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红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冶金疗养院,广西 桂林,541003)
认知功能障碍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基本生理功能失常,出现失语、失用、失认,以及记忆、计算、视空间、执行功能等各方面障碍。当身边无人看护,或长期独居的老年,一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极易发生跌倒、走丢等各类严重意外事件[1]。因此必要的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病情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此展开对比,现分析如下:
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我院2018.12~2021.4纳入的50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作参考组与试验组(n=25),参考组男女比例为13/12,年龄60~95岁,平均(78.5±1.3)岁;试验组男女比例为12/13例,年龄61~95岁,平均(77.8±1.5)岁。两组上述资料基本一致,P>0.05。实验可行。
参考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生活指导、饮食干预、运动锻炼以及安全管理等。试验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包括①对数字、图片、文字、事物进行反复强化记忆,通过看电视、看报纸等方式提供多种刺激形式,鼓励患者回忆过往生活经历,加强对目前生活中人事物的认识;②督促患者多用脑,做些简单的数字计算,适当予以促进智力和认知能力改善的药物,多引导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刺激大脑兴奋性;③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邀请家属共同参与护理工作,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培养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控制病情恶性发展;④适当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为卧床患者提供肢体按摩,有自主活动能力者需在家属或医护的陪同下进行室外活动,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太极拳、散步、广场舞等,改善关节功能。两组均连续护理干预6个月,在护理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护理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并记录。
(1)对比护理前、护理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结束后3个月,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最高30分,27~30分属于正常,小于27分属于认知功能障碍。
(2)对比护理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结束后3个月意外发生率。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χ±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MMSE评分基本一致(P>0.05);护理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结束后3个月试验组MMSE评分均高于参考组,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MMSE评分对比(n=25,例)
试验组护理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结束后3个月意外发生率均低于参考组,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意外发生情况对比(n=25,例)
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痴呆患者的一个核心症状,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重要特征,出现两个或者是以上认知方面功能损害,是诊断老年痴呆症的必要条件。有研究指出[3],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病情转化为老年痴呆的风险高于普通老年人的10倍。探寻一种早期有效的干预措施,对维持老年人认知能力、预防老年痴呆症存在重要价值。
本文研究得出,护理前MMSE评分,两组比较基本一致(P>0.05);护理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结束后3个月试验组MMSE评分均高于参考组,且意外发生率均低于参考组,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综合护理干预通过系统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开展各项强化训练,包括推理训练、记忆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以及信息处理训练,此类训练计划周期多为1~6个月,通过大脑可塑性进行功能重组,使受损神经细胞在外界因素刺激下修复,使神经通路重建,以达到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能力,降低意外发生风险,值得推广。