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辅助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合并构音障碍的临床研究

2021-07-06 07:17颜廷岐王爽关丽君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构音脑瘫痉挛

颜廷岐, 王爽, 关丽君

语言障碍是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常见共患病,据报道,脑瘫患儿中70%~75%伴有语言障碍[1],其中构音障碍是语言障碍的主要形式。由于脑瘫患儿发音器官及周围肌肉运动不协调、肌张力异常等问题,导致患儿出现交流障碍,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关注并积极治疗脑瘫患儿共患病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主要运用传统针刺疗法对脑瘫合并构音障碍的患儿进行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脑瘫合并构音障碍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10岁,平均(7.35±1.22)岁;痉挛型四肢瘫3例,痉挛型双瘫20例,痉挛型偏瘫1例,不随意运动型4例,混合型2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10岁,平均(7.14±1.31)岁;痉挛型四肢瘫4例,痉挛型双瘫21例,痉挛型偏瘫1例,不随意运动型3例,混合型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临床分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中脑瘫的诊断标准[2]及《言语治疗学》中构音障碍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脑瘫和构音障碍的诊断标准;(2)年龄5~10岁;(3)家长及患儿能够接受针灸治疗;(4)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合并癫痫;(2)存在孤独倾向;(3)晕针者;(4)存在听力障碍、耳聋等疾病;(5)合并严重心、肝、肾脏疾病,生命体征不平稳者;(6)神经遗传代谢性疾病等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者;(7)口腔内存在真菌感染。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语言训练,由本院专业的语言训练师进行,具体方法:(1)训练环境:安静的独立空间;(2)口腔感觉刺激:先给予口腔和口周按摩,放松肌肉,然后利用冰块、牙刷等工具进行口腔冷热刺激,以利于口腔的协调运动减低敏感度;(3)构音器官训练:通过呼吸训练、舌运动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喉部发生训练等方法提高构音器官的协调性;(4)构音训练:遵循从唇音到舌音,从单词到短句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提高构音水平;(5)时间及疗程:每次30分钟,每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1.5.2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针灸疗法,具体方法:患儿取舒适体位,暴露颈部及头部,局部消毒后取廉泉、金津、玉液、地仓、颊车、合谷、承浆等穴,用1寸毫针进行穴位点刺,进针深度0.5寸左右,刺入穴位后捻转3~6次,廉泉穴深刺至舌根,不留针,迅速出针后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头部取穴语言一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运用1寸毫针斜刺至帽状腱膜层,留针30 min,每日1 次,1周5 d,3个月为1个疗程。

1.6 流涎改善评定标准 (1)治愈:治疗后流涎完全治愈达1级;(2)显效:治疗流涎减轻2级及2级以上;(3)有效:治疗后流涎减轻1级;(4)无效:治疗流涎未改善[4]。

1.7 构音障碍评价 构音障碍评估主要包括反射、呼吸、舌运动、唇运动、颌位置、软腭运动、咽喉控制力以及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等,每个测试结果设有4、3、2、1 和0 分共5个评价标准,分值越低,代表患儿的障碍越重[5]。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构音评价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构音评价比较分)

表1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患儿构音评价各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除颌位置、软腭运动外,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射、唇运动、言语理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流涎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儿流涎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由于脑瘫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导致语言输入或输出系统出现障碍,又因脑瘫患儿的活动限制、语言环境受限、构音器官运动障碍,进一步引起发育迟缓和构音障碍[6-7]。大部分脑瘫患儿存在终身运动障碍,活动受限,因此提高脑瘫患儿的交流能力可使患儿最大程度上融入社会。我国最早对脑瘫合并构音障碍进行分析是在20世纪80年代,并初步拟定了构音的评价方式,随着临床对脑瘫患儿构音问题的逐渐关注,语言训练成为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目前,我国临床治疗脑瘫患儿大多采用言语训练的方式,模式包括一对一和小组课,但往往治疗周期较长,且效果局限,而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中医传统疗法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有效率。在本研究中,主要运动针灸疗法进行干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除颌位置、软腭运动外,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反射、唇运动、言语理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增加针灸治疗后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舌运动功能,提高构音水平,与以往研究相符[8-9],其原因在于针刺治疗可改善舌体、口唇肌肉的协调性,但颌位置的变化主要受咀嚼压力和周围肌肉压力的影响,本研究入组患儿基础疾病为脑瘫,肌张力均存在异常,从而影响口周肌群的功能及协调性,本研究给予针灸治疗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口周肌群的灵活性,但患儿肌张力异常仍然存在,因此对于颌位置的改善不明显。因脑瘫合并构音障碍患儿往往伴有流涎,所以本研究对治疗前后流涎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示: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50.0%,提示针灸对流涎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以往研究相符[10]。本研究将针灸疗法与传统康复治疗结合,重点关注患儿口周协调性的改善,尤其是舌根及舌体灵活性的提高,直接纠正病因,达到纠正发音清晰度的目的,且本研究的针刺疗法为点刺,行针后立即拔出,在达到针刺效果的同时,缩短了时间,减轻了患儿的恐惧。

在中医理论中,脑瘫证属“五迟、无软、五硬”范畴,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均有关,构音障碍属于“喑痱”“风喑”“风懿”等范畴,病位在脑,与咽、喉、舌相关,其病因病机与各脏腑功能紊乱有关,皆由风、火、痰、瘀等壅阻窍隧,导致咽喉失用而成。心在体为舌,言为心声,治疗当以醒脑开窍,活血经络,增加通气,解除痉挛,提高肌力,矫治器官为主。手少阴心经经别系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因此,中医理论认为针刺舌上的心、脾穴、肾穴能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恢复舌体活性,从而正确表达语言。因此,本研究以口周诸穴为主,辅以头针,以中医基础理论出发,选取廉泉、金津、玉液、地仓、颊车、合谷、承浆,廉泉是治疗语音不清的重要穴位,廉泉穴位于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上行绕唇,为咽喉要道,系阴维脉与任脉的交汇处,具有清音利喉、清咽利舌的作用,可调节阴阳之气,是治疗语言不利的重要腧穴[11-12],金津、玉液属祖国医学的经外奇穴,分别位于舌系带下方的静脉上,左右各一,属通过经络与诸脏腑互相联系,是脏腑气血交聚相连的枢纽,具有通经活络、调畅气血的作用。而颊车、地仓、承浆等穴位的选取也有利于口周肌肉协调性的改善,这也是入组患儿流涎改善的根本原因。因此,对于脑瘫合并构音障碍的患儿适当的给予针灸治疗可提高语音构音能力,改善流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构音脑瘫痉挛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小脑斧”“大西几”……孩子说话不清楚怎么办
针刺联合按摩及语言训练治疗不同年龄儿童构音障碍疗效观察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简议低段聋生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发音教学策略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