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春,周晓锋,田春艳,李勇亮,张浩伟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榆林炼油厂,陕西 榆林 718500)
某炼油厂300 m3/h污水处理装置于2010年7月建成投运,主要处理榆林炼油厂厂区内所有装置排放的生产废水,自投入运行以来,污水总排水水质COD、氨氮等各项指标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级排放标准。
2017年7月1日起污水处理装置执行《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其COD、氨氮等各项指标均严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排放限值,同时自2017年来陕西延长石油煤新技术开发项目(100#项目)装置正常运行后,因其污水处理依托300 m3/h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受该排放污水COD、氨氮等污染物含量高、水质波动大的特点,导致污水处理场进水水质超出原设计指标,对污水处理场的平稳运行造成较大不利影响,污水总排出现卡边运行,迫于此,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满足排放标准势在必行[1]。
文中介绍300 m3/h污水处理装置运行现状,并通过现状情况进行分析,科学的确定改造内容,通过改造后运行情况分析,改造后取得良好效果。
该污水处理装置主要包括格栅、调节罐、隔油、1级气浮(CAF)、2级气浮、生物膜法、生化厌氧、生化好氧、沉淀、BAF等生产工艺流程。经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2类1级标准后,部分排入城市污水管网,部分厂内回用。原设计指标见表1,300 m3/h污水处理装置工艺流程见图1,300 m3/h污水处理装置原设计出水水质指标见表2。
表2 设计排放水水质指标
图1 污水处理装置流程
表1 污水设计进水水质指标
该炼油厂300 m3/h污水处理装置于2010年7月运行以来,污水总排水水质COD、氨氮等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015年4月国家发布了《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对比新标准,300 m3/h污水处理装置需在2017年7月1日起执行《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
该装置主要负责处理炼油装置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标后排放。2017年,该炼油厂兄弟单位油煤新技术开发公司油煤混炼装置VCC及配套装置建成投产,其装置污水排放设计依托于该炼油厂污水处装置。受其污水水质COD、氨氮含量高影响,300 m3/h污水处理装置进水指标严重超出原设计值,对该炼油厂污水处理造成影响,污水总排水不能满足GB31570-2015的排放要求。
2016年的7、8、9月份,油煤新技术开发公司油煤混炼装置VCC及配套装置检修,当年10、11、12月份及2017年1月份该公司装置正常运行。
通过表3知300 m3/h污水处理装置在油煤装置停用、运行期间,原水水质COD、氨氮均超设计指标,但在油煤装置运行期间水质较停用期间原水水质COD、氨氮波动较大,超设计值更高。
油煤混炼装置停用期间,300 m3/h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量为140~180 m3/h。当油煤装置运行时,300 m3/h污水处理装置处理量为180~310 m3/h,受污水来量增加,300 m3/h污水处理装置近满负荷运行。
油煤混炼装置停用期间,原料水质基本稳定,在油煤混炼运行期间频繁出现COD、氨氮等超标的现象(COD≯800 mg/L,氨氮≯80 mg/L)。出现该情况时无法通过工艺优化进行解决,只能通过工艺运行管理、添加特殊药剂,以及调整工艺操作等措施,来确保污水总排达标排放,污水总排合格排放压力增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标准与《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主要控制指标的对比见表3、4。
表3 油煤共炼装置投运前后污水原水水质统计
表4 新旧标准总排污水控制指标对比/(mg·L-1)
油煤混炼停用、运行期间,300 m3/h污水处理装置来水水质波动情况见图2~4。
图2 油煤共炼装置投运前后污水原水水量数据统计
图3 油煤共炼装置投运前后污水总排氨氮数据统计
图4 油煤共炼装置投运前后污水总排COD数据统计
由图2~4、表3、4数据得出,受水质、水量等波动影响,污水总排达不到新标准(《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要求。为确保污水处理装置出水达标,必须对其进行改造。
300 m3/h污水处理装置原设计为炼油装置配套的污水处理装置,现受控制指标变化,污水总排水质不能稳定满足《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考虑投资、现场布置、工艺技术等,决定进行污水处理装置升级改造,并确定改造原则。
(1)严格遵循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现行法规、设计标准、规范、规定,坚持工厂设计模式改革,努力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2)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及整体装置设备,做到流程合理、技术成熟可靠,保证生产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便于管理操作、降低能耗。
(3)依托已有的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最大限度地节约工程投资,综合处理过程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及循环利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4)总图布置力求布局合理,在满足防火、防爆、生产操作、检修维护及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下,项目布置力求紧凑,减少占地。
(5)改造后污水排放满足《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
根据污水处理场现工艺流程,污水处理装置进水COD、氨氮高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内炼油污水提标工艺方案特点,主要针对降低污水氨氮、COD进行技术改造。2018年确定污水处理装置达标排放升级改造工艺采用“预处理单元改造+生物处理单元改造”工艺技术方案,其中预处理单元采用“罐中罐+微纳米气浮”工艺,生物氧化单元采用“MBBR池+氨氮去除自动加药系统”工艺。
微纳米设备具有产生的气泡粒径小(微纳米级),密度大,能耗低,操作简单等特点[2]。罐中罐+微纳米气浮主要为提高预处理单元隔油效果,提高污水处理装置抗冲击性,在现调节罐南侧空地处新建罐中罐调节罐、微纳米气浮系统,具体改造思路为在含油污水提升水池提升泵出口增加跨线,将污水引至新建罐中罐调节罐、微纳米气浮机除油,出水根据水质情况可直接进入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如出现污水冲击状况,经罐中罐、微纳米气浮机除油效果不佳,新建微纳米气浮机出水可接入现2级气浮系统进一步进行除油处理。预处理单元“罐中罐+微纳米气浮”改造流程见图5。
图5 预处理单元改造处理工艺流程
MBBR是基于特殊结构填料的生物流化床技术,在同1个生物处理单元中将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有机结合,提升反应池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并增强系统抗冲击能力[3,4]。“MBBR池+氨氮去除自动加药系统”主要为提高生物处理单元A/O池COD、氨氮去除效果,对现A/O池中O池进行改造,将O池后段改造为MBBR池,增设不锈钢拦截筛网、出水筛网,其内装填MBBR填料,活性污泥附着在MBBR填料上,提高生物活性。当污水处理装置受到高氨氮污水冲击时,BAF出水会出现超标状况,该项目在监测池东侧新上氨氮脱除自动加药系统,通过投加氨氮去除剂的强氧化作用降低氨氮浓度,确保污水处理场总排水达标排放[5]。
污水处理装置生物处理单元“MBBR池+氨氮去除自动加药系统”改造工艺流程见图6。
图6 生物处理单元改造处理工艺流程
300 m3/h污水处理装置从2018年8月开始改造,2019年6月改造完成并投入运行,通过连续运行6个月跟踪分析,具体情况为:装置改造后污水进水水质较改造前COD、氨氮含量基本相当,在原水水质未改善的情况下,经技术改造,污水总排水COD、氨氮含量较改造前有大幅降低。装置改造后,9、10月总排COD最高值出现过40 mg/L,但小于总排水控制指标50 mg/L,满足GB31570-2015排放要求,其它月份均小于30 mg/L,见图7。
图7 装置改造后污水总排COD统计
装置改造后,9月总排氨氮最高值达4.2 mg/L,但小于总排水控制指标5 mg/L,满足GB31570-2015排放要求,其它月份均小于2.5 mg/L,见图8。
图8 装置改造后污水总排氨氮统计
对比污水总排COD、氨氮排放数据,COD、氨氮去除率能达到改造要求,改造效果明显。
此次改造选准改造的重点难点,经过充分论证选择“罐中罐+微纳米气浮+MBBR”处理工艺,达到了项目初期工期短、见效快、投资省的目的。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污水总排水水质完全满足GB31570-2015排放限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