毕业。孙斌勇攻读博士期间所确立的研究方向面临很多未解的问题,吸引他在数学这条路上十多年来一直勇往直前,孜孜不倦地进行钻研探索,以至于令人惊叹地取得了典型群无穷维表示论上的突破性进展,并证明了20世纪70年代著名学者提出的L-函数非零假设。
【考场仿真试题】请根据清华大学以上改变评价机制的事件,写一则200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邱勇校长一席“大学不能把学术权力交给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的讲话何以能够刷屏社交平台?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切中了当下学术生态时弊。研究生学位申请需发表一定數量的论文,代写代发论文黑产横行,功利性学风蔓延校园……当“唯论文论”成为师生紧盯的指挥棒时,本应思想活跃、脚踏实地的科研人员很有可能失去追求学术的初心。虽然“学术权力”应该交给谁的问题没有明确解答,但是在学术人才的多元化评价这条路上,清华大学无疑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适用话题】评价机制 素质教育 能力与地位 勇于改革 治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